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的一天,在德国德林斯顿飞往慕尼黑的飞机上。孙丕恕迫不及待的将收购奇梦达的一系列整体构架及思路写在了餐巾纸上。当天晚上,孙丕恕便把草稿落实为实际性的英文条款,双方该做什么,如何做,孙丕恕都表述的非常清楚。
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件事对于孙丕恕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2008年,为了突破中国在存储器领域的技术空白,改变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庞大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孙丕恕向觊觎多时的全球第三大存储器厂商德国奇梦达提出合资。得到的却是对方傲慢的答复,“你们有多大规划?你们有多大投资?你们能干这个吗?”穷小子想要高攀富家女的道路注定艰辛,但孙丕恕态度坚决。
就在几个月后,形势却乾坤大颠倒。在产业低谷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挤压下,奇梦达资金流无力支撑,狂泄不止。并购取代合资,被孙丕恕摆上了桌面,但对方开出25亿欧元的高价。之后,孙丕恕对奇梦达的进攻步步为营,价格从25亿欧元一直压降到4亿欧元。3个月后,奇梦达走投无路宣布破产保护。
“当时的情况导致不能进行全盘收购,选择性的收购对我们最有价值,并且也容易控制。”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操着一口浓重山东方言告诉《中国新时代》。奇梦达最有价值的就是芯片设计,孙丕恕抓住关键的龙头部位,决定收编一个缩水奇梦达。从合资到并购、再到只并购研发中心,孙丕恕的海外抄底一波三折。最后,孙丕恕只用了3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其研发中心。
2010年,浪潮完成了我国第一台高端容错计算机样机的研发,并在中国建设银行测试上线,这标志着中国服务器产业迈入世界第一阵营。从技术员到总裁
1984年,22岁的孙丕恕加入浪潮前身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参与了浪潮0520PC的开发,主持完成了浪潮0530、386、486等各种型号PC机的研制工作。作为浪潮PC的主要设计者,孙丕恕回顾当年的成功时依然充满兴奋。“1985年,浪潮0520PC获原电子部南京评比第一名;1986年,我24岁当上课题组长;1990年,浪潮PC获国优银质奖,这是计算机界的第一个国家银质奖;1990年的时候,国内PC销量过万台的只有长城和浪潮两家。”
1992年,山东省共重奖了9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孙丕恕是最年轻的一位。奖品是一辆奥迪车、一套三室一厅房子和15万元奖金。最后,孙丕恕没坐奥迪车,用这15万元奖金成立了一个基金。
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孙丕恕随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研发领域,并开拓出了浪潮的服务器领域。“跟自己打个赌吧,要是能做出来,对自己是一个崭新的证明,浪潮也会因此攀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他暗暗发誓。
早在1990年,孙丕恕作为PC课题组负责人在香港主持开发浪潮386、486PC的时候,就写过一份开发小型机的建议。看到优利和康柏推出的基于Intel486CPU的小型机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也很高,一台可以卖到好几百万元人民币,他考虑浪潮应该也可以做。孙丕恕做出了10台基于SCOUnix的小型机,1994年当年就销了38台,一台售价在40万元到8055-元之间。
最让孙丕恕难忘的还是他抱着服务器推销的经历。1993年夏,孙丕恕来到山东德州中国银行对那里的人说,“我们的服务器肯定不比你们用的差,而且这是民族品牌。你们先用着,钱的事先不说。”可就这样人家也不认可,怕把机器给弄坏了,影响银行业务。实在没辙了,孙丕恕把机器放到客户原来的机器旁,跟着人家的机器一起做业务。“白天用他们的,晚上用我们的。”就这样,慢慢地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我们的机器不比国外的差,更关键的是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大约过了半年的时间,这家银行终于掏了腰包。通过自己做推销、管理,孙丕恕走上了由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之路,2001年集团改制后,他出任总--裁执掌浪潮集团。
一波三折上市路
1997年7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浪潮。孙丕恕跑前跑后地接待,汇报工作。前前后后看了一圈,吴官正说:“这一次,我看了山东200多家企业,我觉得浪潮技术含量最高。对于浪潮这种在山东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大力支持!”趁着吴官正的话,孙丕恕试探地问:“吴书记能不能支持浪潮一个上市指标?”没想到吴官正当即给山东省体改委打电话,“希望能给浪潮安排一个指标。”1997年山东有8个上市指标,浪潮在这次机缘中争取到了一个。
其实,这次是浪潮上市的第二次机会。早在1993年,浪潮就在山东省第一批50家试点名单中。当时浪潮主要做PC和服务器,属于比较典型的高科技大企业,甚至排在青岛海尔、青岛啤酒、济南轻骑之前。但浪潮对于上市工作并不积极,当时PC和服务器利润很好,一年利润1个多亿,银行追着给贷款,上市还有什么必要?
但随后,浪潮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上市也不那么容易了。1997年,中国证监会已经对公司上市实行额度控制,上市指标分配到各个省,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对于再次降临的机会,孙丕恕格外珍惜。“1997年,有了上市指标就有了奔头,大家就有干劲了。”
1998年8月中央发布文件,没改制的企业不能独家发起上市。浪潮拿出服务器、PC、软件三块主营业务成立新的股份公司,同时引进了其他的股东,分别是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算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达实业有限公司等。
其中,北京算通和陇华电子这两个主要的股东是孙丕恕亲自找的,这之前,孙丕恕就和这两家公司的老总是很好的朋友。撇开个人交情,孙丕恕当然也有自已的考虑:“引进北京算通,主要是充实浪潮的业务层面。算通公司主要做移动计算和多媒体处理,与浪潮的硬件产品有—定的互补性。而陇华在台湾的制造能力很强,有_定的影响力,引进陇华电子,则想借其打开台湾市场的通道。”
从股东那里募集来4000万虽然只占浪潮股份几亿资产很小的一部分,但在孙丕恕看来,其意义远N52T资金本身“有这些股东投钱进来,表示说你浪潮不再是国有独资企业了现在是股东说了算。”
12月,改制正式启动。孙丕恕就要借成立股份的契机,靠体制转换来带动内部机制的转换。那段时间他最想做人,又最难做人,但还是顶住了。“我就是要让大家感觉我跟企业是一个契约的关系,不能再吃大锅饭了。只要认准了大方向,把事情考虑清楚了,其它的自然会慢慢适应。毕竟成立股份公司是为了上市,一上市钱就有了,有了钱浪潮一时半会就垮不了,员工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到1999年,孙丕恕将浪潮内部理顺了,上市指标在握,6500N的发行额度也定下来了,银行发放的贷款已经到位,而且那一年浪潮利润几千万元,上市“万事具备,只欠东劂’。
政策又有了变化,企业改成股份
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件事对于孙丕恕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2008年,为了突破中国在存储器领域的技术空白,改变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庞大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孙丕恕向觊觎多时的全球第三大存储器厂商德国奇梦达提出合资。得到的却是对方傲慢的答复,“你们有多大规划?你们有多大投资?你们能干这个吗?”穷小子想要高攀富家女的道路注定艰辛,但孙丕恕态度坚决。
就在几个月后,形势却乾坤大颠倒。在产业低谷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挤压下,奇梦达资金流无力支撑,狂泄不止。并购取代合资,被孙丕恕摆上了桌面,但对方开出25亿欧元的高价。之后,孙丕恕对奇梦达的进攻步步为营,价格从25亿欧元一直压降到4亿欧元。3个月后,奇梦达走投无路宣布破产保护。
“当时的情况导致不能进行全盘收购,选择性的收购对我们最有价值,并且也容易控制。”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操着一口浓重山东方言告诉《中国新时代》。奇梦达最有价值的就是芯片设计,孙丕恕抓住关键的龙头部位,决定收编一个缩水奇梦达。从合资到并购、再到只并购研发中心,孙丕恕的海外抄底一波三折。最后,孙丕恕只用了3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其研发中心。
2010年,浪潮完成了我国第一台高端容错计算机样机的研发,并在中国建设银行测试上线,这标志着中国服务器产业迈入世界第一阵营。从技术员到总裁
1984年,22岁的孙丕恕加入浪潮前身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参与了浪潮0520PC的开发,主持完成了浪潮0530、386、486等各种型号PC机的研制工作。作为浪潮PC的主要设计者,孙丕恕回顾当年的成功时依然充满兴奋。“1985年,浪潮0520PC获原电子部南京评比第一名;1986年,我24岁当上课题组长;1990年,浪潮PC获国优银质奖,这是计算机界的第一个国家银质奖;1990年的时候,国内PC销量过万台的只有长城和浪潮两家。”
1992年,山东省共重奖了9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孙丕恕是最年轻的一位。奖品是一辆奥迪车、一套三室一厅房子和15万元奖金。最后,孙丕恕没坐奥迪车,用这15万元奖金成立了一个基金。
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孙丕恕随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研发领域,并开拓出了浪潮的服务器领域。“跟自己打个赌吧,要是能做出来,对自己是一个崭新的证明,浪潮也会因此攀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他暗暗发誓。
早在1990年,孙丕恕作为PC课题组负责人在香港主持开发浪潮386、486PC的时候,就写过一份开发小型机的建议。看到优利和康柏推出的基于Intel486CPU的小型机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也很高,一台可以卖到好几百万元人民币,他考虑浪潮应该也可以做。孙丕恕做出了10台基于SCOUnix的小型机,1994年当年就销了38台,一台售价在40万元到8055-元之间。
最让孙丕恕难忘的还是他抱着服务器推销的经历。1993年夏,孙丕恕来到山东德州中国银行对那里的人说,“我们的服务器肯定不比你们用的差,而且这是民族品牌。你们先用着,钱的事先不说。”可就这样人家也不认可,怕把机器给弄坏了,影响银行业务。实在没辙了,孙丕恕把机器放到客户原来的机器旁,跟着人家的机器一起做业务。“白天用他们的,晚上用我们的。”就这样,慢慢地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我们的机器不比国外的差,更关键的是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大约过了半年的时间,这家银行终于掏了腰包。通过自己做推销、管理,孙丕恕走上了由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之路,2001年集团改制后,他出任总--裁执掌浪潮集团。
一波三折上市路
1997年7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浪潮。孙丕恕跑前跑后地接待,汇报工作。前前后后看了一圈,吴官正说:“这一次,我看了山东200多家企业,我觉得浪潮技术含量最高。对于浪潮这种在山东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大力支持!”趁着吴官正的话,孙丕恕试探地问:“吴书记能不能支持浪潮一个上市指标?”没想到吴官正当即给山东省体改委打电话,“希望能给浪潮安排一个指标。”1997年山东有8个上市指标,浪潮在这次机缘中争取到了一个。
其实,这次是浪潮上市的第二次机会。早在1993年,浪潮就在山东省第一批50家试点名单中。当时浪潮主要做PC和服务器,属于比较典型的高科技大企业,甚至排在青岛海尔、青岛啤酒、济南轻骑之前。但浪潮对于上市工作并不积极,当时PC和服务器利润很好,一年利润1个多亿,银行追着给贷款,上市还有什么必要?
但随后,浪潮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上市也不那么容易了。1997年,中国证监会已经对公司上市实行额度控制,上市指标分配到各个省,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对于再次降临的机会,孙丕恕格外珍惜。“1997年,有了上市指标就有了奔头,大家就有干劲了。”
1998年8月中央发布文件,没改制的企业不能独家发起上市。浪潮拿出服务器、PC、软件三块主营业务成立新的股份公司,同时引进了其他的股东,分别是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算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达实业有限公司等。
其中,北京算通和陇华电子这两个主要的股东是孙丕恕亲自找的,这之前,孙丕恕就和这两家公司的老总是很好的朋友。撇开个人交情,孙丕恕当然也有自已的考虑:“引进北京算通,主要是充实浪潮的业务层面。算通公司主要做移动计算和多媒体处理,与浪潮的硬件产品有—定的互补性。而陇华在台湾的制造能力很强,有_定的影响力,引进陇华电子,则想借其打开台湾市场的通道。”
从股东那里募集来4000万虽然只占浪潮股份几亿资产很小的一部分,但在孙丕恕看来,其意义远N52T资金本身“有这些股东投钱进来,表示说你浪潮不再是国有独资企业了现在是股东说了算。”
12月,改制正式启动。孙丕恕就要借成立股份的契机,靠体制转换来带动内部机制的转换。那段时间他最想做人,又最难做人,但还是顶住了。“我就是要让大家感觉我跟企业是一个契约的关系,不能再吃大锅饭了。只要认准了大方向,把事情考虑清楚了,其它的自然会慢慢适应。毕竟成立股份公司是为了上市,一上市钱就有了,有了钱浪潮一时半会就垮不了,员工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到1999年,孙丕恕将浪潮内部理顺了,上市指标在握,6500N的发行额度也定下来了,银行发放的贷款已经到位,而且那一年浪潮利润几千万元,上市“万事具备,只欠东劂’。
政策又有了变化,企业改成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