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情,去体会文章的主旨。只有将方法教学和情感教学融合在一起,学生学习的效果才更明显,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才能不断提高,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本文对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314
  引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提升审美素养是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和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過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
  一、高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策略
  (一)高中古诗词特点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他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古诗词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借助联想、想象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语言具有音乐美。
  (二)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古诗词教学中融人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引导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应该仅仅立足于答题技巧、文言实虚词和句式语法,要在审美教育的培养目标下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二、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
  (一)理论知识准备
  实践美学理论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强调实践论。他的实践美学理论把实践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马克思看来,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劳动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我国当代的实践美学主要是指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构建起来的美学学说。王国维先生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二)借助写作走向深远
  “夏日东城河”“秋日五巷”游走读写系列活动中,学生们纷纷前往“东城河”“五巷”,游走,形成真实的感悟。写下《夕阳下的东城河》:“夏日入暮时分的东城河是暖和、闪亮的。落日继续滚落了下来,几乎要跌入大河。大桥上无数金光洒在睡着,被风儿吹动了,水中那无数金闪闪的黄线扭动着,盘绕着,缠成一片……四周的昆虫宛如一个个演奏家,隐藏在黑幕后唱着一首首曲子,编织着东城河的夏夜之梦。”他按照时间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写下自己的独特体验。葛为同学写夏日午后的东城河:“夏日午后,再次漫步在东城河边,水面波光粼粼,突然,一只水鸟轻点了河面,一圈一圈的圆晕荡漾开去。渐渐地,夜幕降临,林间的蟋蟀、树梢的鸣蝉、成群的小飞虫,都热闹起来。纳凉的人们在河边笑着侃着,好不自在!”她抓住夏日午后东城河周围的小生命,写出了勃勃生机。陈星韫秋日来到五巷:“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我来到秋日的五巷。往昔不熟悉地形的人,进入五条巷,转来转去,常迷路不得出,如入‘八阵图’中,故泰州有‘进了五时巷,如吃昏迷汤’的谚语。我虽然没有迷路,却也‘如吃昏迷汤’。进入古巷,恍惚之间,我已回到了明清时期……”她干脆穿越到明清时期,想象了五巷时期的一段古典幽梦式生活,令人回味。
  (三)品读人物形象,激发审美意识
  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美育的素材,体会人物的悲欢善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其审美意识。以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篇课文以林黛玉的行踪和见闻为中心、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贾府的其他人物。教师不妨以探索人物形象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探知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入手剖析人物。如林黛玉婉言谢绝邢夫人盛情邀请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林黛玉待人接物处处留心,举止有礼。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复述两人的对话,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二者形象的理解,活跃课堂氛围。其次,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教师可让学生默读全文,并用红笔勾画描写林黛玉外貌和动作的语句。默读结束之后,教师可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林黛玉的美貌多情、小心谨慎、体弱多病。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品读王熙凤、贾宝玉、贾母等人物形象,并至少选取两个人物形象写出品读感想。
  (四)关注民俗文化,落实审美实践
  以教学《边城》为例,这篇课文所展现的民俗文化是文章中最出彩的部分,如端午节的龙舟赛和捉鸭子比赛,中秋节的月下对歌,这些民俗无不反映了边城人祥和的生活氛围。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影视片段(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让学生欣赏湘西美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审美体验。视频带给学生的是直观的体验,之后教师可通过文字让学生完成从初步体验到心灵激荡的进阶。教师要鼓励学生读书时多动笔,做好批注,及时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文中提及的节日都是学生相当熟悉的节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一段文字,说说自己记忆中的节日民俗,再将其与作者所描写的节日民俗进行比较。
  结束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去思考和反思提升教学效率的方式,也要发动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及时和学生沟通,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路更开阔,眼界放长远。
  参考文献
  [1]王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研究[D].师范大学,2018.
  [2]张瑜.审美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师范大学,2018.
  [3]薛猛.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D].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要:學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一直都不是特别的高效,教师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也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之后,就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度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史料与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一些背景性知识内容的引入,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本文就教材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
期刊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但他们却没有将它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来。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去记去背,同时还要在各种名篇名句中去体悟前人的思想。因为那些名著都是经典,他们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成为经典,一定有他们的独特之处,等带着我们去探讨。他们有着很深的意境,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去关注。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名著阅读扩充课外知识,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期刊
摘要: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各学科的学习问题,以此能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身见解,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调整英语教学方案,扭转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英语;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虽然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比较枯燥,但小学数学的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一般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耐心去理解数学知识,所以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主动且愉快的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式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想要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只要稍微不注意,学习成绩就会下降,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在课堂中让学生攻克重要考点的学习,教师也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内容的巩固复习,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合理的分配答题的时间,不能一直停留在难题中,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成绩的策略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孩子们每一天的活动内容大多都以游戏为主,所以也说明了幼儿园的教学离不开游戏,同时游戏还是和幼儿互动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说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是也不能在什么情况下都以游戏为主,应该强调要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园本特色以及当前幼儿园所处的实际环境,还有他们的喜好来进行教育。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与园本特色的融合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载体,数学思维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有思维的知识是有逻辑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思维活动也是有规律的,这种思维规律是所教授知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数学的思维方式直接反应数学的逻辑关系,由于小学数学属于最基础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教授小学数学知识时,在思想和方法上要有一定的统一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
期刊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贯穿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能增强学生对数学课程本质的认知,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多种策略来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其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内涵的认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期刊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阅读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写好文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读和写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310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