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的策略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当中法制教育的渗透价值简要分析,明确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以期提高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法制内容的渗透成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5-0087-02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enetration value of leg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clarifies va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netration effect of legal content in moral and legal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Morality and legal system;Teaching;Legal education
  课程改革深度落实,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提出全新要求。同时,青少年犯罪率逐渐增加,要求道德与法治授课重点渗透法制内容,提高中学生法治意识。因此,法制渗透属于道德与法制教育需求,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客观要求。然而,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对于法制内容的渗透造成影响。对此,需要教师找到法制内容高效渗透途径,提高道德与法制授课质量。
  1.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法制教育实施意义
  (1)培养学生法制观念
  观念能够决定人的意识,同时,意识能够决定行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当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及法制观念。由于初中生所处思想发展关键时期,但是其心智方面还存在不成熟问题,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偏激行为,不能冷静看待问题,思考方式片面,盲目作出行为和判断,造成严重后果。道德与法制教学主要负责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因此,依托课堂,对学生实施法制引导,能够利用相关案例,指导学生分析事件现象,明确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利害关系,使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
  (2)规范学生行为
  当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特点,而青少年群体占据比例较高,严重制约和谐社会的建设。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青少年产生犯罪行为主要原因为法治观念薄弱,并且法制意识不足,加之自身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这条不归之路。通过道德与法制课堂,施法制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并形成良好法律意识,利用法律准绳,对于自身行为加以规范,从思想上认识到犯罪的代价,能够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问题。
  2.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法制教育实施现状
  (1)教学重点偏离法制内容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制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成绩,着重培养其应试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未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忽略了其法律意识、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存在人格缺失,并且综合素质偏低。同时,道德与法制在初中教育体系当中并非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学校方面缺乏重视,教师教学期间过度关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错误认为中学生法制意识以及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后期学习进行完善。上述教育思想,使得法制教育难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顺利渗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影响。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道德与法制课堂实际教学,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当中,形式化内容相对较多。对中学生实施法制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其法律意识,因此简单的普法教育难以让学生深度体会法制内容。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只能告知学生法律内容,难以让其体会到法律的实践运用,掌握法律实际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案可行性不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通过背诵概念、条款等方式,机械化记忆理论,和实际联系缺乏,导致道德与法制实际教育意义难以体现出来。
  (3)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部分学校道德与法制授课教师并非法律专业,教师本身未受过系统的法制教育,教学过程凭借自身教育经验以及对法律内容的理解,向学生讲授法律知识、概念、原则等,知识解读相对浅显。这一教学现状导致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师难以结合法律内容,合理渗透法制教育内容,教学成效不高。同时,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对于和法律相关的案例难以深度分析,部分经典案例当中的法律知识被一笔带过,难以让学生认识到违法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违反法律产生的社会危害,不利于道德与法制的高效教学。
  3.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法制教育的实施策略
  (1)挖掘教材,渗透法制教育
  道德与法制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对于教材内容深度挖掘,并展开分析,明确教学侧重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将法治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使其能够在实际场景当中接受知识熏陶,将法治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当中,对其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公民。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自觉维护法律,达到法制内容的目的。
  比如,可重点研读教材,找出其中和法律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深度分析,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将法律内容改编成故事,在班级内演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体会法制內容,并提出自身想法。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及时总结,在此过程渗透法律知识。课后,让学生结合案例写出读后感,自主分析案例,加深印象,深入体会法治内容。
  (2)优化教学,激发学生法制兴趣   为丰富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强化其法律意识,需要利用道德与法制课堂,展开法制教育。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其学习热情,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法制渗透:
  第一,充分利用实践平台,带领学生参加多种类型集体活动,通过活动渗透法制内容。展现学生课堂主体,创新道德与法制授课形式。
  第二,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受到熏陶教育。可利用学校宣传栏或者教室黑板报,将和法制相关的图画、文字等内容呈现出来,还可结合道德与法制授课内容,在班级营造“小法庭”情境,渲染环境,让学生充分和环境融合,受到熏陶。
  第三,道德与法治常规教学中,可利用生活案例,保证法制内容的融入和时代发展高度相符,结合社会时事完成内容渗透,让学生掌握社会现实,开阔视野,增加授课深度。
  (3)培养师资,建设法制师资队伍
  道德與法制课堂,教师属于教学主体,学生法制知识全部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素质和课堂法制渗透有效性有直接关联。学校方面需要关注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法律知识水平。可为在职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学习法律知识,转变其教育观念和意识,意识到法制内容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渗透的重要性,并且明确了解法律渗透对于中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断加强学习。
  与此同时,道德与法制内容讲解,法制内容渗透需要将理论、实践进行关联,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还需掌握充足的法律知识,才能高效完成任务。对此,在法制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需从人才引入阶段制定严格制度,把好人才质量关,在人才考核方面,加强法制意识、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突出。强化人才培训,学校可结合道德与法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结合法制内容渗透实际要求,打造法律素养高的师资队伍,培训期间重点为教师讲授法律知识,使其明确法律变化,配合法制案例,重点强化教师对于案例的分析能力培养。
  除此之外,还需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制定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学习动力,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阅读道德与法制相关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在课堂当中渗透法制内容。
  总之,道德与法制是向学生传播、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在课堂当中,以合理方式渗透法制内容,有助于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分析利害,不断形成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出现各类违法行为,展现道德与法制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潇.探究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法制教育[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3):106
  [2]张锋.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探究[J].考试周刊,2019(27):120
  [3]关绮莹.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7):59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地理教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是追求的教学目标。初中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内容较为抽象,它具有图多,知识散,记忆难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因此,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
期刊
摘要:历史是一门人文与社会的学科,是人类漫长的科学和艺术整合的成果,它给社会发展带来借鉴,令人深思。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同时也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重要因素,从而有效发挥了师生的行为带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氛围;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纷纷出现,同时也需要更多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进行结合,共同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其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及可视化的学习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解题思路的拓展以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现实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进行思
期刊
摘要:问题链是指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连接与递进,环环相扣,梯度式加强教学的深度,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问题链的教学理念可以应用于知识讲解和习题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自学的潜能。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学生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链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设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链;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数学存在许多公式和定理,学生可以利用数学公式和定理来解答实际的数学问题。然而,让学生利用语言的形式说出数学解题的步骤,却没有太多的学生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角度,并结合小学数学有关内容,具体谈谈如何构建数学说理课堂,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说理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制胜法宝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们绞尽脑汁的难题!道德与法治课是多数学生公认的无聊课,这就更让道法老师在提升课堂兴趣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从“单打独斗”式、“合作双打”式、“整组抱团”式三方面入手,通过一节选择习题课探讨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选择习题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即将成年,他们的心智成长逐渐成熟,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点,他们需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并对未来怀着迷茫以及憧憬。做好高中生的音乐教学,培养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乐感,这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缓解压力,保持愉悦,更好的适应高中阶段的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学生的精神理想以滋养。这样的乐感教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值得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
期刊
摘要:通过将“苏式课堂”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化学学科教学相联系,从不同角度提出如何在发挥化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紧扣其“精致、质朴、灵动、开放”的特质。通过对苏州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部分教学理念分析,努力结合化学教学实际,在继承苏州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苏式课堂;化学教学;自主性;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
期刊
摘要:节奏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利用“节奏律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实践活动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也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热情,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感受和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陶冶情操,掌握音乐的一些知识技巧和内
期刊
摘要: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就包括了新授课、概念课、复习课、试卷练习讲评课等等。本文希望基于当前创新教法—问题图运动与布点教学法相关概念探讨中学化学概念课教学相关理论与实践应用,以期待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优质化学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课教学;问题图运动;布点教学法;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