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对货多赚钱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做好一家服装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销售方法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懂”进货。
  “懂”不仅要知道进货的地点、各批发市场的价格水平和面对的客户群,还要了解小店针对的客户群的喜好、身材特点,更重要的是要会淘货,练就一双选货的火眼金睛。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两位老板进货的经验,也许你会获得心灵的启发。
  进货的迷途
  在进货上,艾童第一次也栽了跟头。她在第一次进货前,对周围的同行出售的货品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他们的货大多是从当地的外贸小厂和批发市场进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商品跟他们不一样,艾童决定找一些更有特色的货源。她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杭州的外贸服装批发很推崇,于是在店铺装修期间舍近求远,到杭州的九星、中星等批发市场进了货。舟车劳顿、途中辛苦自不必说。她到了杭州后发现,很多批发商听说她是从深圳来的,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看她。等她带着1.5万元的货回到深圳,经营了一个多月之后,才慢慢发现原来这些商品在深圳的批发市场都有,而且批发价比她的进价低了一半。艾童这才明白,自己是守着金山要饭吃,明明周围有的是批发市场,却被她自作聪明地忽略了。
  更让她烦闷的事情还不是这个。商品就算进得贵了,但只要能够卖掉,也就是少赚一些,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糟糕的是,由于她进第一批货前,没有仔细了解附近消费者的体形特点,无论她进的衬衫还是裤子,尺码都偏小了。店里的客人一批接一批,络绎不绝,很多都是被漂亮的装修吸引过来的,但是他们大多数是30岁以上的顾客,身形比较丰满,艾童进的尺码对他们而言都偏小了。每天只能做到两三百元的营业额,因为店租较低,艾童倒是没有赔钱,但她雇的店员说,按照开业后的客流量,如果店里的衣服尺码合适,一天可以达到1000元的流水。艾童知道自己还是掉进了首次进货的迷宫了。渐渐地就看出第一批货拿得不对了,不单是尺码不合适,款式也不太对路。小店的客人以30岁以上的女性居多,她们大多喜欢休闲风格,而艾童第一批进货以衬衫为主,比较正统,适合上班一族穿,并不适合她的客户群。
  分析:艾童第一次做服装很盲目,首先没有根据店址照顾消费群,从而出现了衣服不合身。其次对于货源不是很了解,没有进行市场调查,从而出现了高价进货。
  选货的火眼金睛
  在进货的历练中,顺德的许保英堪称高手。她的小店开在大良高坎路一条小的商业街上,5年来,这家位置并不算好的服装店,每个月都能为她带来近万元的收入,如今她已经是3家服装店的所有者,服装销售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
  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宝剑出鞘必然撼动天地,而许保英则可以说是5年练一眼,慧眼一亮便能看准热卖新款。许保英经营的是散货店,店里的衣服、鞋子、皮包都是她从批发市场上一手淘回来的,她说衣服“淘”对了,生意就好,否则跟顾客关系再熟,也不可能把衣服卖出去。说到进货的难度,许保英则练出了选货“快、准、狠”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挑到合适的货品,并将进货成本降到最低。
  许保英说,她之所以能准确进货,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掌握当地市场行情:出现了哪些新品种?销售趋势如何?社会存量多少?价格涨势如何?购买力状况如何?大体上心中有数。
  二、编制要货计划,当然在进货过程中也可应变修改。
  三、在进货时,首先到市场上转一转,比较一下各个市场和批发商的价格。因为服装批发“窜货”的情况非常多,通常一个市场里20元的商品,在另外一个市场15元就可以拿到。因此必须进行比较,然后再着手落实进货。
  分析:许保英在进货中确实是高手,首先是有着5年服装经验让她历练了一双火眼金睛。其次是善于总结、思考、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服装店的经营者在进货时会面临各种困惑,诸如是该选自己喜好的款式,坚持自己的品味,还是应该选择更潮流化的商品?是听从批发商某个款式好卖的建议,还是只挑选自己中意的花色?是在附近的批发市场进货,还是到外地似乎更有名的市场上批发?这些问题,从开业之初便时刻考验着店铺的投资者们,他们仿佛钻进了一个很大的迷宫,每个出口似乎都有希望,而每个出口又好像前途渺茫。 为此我们只能告诫这些新手,商场如同战场,既然选择创业,就要做好一切准备,成就属于有着时刻准备的人。
  编辑 黄昌威
其他文献
李选豪是广西柳州人,在广东东莞一电子加工厂打工好多年了,这几年因大环境萧条,厂里接单越来越少,去年8月,李选豪所在的工厂终于撑不下去,倒闭了。失业后的李选豪不想再过漂泊的打工生活,携老婆、儿子回广西老家了。  回到柳州,李选豪开了一家小餐馆,把打工积攒下来的十来万全部投了进去。由于李选豪没有经验,加上餐馆选址失误,即便小两口日夜劳累,也只能艰难维持保本。三个月后,李选豪把餐馆转让了。后来,他跟朋友
期刊
打个比方,假如另外三人和你一起打牌,发生了三级半地震,另外三个人还正研究怎么出牌,你肯定已经窜到大门口了。像你这样一个能率先逃跑的人,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不能顾全大局,组织能让你当一把手吗?  他是我至今见过反应最敏捷的人。这位老总年薪大概200万左右,是一位金融领域的老总朋友介绍推荐的。  我们俩在茶社聊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他问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一直当不了一把手?您看我能否当正职?我自从上小学开
期刊
“两会”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大事儿,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包罗万象,可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无所不包,过去现在未来全涉及,共议国是之集大成也!  近年来,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导人后人聚首两会,政协委员新面孔近半,出现了大量“80后”委员、“90后”委员、明星委员等;会上代表、委员们报告的内容越来越精简,发言越来越有趣和无趣了……  ①2013年1月30日,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选出山西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
期刊
自做营销咨询以来,我指导过无数的人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翁,又无数次地帮那些大大小小的公司挽狂澜于既倒,以致于每每别人说“如果吴老师创业,一定能成就一翻大业”时,我很以之为然。  或许被客户的甜言蜜语感染,干点实业的冲动愈来愈强烈。一天,几位同行朋友出来小聚,谈起创业的构想,没想到他们也正考虑这个问题,于是海阔天空,信马由缰,最后,一个最不熟悉的行业——电子吸引了大家的共同兴趣。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与灯具
期刊
年幼时,我们只把他的电影当成笑话,一个人躲在被窝露着头咯咯地笑;稍大一些,把他的电影当做励志片,每个电影中的小人物都好像有自己的影子;再大一些,我们把他的电影当做文艺片,偶尔思考眼泪和微笑哪个更重要……  周星驰是谁?  这个问题似乎根本不需要回答。我们在他的电影里感受各自情绪,嬉笑怒骂欢乐悲伤,还有一万年期限的爱情。  但周星驰到底是谁?  当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几乎找不到答案。贴在
期刊
算命本是中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职业,如果算命师不具备悲天悯人,与人为善的胸怀,则其本质与诈骗无异,都在利用别人的不幸赚钱……  经有关人士总结,下述五种伎俩最为常用,诸位看客须记之:  【第一名】你的命不好,必须改运。  这是最常见的骗术,算命江湖诀中排名第一。  说法例如:  你的名字不好,要改个名。  你的命盘会克父,要拜神明。  你的八字会克夫,必须改运。  你的住家风水不对,要改风水。  
期刊
“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在微博上为电影《后会无期》写的宣传语。  作家韩寒曾吃过不懂商业的亏。2007年,因合同争议他曾被某出版社告上法庭,那份合同中暗含了几条“陷阱”,但“一分钟就签完”的韩寒没有注意这些,以至于在后续的官司中显得很被动。随后韩寒发表声明,以后和他签合同全部不要纸笔,只需口头协议就好。  现在,导演韩寒将这种“不够职业”的做法保留了下来——《后会无期》杀青后,
期刊
“以前的事,我不想再追究,也希望你就此守口如瓶。如果你答应这一点,钱就算了,虽然才一百多万……”  门当户对的爱情  罗恒没想到自己会和李敏佳走到離婚这一步。  先不说两人的相识相恋有校园恋情单纯热烈的底子:读同一所美术学院,一个学服装,一个读雕塑,在学校陶艺社一见如故,进而倾心。即使拿到现实中考量也有坚实后盾:两人家境都不错,一毕业就结婚,然后在李敏佳父亲的资助下,成立了一个陶瓷设计工作室。相比
期刊
汉朝建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封赏群臣,排定位次,这件事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因涉及论功行赏的核心问题,因此成为管理学在绩效考核方面引用、探讨颇多的经典案例。  缘何“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当时列侯均已受到封赏,待到向高祖进言评定位次时,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  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各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
期刊
对于生意场上的人来说,请客吃饭总是免不了的。笔者记得某公司有位业务员,想跟客户建立进一步的客情关系,但请客之后客户对他的态度却明显冷淡,原来那位业务员在用餐的时候,不懂用餐礼仪以及用餐的姿势比较粗俗,恰好该客户又是个“下海”的文化型商人,结果给客户留下了非常不雅的印象。因此,客户由此联想到:业务员连基本的社交礼仪都不懂,厂家就派出来跑“江湖”,什么玩意嘛!一单很可能成交的生意因此黄了。  明确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