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诗文为例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作品可以说是我国灿烂悠久文化中的精华,通过对这些古诗文的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趣味,然而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导致考试技巧的教育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学习为就业服务的功利心理以及教育过分注重科技等现状,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挖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应通过教材中的古诗文注重学生人生目标价值的确立、独特个性人格尊严的追求维护、高尚道德体系的构建以及悲悯博爱之心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人文精神
  中国古诗文积淀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感情、审美经验和群体智慧,学习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以及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并且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但在现实的教学之中,这些跨时代的千古美文却让许多同学望而生畏,以下表格是笔者针对我校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的学生所做的一项关于古诗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
  上表是我校语文教师协助调查的结果,通过上表所示,当前的初中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密切相关。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试教育的存在导致考试技巧的教育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笔者听过许多古诗文教学的课,许多教师包括笔者自己在古诗文教学中过分注重答题技巧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美感,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古诗文教学中,同样存在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之中。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家长,包括老师,功利心越来越重,教育成为了就业的前期准备,这使得人文教育受到大众的冷落。
  再次,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国家对高新科技的需求大大增强,大众过分将关注点投射在科技价值之上,从而忽视了个人人文价值的培养。
  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而当今社会大众几乎本末倒置,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做事”上,而忽略了“做人”这一块,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甚至,是让学生自己从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之中感受诗人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这些文字所要传递给今人的讯息。很难想象,一个只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忽略了人文道德精神培养的功利社会会是怎样,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从课本入手,从课本中的古诗文入手,帮助学生成为智德合一、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学生迫在眉睫。
  人文精神,即“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思考与关怀,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地位、生命意义、人类命运、困境、社会出路以及人类的终极追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讨,并力图在生活中去努力实践和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价值,也就是人性的真、善、美……”①那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老师们应着重挖掘哪些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
  一、 树立人生目标,明确人生价值
  生而为人,如果失去了人生目标,那便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命将会枯索无味,人生更是了然无趣。而初中生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下有许多的学生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不知道每天来学校是做什么。他们只是一味地遵循着父母老师安排的轨迹行走。他们只知道不停歇地走便行了,至于终点是哪儿,他们浑然不知,以下表格是笔者在笔者所在楼层学生中所做的调查:
  窥一斑可知全豹,由以上数据可知,目前的初中生只有短期目标,而不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换句话说,目前许多初中生,实则都不知道生而为人的意义。而通过课本中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明确自身的价值。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人生目标。又比如《沁园春·雪》,体现了词人毛泽东想要超越前人的一种雄心壮志,而通过这首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关注点落到人生价值上。我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她是这样落实的,该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哪些人可以算得上“今朝”的“风流人物”,学生们谈到了许多名人,诸如杨利伟、莫言等;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其实,这些人也是风流人物:每天清晨起得最早为我们城市的干净清洁默默付出的环卫工人,马路中央风雨无阻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讲台上辛勤耕耘的老师……学生们恍然大悟,原來“风流人物”并不一定就是指那些名垂史册的名人伟人,每一位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今朝”的“风流人物”,虽然这位老师没有明说,但是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已经知道,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默默无闻的,但只要你为这个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人生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二、 维护人格尊严,追求独特个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导致当下的中学生大多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许多学生早已失去了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独特魅力与个性,放眼望去,学校就像一个工厂,而学生就像是工厂的产品,在生产之前,产品千姿百态,而一旦被放入生产机器之中,造出来的产品如出一辙,都长一个样子。学生也是如此。有些学生,非但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失去了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比如校外混混流氓敲诈,只会一味地忍气吞声,将钱双手奉上,却不知道如何有技巧地斡旋反抗。甚至有些学生用过激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后反而失去了尊严。
  其实,我泱泱华夏,许多骚人墨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嵇康的《广陵散》是一曲名为傲骨的绝响,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篇名为不屈的诗章,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名为不羁的篇章。学习《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读懂了李白的壮志难酬,更读懂了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放和不羁,读懂了李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孤高与骨气;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学生读懂了苏轼知己难觅的无奈,更读懂了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迫赋闲的自嘲与自我排遣的豁达;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生读懂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忧愤,也读懂了这位爱国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学习《陋室铭》,学生读懂了刘禹锡的安贫乐道,读懂了刘禹锡作为一代“诗豪”不与“白丁”为伍,不屑“丝竹”之声的清高;学习了《池鹤》,学生读懂了白居易鹤立鸡群的独特,读懂了白居易茕茕独立的傲气……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优秀作者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偶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三、 构建道德体系,培养高尚情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从古诗文中汲取道德与精神养料,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构建道德体系,不断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先忧后乐的无私精神正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的体现;《人琴俱亡》中的王徽之和王献之为我们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兄弟手足之情,这也正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所提倡的;花木兰替父从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正体现了木兰忠孝两全的高尚品德;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无私奉献的最好证明;《〈论语〉八则》更是让学生感受到圣人孔子崇高的道德修养。
  这些优秀的古诗文都是教师们帮助学生培养道德情操的有力工具。
  四、 明辨美丑善恶,塑造悲悯之心
  一个人如果分不清善与恶,缺少一颗悲悯之心,那他就是一个冷血的人,没有灵魂的人。优秀的古诗文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比如白居易的《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在统治者苛捐杂税的暴虐政策下百姓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特写画面啊,当我向我的学生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分明听见了我的学生们,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的叹息之声。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呼喊不知让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他的博爱之心所钦佩,为杜甫晚年生活的艰辛所悲哀,为这个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国家所惋惜。又比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災,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这种关心人民疾苦,并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的精神是多么感人至深,如果没有诗人悲天悯人的博爱胸怀,也就没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绝响。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作品可以说是我国灿烂悠久文化中的精华,通过这些古诗文的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趣味。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面对当下的教育现状,挖掘教材中古诗文的人文精神内涵,并且在课堂上得以弘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全人格已是教育工作者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将人文精神不断发扬扩大。
  参考文献:
  [1] 邓玉霞.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和弘扬[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1):1.
  作者简介:王碧芸,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城北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开展,全面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育情况出发,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讨论了滞后抛物型控制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通过对系统进行直接分析,给出了仅由状态函数描述的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所得结果削弱了文献[7,10]中对系统的某些要求,减化
微生物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困扰文物保护界的难点之一,而汉阳陵从葬坑自发掘肖理以来,其中出土的许多文物如:木质彩绘、漆器类等文物不能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目前只有采用塑料
该文研究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与语言学知识相结合来分析汉语句型。但是HMM在解决上下文语义相关联的长距离依赖遇到了困难,为了统计长距离依赖关系,我们把统计一个词与其先前的M(M≥4)个
作文教学中,使用范文有讲究,教学实践中,发现使用范文有不少弊端.所以要精选范文,更要慎用范文.
摘 要:小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小学语文学习系统接触语文知识体系,了解基础语文知识内容,学习汉字的拼写等相关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逐渐显现,大众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开始提出质疑,越来越多教师开始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研究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