中国真的打房价了吗?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ming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价已经成为压在中国人心头的一座大山。虽然政府一再喊稳住房价,却是越稳越高。老百姓苦不堪言。有的消息甚至说,80%的市民已经失去了购房能力。如果把房价计入生活成本,在城市生活的老百姓的购买力越来越低,变得越来越穷。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房价?
  先看看房价的构成。中国的房价主要由地价、税费、建筑成本和利润三部分构成。地价占房价的比例为30%(2008年两会,全国工商联的数据为58%),税费占房价的比例为30%-40%,建筑成本和利润只占房价的20%-40%。总的来看,地价和税费占去了整个房价的6到8成。高房价的成因不言自明。网上曾流行一句话“北京地价能买下美国”,意思是说,北京的地价总值已经超过美国全年的GDP。中国城市的高地价是普遍的。以2009年为例,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北京为35%,上海为47%,南京为48%,杭州为45%,广州为29%,深圳为39%。地价和房价的关系就如同面粉和面包的关系,地价上涨,房价必然水涨船高。在中国,地产商开花楼盘,要经过层层审批,各类税费加起来就有100多项,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这还不算,房地产商要拿下项目,还要常常给各部门送红包,这是潜规则。老百姓买了房子之后,还要交物业税和房产税,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税收是重复收税。当然,房产商的利润也是偏高的,远远超出了5%的国际惯例。
  打房价只能在地价、税费、建筑利润三部分上做文章。既然“地价”和“税费”占去了整个房价的绝大部分,“打房价”主要就应该打这部分。遗憾的是,一提到打房价,就是去打房产商的板子,真正的罪魁祸首并没有打到。那么,为什么政府不愿意真正去“打”呢?
  曾有政协委员在两会上说过,“全国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超过1.5万亿元,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约50%”、“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原来,“卖地”收入是地方财政的支柱。就全国而言,房地产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0%,占GDP比重的10%。有观点认为,房地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产业链涉及50余个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国经济是典型的楼市经济,正是房地产等基建投资在拉动这中国GDP的增长。有谁真正愿意去“打房价”呢?这就难怪,中央政府“打房价”的话音还没落,“地王”就在各大城市不断涌现。税收更是刚性的,法规规定的东西没有人能随便动。虽然它显然极其不合理,与人民心中之“法”并不合。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小同曾提供过一家房地产企业的“部分”税费清单:以销售额100万元为基数,按销售额的5%征收营业税5万元,按营业税的7%征收城建税3500元,按营业税的5%征收教育附加税2500元……此外,还有按利润25%征收的所得税,按土地款3%征收的契税,利润超过20%要采取累进方法计算起纳土地增值税等。加之地方养老、水利基金等不同名目,房地产开发公司总收入中的三成要用于缴纳各种税费。“这么多税费,每一个都师出有名。可征在开发商头上,最终还是部分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剩下的,看来也就只有房产商的“利润”能打一下。事实上,房产商的利润是最没必要去打的。房企“利润”高,正说明“供给”不足。既然是市场的问题,就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市场并非“自由市场”,它是一半市场化,一半官方化。“供给”不足是人为导致的。政府权力在房地产业寻租空间巨大。比如,政府掌握着土地开发权和银行信贷权,从立项建房到房屋销售,政府掌握着100多个公章。有人甚至批评说,中国的房地产连半个市场都没有,政府不断地对房地产业进行干涉和抽血,随意征收各种税收。这都干扰着房地产市场独立发挥作用。想当年,粮油肉蛋不都是俊俏物资吗,国家经常要出台严厉限制物价措施。可是今天市场化之后,这些手段都显得不那么必要。
  显然,中国要真正“打房价”,房地产业必须真正市场化,让“地价”和“税费”回归合理水平。不仅要加强保障房、廉租房建设,还要允许和鼓励公民自建房、集资建房。这才是真正关怀“民生”的举措。
其他文献
“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在微博上为电影《后会无期》写的宣传语。  作家韩寒曾吃过不懂商业的亏。2007年,因合同争议他曾被某出版社告上法庭,那份合同中暗含了几条“陷阱”,但“一分钟就签完”的韩寒没有注意这些,以至于在后续的官司中显得很被动。随后韩寒发表声明,以后和他签合同全部不要纸笔,只需口头协议就好。  现在,导演韩寒将这种“不够职业”的做法保留了下来——《后会无期》杀青后,
期刊
“以前的事,我不想再追究,也希望你就此守口如瓶。如果你答应这一点,钱就算了,虽然才一百多万……”  门当户对的爱情  罗恒没想到自己会和李敏佳走到離婚这一步。  先不说两人的相识相恋有校园恋情单纯热烈的底子:读同一所美术学院,一个学服装,一个读雕塑,在学校陶艺社一见如故,进而倾心。即使拿到现实中考量也有坚实后盾:两人家境都不错,一毕业就结婚,然后在李敏佳父亲的资助下,成立了一个陶瓷设计工作室。相比
期刊
汉朝建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封赏群臣,排定位次,这件事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因涉及论功行赏的核心问题,因此成为管理学在绩效考核方面引用、探讨颇多的经典案例。  缘何“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当时列侯均已受到封赏,待到向高祖进言评定位次时,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  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各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
期刊
对于生意场上的人来说,请客吃饭总是免不了的。笔者记得某公司有位业务员,想跟客户建立进一步的客情关系,但请客之后客户对他的态度却明显冷淡,原来那位业务员在用餐的时候,不懂用餐礼仪以及用餐的姿势比较粗俗,恰好该客户又是个“下海”的文化型商人,结果给客户留下了非常不雅的印象。因此,客户由此联想到:业务员连基本的社交礼仪都不懂,厂家就派出来跑“江湖”,什么玩意嘛!一单很可能成交的生意因此黄了。  明确目的
期刊
要做好一家服装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销售方法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懂”进货。  “懂”不仅要知道进货的地点、各批发市场的价格水平和面对的客户群,还要了解小店针对的客户群的喜好、身材特点,更重要的是要会淘货,练就一双选货的火眼金睛。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两位老板进货的经验,也许你会获得心灵的启发。  进货的迷途  在进货上,艾童第一次也栽了跟头。她在第一次进货前,对周围的同行出售的货品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他
期刊
有两个秀才一起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凉了半截,心想:今天怎么这么倒霉,赶考的日子竟然遇到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直到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而另一个秀才同时也看到了棺材,心里也同样惊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啊,看来这次要鸿运当头了,一定会高中的,于是心里十分兴奋,
期刊
我以前陪过干部吃饭,大干部说一句并不好笑的段子,低胸的美女干部就要咯咯娇笑,我这样的小厮就要扔下手中的蟹螯,把巴掌拍得山响……  有一段视频,是一名女研究生公布的,据说是她的导师以论文过关潜规则学生,确切地说是音频,有一段对话,还有一段喘息,但没出现任何人类器官,包括脸或手指以及盲肠。这事发生在中国叉叉大学,正是我勾留北京那两年间租住的地方,我犹记得那校园里的暮春柳絮,雪夜孤灯,但却不知这书香圣地
期刊
尽管控制着中国近八成民营医院,莆田系老板们却在多年里刻意保持隐身状态。如今,他们正在努力摆脱"莆田游医"的恶名,并试图借着医改的政策春风浮出水面。  2014年春天,翁国亮一行人从莆田市长、福建省长一直见到了国务院副总理。  背负“莆田游医”的不良声誉三十多年来,他们终于当了一回政府的座上宾。  国家卫计委主管的《健康报》记载了这次座谈:“当了解到在全国各地从事医疗产业的莆田人达到6万多、举办的民
期刊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
期刊
刘立荣,湖南益阳人,金立通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身价15亿。  李盛,湖南新化人,现为上海一家电子公司的技术员,月收入5000员。  他们原本是最要好的大学同学,也是一对当初同闯广东,同住一间宿舍,没钱时一同挨饿的患难兄弟。然而,10多年过去,这两个兴趣相投、爱好相近的兄弟,其命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落差呢?  同窗好友  4年同窗,李盛曾经十分看不惯大学同学刘立荣在小事上总是太较真,但他万万没有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