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东南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06年的3月和7月在珠江口东南部海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初步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共156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79种),其次是甲壳动物(37种)。7月(116种)比3月(92种)种类多。3月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分别为6.703g/m2和679.4ind/m^2,7月分别为22.436g/m2和576.3ind/m^2。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密度和多样性指数(H’和J’)在调查海区东南部相对较低。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了3月和7
其他文献
以海州湾2004-2006年赤潮实测资料和同期的水文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各种环境要素中提取出对赤潮暴发有显著影响的无机氮(DIN)、pH值、盐度、水温
利用福建沿海海域南日岛、金门岛与广东南澳岛的近海面气象、水文观测资料及台湾海峡西南部与南部的浮标观测资料,通过COARE(Coupled-Ocean Atmosphere Response Experiment)算
通过室内纯培养,研究了营养盐亏缺以及解除亏缺对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的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胞内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考察了藻细胞生长和生化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对集胞藻6803分批培养条件下的光衰减、平均光强、光的分布以及藻细胞生长对光能的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mbert-Beer定律可较好描述细胞浓度
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的调查资料,一年四季分析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该海域DIP表层年平均值为0.054mg/L,底层年平均值为0.53mg/L,DIN表层平
在含有三个生长阶段(指数生长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球等鞭金藻细胞再悬浮液、细胞破碎液、上清液、藻壳液和无细胞滤液的培养液中对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这
船用X波段导航雷达回波形成的海杂波图像中包含丰富的海浪、海表层流信息。借鉴合成孔径雷达(SAR)估计有效波高的方法,假设有效波高与雷达回波强度信噪比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可由
采用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局部投影非线性降噪理论,研究了水声信号的非线性降噪问题,并对传统的局部投影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适应调整邻域大小的方法,改善了传统局部投影算
海洋中的声速剖面是影响水声设备效能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声速剖面的自动分类和区划对海洋环境的应用意义重大。依据浅海30分方区按月统计声速剖面,通过归一化处理和Akima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