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提问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t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借助层次性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突破课堂活动重难点。提问是学生获得思维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数学课堂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阐述了围绕课堂提问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關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数学思维;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5-0093-02
  【Abstract】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In the actual classroom questioning,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to create a strong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help of hierarchical classroom questioning,help students break through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students to ob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and it is also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often used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round classroom questio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Classroom questioning;Mathematical thinking;Effective strategies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在学习和理解中有着一定的难度。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扩展,完成数学问题解答。在教学中,借助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为课堂有效开展做好准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作为基础,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加强课堂指导和引导,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开展。
  1.设计悬念,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出相应的解答。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并非注重学生回答的结果,应当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活动。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设计具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热情,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开展。在设计悬念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挖掘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知识点,使问题既有被学生解决的可能,又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找到答案,这就能够达到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问题的探究,最终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之后,教师结合动画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唐僧师徒四人走到火焰山非常的口渴,悟空化缘只有一个西瓜,正要分西瓜时,众人却不知道如何分配了。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想一想如何分配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入分数知识,结合相应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分数书写和读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再次创设情境:中秋节到了,师徒四人只有一个月饼,八戒提出自己的体型大,应该多分一点。孙悟空说:月饼的四分之一和月饼的六分之一,你自己选一个吧。八戒选择了六分之一,认为自己得到的月饼最多。在讲解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八戒得到的月饼多吗?借助这样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讨论活动,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掌握分数知识内容。
  2.优化设计,开展课堂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当注重其开放性,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提问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提问方式。在课堂提问时,以学生学习情况作为基础,预见学生的反应状态,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及时调整提问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在实际的课堂提问设计中,可以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展示,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类别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通过学生图片的观察,对其中的图形进行相应的分类,结合图片开展相应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相同类型的图形中,有着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形特征。之后,教师给学生分配若干个小木棍,让学生自己组成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操作说一说两种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利用土钉和木棍,组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深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立足教材,提高问题质量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特点,想要提高课堂提问质量,需要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优化课堂问题设计,促进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深入发掘教材内容,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問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保证课堂活动有效性。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出发点,深入挖掘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点,使问题能够为教材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击鼓传花”,介绍相应的游戏规则:由一名学生控制音乐,其他学生将一朵花进行传递,音乐停下来时,花在谁的手上,需要从四个题板中选择一个,题板后面有的是奖品,有的是练习题。在选出第一名学生时,教师提出问题:你选择一个题板,猜一猜后面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在题板后面一定是奖品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可能”的概念。在第四名学生的提问中,教学提出问题:如果四个题板中两个数学题和两个奖品,两个数学题已经被选出,那么最后一个题板后面的东西还需要猜测吗?学生可以很快做出回答,最后一个题板一定是奖品。在完成这样的游戏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进行总结。可以说,教师巧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在问题的引领下对可能性、一定、不可能等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渐上升到理性认知,最终实现数学能力的发展。
  4.明确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当明确课堂活动目标,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帮助学生突破课堂活动重点和难点,保证课堂活动有效性。在实际的课堂提问设计中,需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能促进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要为问题与突破点搭建桥梁,使问题能够与难点突破无痕连接起来,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最终达到深度建构知识。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圆柱表面积公式、圆柱体积公式以及圆锥体积公式是课堂活动重点,圆柱、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是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基础,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圆柱表面积公式的学习中,教师准备相应的圆柱模型,借助模型观察,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有几个部分?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是什么图形?在这样的问题设计之后,让学生利用圆柱模型,开展相应的动手操作活动。借助学生操作和观察,发现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教师继续追问:长方形的长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宽如何计算?借助这样的课堂提问,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保证课堂活动高效开展。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活动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深入发掘教材内容,设计具有悬念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突破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中,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数学内容,巧妙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好地得到训练,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J].好家长,2017(66):67-67
  [2]徐佩.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新校园:阅读版,2017(5X):71-7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纷纷出现,同时也需要更多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进行结合,共同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其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及可视化的学习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解题思路的拓展以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现实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进行思
期刊
摘要:问题链是指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连接与递进,环环相扣,梯度式加强教学的深度,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问题链的教学理念可以应用于知识讲解和习题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自学的潜能。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学生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链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设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链;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数学存在许多公式和定理,学生可以利用数学公式和定理来解答实际的数学问题。然而,让学生利用语言的形式说出数学解题的步骤,却没有太多的学生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角度,并结合小学数学有关内容,具体谈谈如何构建数学说理课堂,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说理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制胜法宝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们绞尽脑汁的难题!道德与法治课是多数学生公认的无聊课,这就更让道法老师在提升课堂兴趣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从“单打独斗”式、“合作双打”式、“整组抱团”式三方面入手,通过一节选择习题课探讨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选择习题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即将成年,他们的心智成长逐渐成熟,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点,他们需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并对未来怀着迷茫以及憧憬。做好高中生的音乐教学,培养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乐感,这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缓解压力,保持愉悦,更好的适应高中阶段的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学生的精神理想以滋养。这样的乐感教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值得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
期刊
摘要:通过将“苏式课堂”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化学学科教学相联系,从不同角度提出如何在发挥化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紧扣其“精致、质朴、灵动、开放”的特质。通过对苏州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部分教学理念分析,努力结合化学教学实际,在继承苏州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苏式课堂;化学教学;自主性;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
期刊
摘要:节奏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利用“节奏律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实践活动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也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热情,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感受和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陶冶情操,掌握音乐的一些知识技巧和内
期刊
摘要: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就包括了新授课、概念课、复习课、试卷练习讲评课等等。本文希望基于当前创新教法—问题图运动与布点教学法相关概念探讨中学化学概念课教学相关理论与实践应用,以期待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优质化学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课教学;问题图运动;布点教学法;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
期刊
摘要:本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当中法制教育的渗透价值简要分析,明确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以期提高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法制内容的渗透成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5-0087-02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ene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教学提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这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当前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全面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对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原则以及具体落实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