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各学科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王女士9岁的儿子小东在某小学读3年级,放学后在路边捡到50元钱。孩子挺自豪地说要交给学校,王女士听了很欣慰,可小东随后的话让王女士有点迷糊,小东问能不能把50元钱换成10张5元的,王女士一问,小东理直气壮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拾金不昧交学校可以给班级加5分,要是50元钱分成10次交就是50分。”捡到50元如何上交?这个问题难住了一个9岁的孩子,也难住了我们和我们的教育。
  当我们打小起就哼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童谣时,就知道捡了东西要归还或上交的道理。千百年来,我们把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传承。学校也不曾忽视这方面教育,甚至对于拾金不昧有着相应的鼓励方式。但一个9岁孩子的天真想法却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这种奖励措施并不是发生在个别学校的。可能作为学校也感到有些委屈,毕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的,谁又能想到学生会做出这样的理解呢?但学校在委屈的同时,是否也应思考一下,我们该将诚信教育置于何处?学校用集体主义荣誉感来强化这种基本道德又是否合适?某些学校在管理上也有类似的情况,请看:
  镜头一:某学校规定学生上交一元钱给班级加0.1分,上不封顶,上交其他物品不予加分。
  某班级由于卫生不佳等原因被扣0.3分,为了得到本周的流动红旗,某学生自掏腰包交给学校值周5元钱,班级被评上了红旗。
  某学生拾到学生用的食堂饭卡,由于不加分他将饭卡拆开玩了,还有学生拾到饭卡到食堂去消费,由于丢失饭卡的学生挂失,所以没有消费成功,被发现并受批评教育。
  镜头二:某学校规定拾到任何物品都相应地加分,最多加0.5分。
  某班拾到100元钱,找到值周要求加10分,不然就不上交,要把钱留做班费,要不就分开交,如文中开头一样。
  某班学生在食堂冒领别人饭卡为班级加分,由于此学生拿到饭卡后班级本周不用加分也能当上红旗班,因此,第二周才上交饭卡,期间食堂人员多次要求冒领学生返还饭卡,但学生说已经交给老师了,由于丢饭卡学生和冒领学生都说不清丢卡的具体时间,因此,还闹出了不小的纠纷。有些学生饭卡丢失后,找不到就又办理了一张,等到找到卡也没有用了。
  镜头三:某生由于打架被学校扣分,他自己拿钱自称是捡到的,不但把被扣的分补回来了,还给班级多加了分。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拾到物品上交加分等手段,制定的时候初衷都是好的,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具体运作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样也会给青少年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如果班主任不知道学生是自掏腰包给班级加的分,他们一定不会批评犯了错的孩子,同时还要表扬孩子们的拾金不昧,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灵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本来学校有可能是社会上唯一的一块净土,如果我们不珍惜的话,这块净土也会变为沙漠。
  因此,正确地解读学校的规定,正确引导学生,就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我们不但要教书,主要的还要育人,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培养出众多的德才兼备的国家与社会的有用人才。有人对德与才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排序“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百行以德为首,无论你是做官还是当老百姓,如果品德问题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当个好官做个好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第一要求,看成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资格。
  诚信教育是一切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也该是所有人从小就恪守的道德准则。正是上文童言无忌的想法,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诚信教育的缺失。如果在诚信教育缺失的前提下,继续盲目“量化道德”,恐怕离功利主义就不远了。
  虽然我们在天天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还是使大多数老师目光始终盯在书本上,如果成绩不好其他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升学率仍然是考核教师的一项大的指标。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必须摆在首位,使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懂得“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德育特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使我们的青少年在若干年后,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大学教师角色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不同角度、层面、领域看,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内涵和释义。对大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探寻有助于丰富深化大学教师角色的内容,推动大学教师更好地实践角色。  一、大学教师角色的内涵  大学教师角色是对大学教师的身份认同和价值期望,是指大学教师主要的、本性的身份认同和价值期望,是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
第一部分:3D CE-MRA与B-TFE肾动脉成像技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3D CE-MRA透视触发技术中,于不同时机触发3DCE-MRA扫描序列对肾动脉分支显示、图像质量的差异。与3D CE-MRA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在普通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大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内涵不会自发地形成,而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引导,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就是教师。高校教师在自己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学识水平、教学技能和道德素养等内在素质,即构成个人的人格魅力。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人格魅力在无形中积淀下来,包围并直接影响到学生人
最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百姓的餐桌几乎成为各种有害食品轮番走秀的舞台,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仅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和他的学生巡回行医来到虢国,看到国都内人们神情一片凄惶,宫内传来阵阵哭声,经询问后得知虢国太子刚暴病而亡。扁鹊了解病情后判断还可能救活。虢国君听说,急忙派人请他们进宫医治。  扁鹊经过望色、问症、切脉等诊察,确定太子是“尸厥”(休克),并未真正死亡。于是他在太子头顶、胸部和四肢的一些部位进行针刺。  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扁鹊又给太子煎药内服,并在两肋热敷,太子很快恢复了健
期刊
当今社会,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单亲家庭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少单亲家庭子女,在中小学中,有的班级单亲家庭子女占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笔者最近在一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障碍,影响了他们正常学习和生活,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缺乏关爱  单亲家庭子女普遍存
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有一位很引人注目,他就是B.A.苏霍姆林斯基,近期,笔者仔细阅读了他的专著《帕夫雷什中学》,深有感触。作为一所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基地,实践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以这里为取材源泉,续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里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他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