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90后大学生集体观念初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大学生已经在高校成为一支活跃的队伍,他们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也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网络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多方面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协作精神和责任感。本文从90后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原因,并提出了集体观念构建的途径,肯定了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是育人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9月至今,90后学生这样一支主力军陆续加入到了高校培养和教育的大学生队伍中。各大高校都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环境,引导学生在主人翁精神、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本文对90后大学生的集体观念进行了现状分析,深入探讨了大学生集体观念淡化的内在原因,论述了在新的形势下,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较大程度地提升大学生的集体观念。
  1 90后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状
  现今90后大学生活跃的身影已经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他们比80后更有棱有角,良好的教育背景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好奇心强,善于接收新观念、新事物。然而他们注重个体,强调个性伸张的同时,集体的观念却变得越来越淡薄,这跟高校教育所奉行的教学理念、所秉持的教学精神,以及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背道而弛。大学生集体观念的淡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个性张扬,以自我中心。在大学生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不少大学生自我意识太强,认识和处理问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利益摆在第一位,把集体的利益放在最后;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对待问题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思考,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2)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做事情喜欢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和团结意识。对待挫折不能正视,以回避和推卸的方式来处理,甚至以叛逆心里对待周围的人或事,对自身的缺点和短处视而不见,却自以为是,自视甚高,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己的优点。
  (3)追求享乐和刺激。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再要求一些大学生继承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难度可不小。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生活中习惯了大手大脚,名牌服饰,豪华手机,他们攀比的是奢侈之风,对勤俭嗤之以鼻。虽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基础上,但是这些作风对周围同学的心理冲击很大,对同学们的思想造成了负面阴影,助长了物质高于一切的拜金思想。在校园里会造成攀比之风蔓延,对社会主流倡导的集体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巨大冲击。
  (4)沉迷网络,孤僻冷漠。信息网络化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在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友方式、娱乐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视野得到拓宽,信息量不断增加,然而不少学生沉迷网络、依赖网络、认同网络交流的现象使得学生观念中对作为集体一员认同度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使学生只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标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 90后大学生集体观念淡化的原因
  90后大学生之所以集体观念淡薄,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个层面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是社会变革营造的大氛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大量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涌入国内,对90后大学生所接受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倡导个性和自我价值的观念在大学生中蔓延。
  其次,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更注重主体性和独立性。90后大学生接收市场经济特有的竞争原则、平等原则、价值规律、追求最大化原则等经济规律信息,更加重视主体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很多学生在心态上表现浮躁和急功近利,抛开集体利益转向个人利益至上,共同分享与协作就被忽视了。
  第三,是家庭教育发生改变。90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重视教育注重培养。同时9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从小受到来自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熏陶,自我定位比较高,行事为人过于自负和骄横,不善与人友好相处,至于集体荣誉、集体生活更是漠不关心,把自己当成大家都要谦让的宝贝、呵护的花朵、围绕的中心。
  第四,是学校教育存在偏颇和疏漏。一段时期,大学教育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偏重于强调张扬个性,这固然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益。但片面地强调个性教育,相比之下集体观念的引导不足,使得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集体大家庭中面对与原有生活空间不同的环境和方式后心里产生了不少矛盾和冲突,集体观念淡薄的他们需要正确引导和培养。
  最后,是大学生自身的片面认识。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往往出现主观性和片面性,同时社会对自我价值存在有一定程度的默许和肯定,不少大学生便以偏盖全的认为自我应是社会的主流。这种自我的积极肯定很容易使大学生考虑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使集体观念被边缘化。
  3 90后大学生集体观念建构的途径
  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不单纯是学校的任务,同样也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作为学校,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并将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把工作真正地做到位。(1)加强现代集体观念的教育。现代集体观念是对传统集体观念的完善与超越,它强调的是社会规范与道德,是从社会整体之上来审视个性张扬,突出的是在不妨碍他人个性张扬的基础上个性张扬。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不能光靠枯燥地说教,要结合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要把握宏观,更要细化微观。使大学生人格得到和谐发展。(2)培养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一个积极向上、亲密协作的班集体是一个最佳的集体主义教育环境,它可以改善学习风气,让学生克服自私、逆反等不良心理。班级应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并通过参加一些竞技比赛来为班级争得荣誉,让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大学生自觉地在行为上约束和激励自己,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3)开展积极有意义的各项课内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引导学生热爱集体,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笑声和欢乐,让他们对集体产生热爱和眷恋,激发他们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形成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其次,90后是社会成员,他们集体观念的建构应充分挖掘社会教育的潜力。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但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力量对他们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舆论宣传和公益活动是不可忽视的两个环节。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热情。通过客观公正的赏与罚,形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舆论力量。公益活动也能增强青少年的集体观念。在公益活动中学生能亲身体会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把个人有限的力量汇聚到集体无穷的集体力量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才能顾全大局,牺牲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此外,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来丰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体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为天下人谋幸福”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以及“内省慎独”的自律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发挥其现代价值,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观念,集体意识更加具有民族性和社会认同感。
  学校和社会能够为90后大学生集体观念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而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同样需要参与到集体观念构建工作中来,这是非常必要。应该说,一些大学生自私心理严重、集体观念淡化与其家庭的溺爱、过分呵护等不良教育有关。作为家长应该提高培养孩子集体观念的意识,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更多的集体意识培养,注重孩子人格和修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教育。
  4 90后大学生集体观念构建的意义
  努力建构90后大学生的集体观念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大的方面说,在上学期间就面临着选择社会和被社会选择。最终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如果集体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漠,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被社会接纳,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那些集体观念、集体意识强的人,再加上较强的业务能力,往往会被用人单位看重。从市场经济方面来看,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挥,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工作仍然是由许多人组成的集体完成,需要发挥集体作用。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大学生都是在集体中学习、生活的,大到整个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大的集体,小到以班级、宿舍和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各样的集体。在这些集体当中更需要大学生进一步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这种集体观念一旦构建完成后,从众心理和希望得到他人好评的动机驱使他们自觉维护和接受舆论监督,自觉遵守纪律和制度约束,从而形成集体影响个人、个人促进集体的良性循环。学生在这种良性循环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集体观念、集体的价值观念和遵守集体规范的习惯,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民主与法规、自由与纪律等等人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养成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先人后己的优良品质。长期生活在人人都有很强的集体观念的环境里,有助于学生实现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的过渡,从而为今后尽快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使之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袁伟菊,袁金祥.当前高校坚持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刍议.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4.12.16(4).
  [2]李海峰,张 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75-77.
  [3]杨丽君.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观的教育[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80-82.
  [4]睦传厚.集体、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论析.台州学院学报,2002.8.24(4).
其他文献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是中外罕见的教育大迁移,上百所东部院校迁往西部,其中诞生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意义非凡的西南联合大学。然而位于陕西的西北联合大学却鲜为人知。本文将对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新生班级管理工作应该提到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
今天下午我们的“点心时间”,把点心分成一口一口大,由一个人起头说一段故事情节,说完就可以拿一块蛋糕,再把蛋糕盒往下传,让下一个人接着故事发展延伸。
一幅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平安农机”巨型宣传标语牌,一条条醒目警人的农机安全宣传横幅,一块块严肃而活泼的农机安全指示牌,一句句蕴涵真情和温馨的手机短信提醒、一页页制
"作业"始终是学生的一个负担,当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时,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有多强、对学习的兴趣有多浓、学习的持久力能有多久?作业如何改革,作业背后有着很深的育人观念,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教学也不符合审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较大。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审
行政强制作为行政机关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行政强制的基本范畴、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的缺陷和完善建议等几方面问题着手,对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作以分析论
近年来,汉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危机已经成为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共识。传统语言理论对汉语的研究一直引入英语等西方语言作为"他者",并且是在西方语法理论和西方普通语言学框架内
【正】教育部网站不久前发布了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从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方面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口气给出了10项
错误是学习语言中不可避免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对收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并按照不同错误类别进行了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