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来源 :世界博览·中国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8年中国民生問题调查报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8年5月至9月开展了“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这是中国社科院开展的第二次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此项全国抽样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的134个县(市、区)、251个乡(镇、街道)和523个村(居委会),共成功入户访问了7139位年龄在18至69岁的居民,调查误差小于2%,符合统计推论的科学要求。根据此次调查数据和2006年的第一次调查资料,形成该研究报告。
  调查显示,无论是从主观感知还是从客观收益方面,都反映出民众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有近70%的城乡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比五年前有所上升,只有12.4%的城乡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以来农村居民的受益感要明显高于城镇居民。这种趋势说明,2006年以来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村居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居民生活的品质在不断提高,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重在逐步减少,居民的房产状况和居住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改观,95.8%的家庭都拥有自有住房,有10%的家庭还拥有2套及以上的住房。但是,近两年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仍然十分突出。
  城乡居民认为目前面临最主要的生活压力是物价上涨,有近80%的被访者认为其家庭生活水平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影响。此外,城乡居民生活压力较大的方面还有“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住房条件差,建不起房或买不起房”,以及“家人无业失业、工作不稳定”。
  调查还表明,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但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状况亟待加强。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经超过50%;同年龄段的农业户口居民中,83.8%的人享受到了“新农合”。社会保障的享有状况与就业单位的性质有紧密的关联。在城镇人口中,就业于公有制机构和三资企业的人员享有各类社会保障的比例较高,私营企业和个体机构中就业人员较低。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也呈现类似的状况,企业规避承担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义务的倾向比较突出。由此可见今后要特别关注非公经济组织中,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组织中就业人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的改善。
  公众认为物价、看病、收入差距和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居民感知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但39%的人认为矛盾不会激化。与2006年第一次调查的结果相比较,对社会利益冲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持乐观态度的城乡居民比例略有上升,持悲观态度的略有下降,但“说不清”的人数比例也有所上升。在问到“哪两个群体差异最大”,“哪两个群体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时候,“穷人和富人之间”与“干部与群众之间”都排在前两位。这说明贫富关系和干群关系,是目前最需要处理好的社会利益关系。
  调查中对城乡居民询问了人身、个人和家庭财产、个人信息隐私、交通、劳动、医疗、食品等7个方面的安全感,发现平均有74.6%的人表示“很安全”或“比较安全”。其中人身方面的安全感最高,而食品和交通方面的安全感最低。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2006年和2008年两期的调查中,食品安全状况都在各类安全感中排在倒数第一,这说明公众对食品卫生和安全有着长期的担忧。这种担忧在2008年10月份以来曝光的三聚氰胺掺入牛奶和鸡饲料等食品安全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公众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等方面的公平感有较大提高,但收入差距方面的公平感明显下跌。城乡公众对当前的社会公平程度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公平感低于50%的有选拔党政干部、工作与就业机会、城乡之间待遇、地区之间的发展、行业之间的待遇和收入差距6个方面。其中收入差距的公平感比2006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意味着贫富分化对社会公正的损害还在加剧。工作与就业机会的公平感也较2006年有小幅度的下降,这也和本报告前面所提到的就业压力增加、城镇就业形势严峻等现状相呼应。
  城乡居民对当地政府11个方面职能工作的评价表明,公众的平均满意率接近60%。城乡居民对当地政府工作满意度较低的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排在第二位的是“廉洁奉公,惩治腐败”。此外还有扩大就业、执法公平、保护环境等。环境保护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工作评价最差的方面,有近40%的城乡居民表示不满,在城镇居民中,甚至达到了44.4%。
  此次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促进与扶助力度,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加强社会风险的监控与监管,严惩贪腐,加强权力制衡,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的十年中,课堂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而这其中,始终在围绕课程建设进行破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者在关注学生“学习性质量”的同时,也在重视学生的“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在矫正自身教学行为的同时,开始捍卫教育常识,践行教育常识,“给力”课程建设,使课堂教学在不同的区域和学校呈现出整体性的繁荣。  回顾课程改革之初,我们所提倡的校本化多是基于学校、基于教师的。但是,教师是学校不变
“如果舍弃中国市场,跨国企业只有死路一条。日本若继续如此行事,将加速没落。”  日本首富、优衣库社长柳井正在《周刊朝日》中首次谈及钓鱼岛问题,公开表示钓鱼岛争端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局面错在日方。  “一个导弹发射经常空中解体的国家如何能入侵美国?这是好莱坞对中国的‘政治归化’。”  制片方将好莱坞翻拍电影《赤色黎明》中的反角从中国人换成了朝鲜人,美国一些媒体不满对中国的“屈服”。  “突然,她用尽全
导语:过去一些年里,“政府监听”一直以来就是绝佳的电影题材。然而,这些电影情节和我们所知道的真实间谍的工作又有多相似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斯诺登的事绝对已经达到了拍摄一部电影的标准,并很可能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  众所周知,好莱坞十分青睐有监听、间谍、欺骗等元素的题材!年初,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更不用说《窃听风暴》那样的经典作品了。  电影界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监
除了经济制裁、荷枪实弹“维护和平”等等,美国还常常利用“移民门槛”来制裁其他国家的公民。  每当互联网上出现同“官/富二代”、“大事儿”、“美国绿卡”三个关键词相关的事件,中国网民就会翻出一条美国旧提案讨论一番,幻想着凭借这条提案就能换来公平和正义。  这条提案的编号是HR.2121。2011年11月6日,在一场关于美国移民政策与实施的听证会上,美国司法委员会提出这个针对中国的提案:《2011中国
“无忧宫”,这个名字对于那座位于波茨坦的宫殿来说真是恰到好处。宫殿的德文名字“Schloss Sanssouci”中,“Schloss”的意思是宫殿,“Sanssouci”则是法语“无忧、莫愁”的意思,从字面上一眼就可以知道宫殿名字的意义,念起来,每个字节在唇齿间跳跃着,清脆上口,但直到我亲眼见到它的真容时,才能懂得何为无忧。  “我在葡萄山上的小屋”  无忧宫的宫殿坐落在一座小丘之上。与许多气势
在众多体育专家习惯性失准的同时,章鱼保罗横空出世,堪称最大的亮点。     年终回眸所谓的“年度十大赛事”,你会发现原来南非世界杯就在去年,而且亚运会也发生在不久之前。所有的过程、结果、荣耀真成了过眼云烟,更何况那些赛前的预言,有多少人会去查证某专家的料事如神或毫不靠谱?     神奇·章鱼保罗秒杀足球专家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所有足球专家都被德国奥博豪森海洋馆的章鱼保罗秒杀——后者
由于中国“用工荒”,印度服装业来自欧美的订单已经增长了超过10%。    对于中国的“用工荒”,印度媒体乐观地预言:“印度制造业的机会到了。”  《印度经济时报》就是乐观者之一。该报3月初发表评论说:“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工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动荡局面。感谢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印度终于有机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    从世界后勤到世界工厂    有一个传说至今仍在印度
2009年,中国公司收购或有意收购的美国企业超过50家。美国人害怕了吗?  在南卡罗来纳州(简称南卡州)斯巴达堡市(spartanburg)的运城印刷厂里,一些美国工人正在为可口可乐公司印刷外包装,他们每小时能赚25~30美元,是美国制造业平均工资的两倍,因此,他们并不介意“运城”是一家中资公司。  对于运城制版集团来说,美国的人工费相当高,即使是装配线上从事纯体力劳动的工人每小时工资也高达10~
在民主法制缺位的俄罗斯,每笔财富都需要权力护航。在权力退位后,剩下的只是一场清算。    2月中旬,俄执法部门闯入了莫斯科前市长夫人巴图琳娜的“因泰科”公司总部,对那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搜查。  一场标准的俄式“逼官”、“退位”、“清算”大戏就此上演。    “市长夫人”发迹路    谈到巴图琳娜的商业帝国,人们时常谈到她的那句名言:“有些人天生就是领袖,我就是这样的人。”她一直强调自己的成功是通
教育是一种“探险”,如陶行知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者当有的勇气和胆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教育实践具有的研究与探索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活动本不应是一个保守与封闭的自组织系统,相反,它应成为一个充满想象与创造、彰显开放与活力的世界。  尽管影响学校教育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们持有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诉求,我们选择的教育资源和课程体系,我们遵循的教育原则和教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