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与答案

来源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子胥传》阅读
  1.【解析】理解实词含义,主要靠平时积累。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还应注意训练根据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将解释“代入”句子,可以发现C项不通。联系上文“我必覆楚”,此处“我必存之”结构相近,“存”显然不是“存在”,在此语境下应为使动用法,“使……存”。
  【参考答案】C
  2.【解析】考试大纲列出了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应注意分别整理归纳其意义和用法,可结合典型例句帮助记忆。做题时,将题目中句子与所记的典型例句比照,然后进行判断。
  A项,连词,表动作行为的方式,意思是“凭借……方式”。B项,连词,表转折。C项,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表承接。
  【参考答案】B
  3.【解析】文言断句,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标志,如做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进行判断。做题时,可比较选项的异同,采用排除法帮助判断。
  借助第一个“乎”(句尾语气词),可排除A和B選项:句中第一个“曰”呼应前文“使人谓子胥曰”的“曰”,是人物对答,故必须前后都断开;第二个“曰”,是说话人话语中的一部分,故其前不能断开。
  句子加标点为——“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曰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参考答案】D
  4.【解析】文化常识主要包括官爵、礼仪、服饰、称谓、科举、教育、地理等方面,耍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归纳积累。
  C项,古代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参考答案】C
  5.【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其根本仍是对文意的理解。常见的设错方式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解答时,要将选项内容与对应原文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判断。
  C项,错在“希望越国来攻灭吴国”。“越国来攻灭吴国”是伍子胥基于两国情势的推断,而不是他的主观“希望”,这反映了他的政治远见。越国被吴国打败,对吴国怀有深仇,勾践“卧薪尝胆”,志在灭吴,吴王却认识不到来自越国的危险,不听伍子胥的谏言,对越国疏于防范,其结果必是吴国被越国攻灭。其后的历史发展证实了伍子胥的推断。
  【参考答案】C
  6.【解析】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不能落实的,可适当意译。译文要符合现代语法规范,对省略成分和倒装结构,要适当补充和调整。要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第(l)句重点词语:第一个“生”(使动用法,“使……活下来”)、脱、质。
  第(2)句重点词语:败越于夫湫(状语后置)、栖于会稽之上(状语后置)、委国、臣妾。
  第(3)句重点词语:食不重味、吊死问疾。
  【参考答案】(1)楚王召我们兄弟回去,并不是想让我们的父亲活下来,而是担心我们有逃脱的,以后会给他制造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骗我们)。
  (2)夫差即位为吴王,两年后在夫湫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带着残兵五千人逃到会稽山上栖身,(派人求和,)请求将国家交给吴王管辖,自己和妻子愿意给吴王做奴婢。
  (3)勾践(现在生活简朴,)吃饭只有一个菜,经常去吊问死者,抚恤有疾病的人,(可见他是要取得国人信任,)打算将来要使用他们。
  《徐碜传》阅读
  1.【解析】将解释“代入”句子,可以发现C项讲不通。印绶是官员任职的凭证,徐璆曾任汝南太守、东海相,其印绶不可能是“借”的,而应是朝廷授予的,故此处“假”应是“(被)授,授予”的意思。
  【参考答案】C
  2.【解析】A项的两个“为”,前者是介词,表示目的,可译为“为了,为的是”,后者是动词,可译为“担任”。B项的两个“之”,前者是代词,指“国玺”,后者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前者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拿”(“以”后省略了代词“之”或“此”),后者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D项的两个“于”均为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
  【参考答案】D
  3.【解析】据下文“张忠怨璆”可知“张忠”是人名,在“为”后断开句子不通,可排除A、C两项。据下文“臧余一亿”“臧污”等语,可知此句中“臧罪数亿”不可断开,“臧”应属后句,可排除A、B两项。
  【参考答案】D
  4.【解析】A项,错在“朝廷征召称‘辟’,三公以下官府征召称‘征’”,说反了,应为“朝廷征召称‘征’,三公以下官府征召称‘辟”’。
  【参考答案】A
  5.【解析】D项,错在“所以”和“愿意”。徐谬忠于国家,为官政绩良好与“皇帝派他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曹操愿意把丞相位让给他”不构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另“曹操愿意把丞相位让给他”于文无据。
  【参考答案】D
  6.【解析】第(1)句重点词语:上簿(呈递文状)、彰暴(揭发、显露)。通假字:臧,通“赃”。
  第(2)句重点词语:诣、道(名词做状语,在路上)。特殊句式:为袁术所劫,被动句。
  【参考答案】(1)徐缪到荆州后,揭举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
  (2)献帝迁都到许昌,征召徐缪任廷尉,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所劫,袁术授予徐缪上公的职位。
  《石苞传》阅读
  1.【解析】将各项解释“代入”句子,可发现A项不通。此处“服”是使动用法,“服物”意思是“使物信服”,能对某人表示“信服”的显然应是“众人”。   【参考答案】A
  2.【解析】A项的两个“乃”都是副词,前者表示相承,可译为“于是”,后者表示肯定,可译为“是”。B项的两个“以”,前者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后者是介词,表示凭借,可译为“依靠、凭着”。C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表示目的地,可译为“到”。D项的两个“者”,前者是代词,可译为“……的人”,后者是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参考答案】C
  3.【解析】“奏”意思是“上奏章”,“苞前有折挠,不堪其任,不宜擢用”是“奏”的内容,故应在“奏”后断句,这样可以排除B项和C项。“关中”是地名,不应断开,又排除D项。
  【参考答案】A
  4.【解析】D项,错在“亲指族外,戚言族内”,应是“亲指族内,戚言族外”。可联系古语“外戚”,现代汉语中也有“外公”“外婆”“外甥”等。
  【参考答案】D
  5.【解析】B项,错在“淮北监军王琛忌妒石苞,秘密上奏章诬陷他,使得武帝怀疑他”。原文说“王琛轻苞素微”,没有提及“忌妒”,错在无中生有。另,王琛的诬陷并不是武帝怀疑石苞的唯一原因,原文说“先时望气者云‘东南有大兵起’。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这表明武帝怀疑石苞还有“先时望气者”的原因。
  【参考答案】B
  6.【解析】第(1)句重点词语:①市长,注意与今“市长”含义不同。前文说“贩铁于邺市”,“市”意思是“市场”,则此处“市长”类似于“市场管理员”。可不译。②名,名词用为动词,“以……出名”。③异,形容词用为意动,“以……为异”。④因,于是。特殊句式:因与结交,省略句。
  第(2)句重点词语:及、征、非常。
  【参考答案】(1)市场管理员(市长)沛国赵元儒以善于发现人才知名,见到石苞,感到惊异,于是与石苞结交。
  (2)等到王琛的奏折送到,武帝非常怀疑,派遣太尉、义阳王司马望率领大军征召他回京,以防备紧急情况。
  《李安传》阅读
  1.【解析】C项,“行军总管”为官职名,可见“领”不能解释为“率领、带领”。领,担任(官职)。
  【参考答案】C
  2.【解析】A项,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B项,介词,表对象(其后省略了人名“李安”或“安”),可译为“用”。C项,介词,表时间,可译为“在”。D项,介词,表对象,可译为“用”。
  【参考答案】A
  3.【解析】利用语言的对称性,“寝之则不忠”与“言之则不义”为对举结构,标点应相同,可排除A、B两项。“也”通常是句尾语气词,此处若属后,“也其”连用,不通,可排除A、C两项。
  句子加标点为——愆谓安日:“寝之则不忠,言之则不义,失忠与义,何以立身?”安日:“丞相父也,其可背乎?”遂阴白之。
  【参考答案】D
  4.【解析】B项中,“授”意思是“任用、任命”,“转”意思是“转任,调动官职”,都不表示升职:“除”意思是“免除旧职改任新职”,不一定是升职。
  【参考答案】B
  5.【解析】B项,错在对”悲愧交加”的原因归纳不当。第一,不是“常常”。据原文末段,李安是在“今奉此诏”时对亲族说“悲愧交怀”的。第二,不仅仅是“为叔父遭受祸端”。应是“为叔父遭受祸端”而悲,为“今奉此诏”而愧。选项将两种感情的原因混淆了。
  【参考答案】B
  6.【解析】第(1)句重点词语:无状(行为不端,或罪行严重不可言状)、覆宗绝嗣(宗族覆灭,后代断绝)、甘若荠(成语有“甘之如荠”“甘心如荠”,形容乐意做某事)。
  难点:其,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为指代李安的叔父,也可以理解为指李安自己。若指李安的叔父,则本句全是李安批评其叔父,说他被叛党蛊惑,灭门绝后之事,他竟然甘心去做;若指李安自己,则“覆宗绝嗣,其甘若荠”是李安认罪之语,全句说叔父被叛党蛊惑,犯下重罪,现在即使被灭族,自己也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如此,则本句有两种译法。
  第(2)句重点词语:改容、存、有司、罪(名词用作动词,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1)(译文一)没料到叔父行为不端,被乱党蛊惑,会被处以灭族绝后的严厉惩罚的事情,他竟然甘心去做。
  (译文二)没料到叔父行为不端,被乱党蛊惑,(犯下重罪,)即使我们被灭族,后代断绝,我也心甘情愿伏法。
  (2)高祖为此动容,说:“我为了你特地留下李璋的儿子不杀。”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只定李璋一人的罪,不追究家族,高祖也为李安隐瞒这件事而不说出来。
  《李靖传》阅读
  1.【解析】A项,由后文“卿终当坐此”可知“床”为坐具,解释正确。另,《孔雀东南飞》中有“槌床便大怒”,两处“床”含义相同。B项,可联系成语“吊民伐罪”,选项解释正确。C项,上文说颉利可汗“不虞”,此处从颉利可汗的眼中看唐军,應是“突然”到来。D项,结合上下文意并联系常用词语“潜逃”,可知解释正确。
  【参考答案】C
  2.【解析】第一空,“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 )”,意思是“可以和我谈论孙、吴兵法的,只有这个人”,不是判断句,也不表示疑问,句末不能用“也”,排除A项。
  第二空,“知(高祖)有四方之志,( )自锁上变”,意思是“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 )给自己戴上枷锁向朝廷报告事变”,前后是承接关系,“且”不表承接,排除B项。
  第三空,“而以私怨斩壮士()?”意思是“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害壮士吗?”虽然四个词都可以表示疑问,但“哉”“也”“为”常与“何”搭配,与此处语境不合,排除A、B、C三项。
  第四空,“于是( )止”,应填上表承接关系的词,“为”不表示承接关系,排除C项,“而”虽然也可以表示承接关系,但与“于是”搭配不合适,排除B项。   【参考答案】D
  3.【解析】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然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代词,结合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表对话的词语“日”“云”、对称的句式、顶真的修辞等进行断句。断句的时候,要秉持先易后难的原则。
  考场上做这类题时,可对比选项的异同采用排除法,而不必每一处仔细推敲。如本句,只需仔细推敲“少有文武材略”“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几处中间该不该断开即可,四个选项相同的其余地方不必细看。“文武材略”是偏正短語,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C项。“大丈夫”作为主语,与后文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D项。“遇主逢时”是并列短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参考答案】B
  4.【解析】A项,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而不是尊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尊号是臣僚进呈给皇帝的尊崇名号,或嗣皇帝给先皇帝、后等所加的尊崇名号。两者的一大区别是:庙号是给死者起的,尊号有给死者起的,也有给生者起的。
  【参考答案】A
  5.【解析】D项,李靖攻打的是突厥,而不是匈奴。唐太宗评价李靖说:当年李陵率五千军队出击匈奴,结果兵败投降,还能史书留名;李靖仅带领三干轻骑深入突厥内地,却能大胜,克复定襄,留下威名。两相对比,李靖要超过李陵很多,而不是“相媲美”。
  【参考答案】D
  6.【解析】第(1)句重点词语:以、属、潦、必谓、遂、设备。第(2)句重点词语:咸、籍没、以。特殊句式: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定语后置。
  【参考答案】(1)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路途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
  (2)当时各将领都说,萧铣的将领抵抗官军而战死的,罪行深重,请求抄没他们的家产,来奖赏将士们。
  《王景崇传》阅读
  1.【解析】将各项解释“代入”原句,可以发现D项不通。原文中,王景崇与手下商议,派公孙辇假装投降以麻痹敌人,自己带兵攻击敌城北兵,这样做自然是希望能取胜从而破解困局,下文说不成功而死了,也胜过束手就擒。据上下文意推断,“脱”应表示假设,意思是“假使”。
  【参考答案】D
  2.【解析】A项的两个“之”,都是代词,做宾语,因在否定句中,故而代词宾语前置。B项的两个“以”,前者是动词,意思是“率领”,后者是介词,意思是“凭借”。C项的两个“乃”都是副词,前者意思是“于是,就”,后者意思是“才”。D项的两个“其”,前者是代词,意思是“他的”,后者是副词,表商量语气,意思是“还是”。
  【参考答案】A
  3.【解析】比较选项的异同,用排除法。①“奈何”若位于句末或单独成句,意思是“怎么样”或“怎么办”,是对前文内容提出疑问;若位于句首,意思是“为何”“怎么”,一般表示反问。此处前文“而子已贵矣”,是陈述事实,“奈何”显然不是针对它提问。故“奈何”应与后文相连,其后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②B项,“爪牙数百子”语句明显不通,“毋妄发”没有主语,应排除。
  【参考答案】C
  4.【解析】B项,“东北”错误,应为“西北”。
  【参考答案】B
  5.【解析】D项,“喜怒无常”于文无据。又,王景崇自焚后公孙辇才投降,“被迫自焚”也于文无据。
  【参考答案】D
  6.【解析】第(1)句重点词语:诣、行在、画、奇(形容词用作意动)。通假字:辩,通“辨”。
  第(2)句重点词语:已而、拜、讽、领。
  【参考答案】(1)王景崇到达高祖率兵驻扎的地方,表示愿意在军队中效劳发挥作用。他替高祖策划攻伐作战的方略,很有明察辨别的能力,高祖才觉得他有不寻常的才能。
  (2)不久,侯益被任命为开封尹,王景崇心里很不安,暗示凤翔的将领官吏向朝廷请求让他兼管凤翔府事。
  《冯胜传》阅读
  1.【解析】将解释“代入”句子,可以发现D项不通。“谕”有多个义项,结合上下文看,此处指“告诉”。
  【参考答案】D
  2。【解析】A项的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递进。B项的两个“其”都是代词,指纳哈出,可译为“他的”。C项的两个“所”,前者是代词,用于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所部”即“所统领的人”,后者是助词,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固定结构,表被动。D项的两个“者”,前者是代词,用于动词后,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人,“阍者”意思是“看门人”,后者是助词,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勋臣望重者八人”即“八个威望高的功臣”。
  【参考答案】B
  3.【解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并对比选项异同,利用排除法解答。“师还”之后断开更好,但不断亦不为错。“尽”做副词,修饰谓语动词“将”,指冯胜带领全部投降部众人关,而非“上奏常茂激变事详尽”,由此排除A、C两项。“帝大悦”的对象不是使者,“使使者”指派遣使者,排除D项。
  【参考答案】B
  4.【解析】A项,错在“大夫日不禄,士日卒”,应为“大夫日卒,士日不禄”。
  【参考答案】A
  5.【解析】D项,“藏匿良马索求珍宝”是别人的说法,不一定是实情,而这也只是免去大将军之职的部分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如文中所说“失濮英三干骑,而茂亦讦胜过”。
  【参考答案】D
  6.【解析】第(1)句重点词语:奄、度、因。
  第(2)句重点词语:饮(动词使动用法,“使……饮酒”)、解衣衣之(第一个“衣”为名词,第二个“衣”为动词)、服、遁。
  第(3)句重点词语:春秋高、数、以、细故。
  【参考答案】(1)大军突然来到,纳哈出估计不能抵挡,通过乃剌吾请求投降。冯胜派蓝玉率轻骑兵前往受降。   (2)蓝玉请纳哈出饮酒,气氛非常欢快,蓝玉脱下自己的衣服给纳哈出穿。纳哈出不肯穿,环顾左右,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话,打算要逃走。
  (3)太祖年事已高,对人多有猜忌。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为小事违背皇帝心意。
  《詹荣传》阅读
  1.【解析】将解释“代入”原句,似乎都可以讲得通,但仔细分辨可以发现A项在原文中与下文矛盾。文中说,因赵锦与周尚文“不相能”,所以朝廷下诏詹荣与赵锦官职对调。若赵、周真的“才能不高”,应是将两人都降职或罢免才对;且下文多处写到詹荣与周尚文一起率军打败敌寇,末段又说詹荣、翁万达与周尚文“三人皆有才略”,可知A项解释“才能不高”错误。据上下文意,此处两人“不相能”,应是说两人关系不好,不和睦。
  【参考答案】A
  2.【解析】A项的两个“以”,前者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凭着、凭借”,后者为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B项的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后者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C项的两个“乃”都是连词,表示承接,可译为“于是”。D项的两个“之”,前者是代词,指敌人,后者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参考答案】C
  3.【解析】“可”意思是“大约”,修饰“数十万顷”,故应在“可”前断句,排除A、B两项。“秋冬”是“则聚而遏寇”的时间状语,故应在“秋冬”前断句,又排除C项。
  【参考答案】D
  4.【解析】A项,错在“18岁成人”。古代男子一般20岁举行成人礼,取字,而不是18岁。
  【参考答案】A
  5.【解析】D项,錯在“他的后代”。原文“自后代者不能任”,应读为“自后/代者不能任”,是说詹荣以后的继任者,而不是詹荣的“后代”。
  【参考答案】D
  6.【解析】第(1)句重点词语:严兵备阳和、邀击、去。
  第(2)句重点词语:理、署。
  【参考答案】(1)詹荣、周尚文以及总督翁万达在阳和部署军队严加防范,并派遣骑兵截击,杀伤很多敌兵,敌寇才撤兵离开。
  (2)后来又被召回管理兵部事务,提升为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瑞被罢官,詹荣代理兵部事务,他上奏请求实行有关秋季防务的十件事。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不是奥巴马,他是一名普通教师;我的母亲不是米歇尔,她是一个全职太太;我就读的不是南京外国语中学,而是南京旭东中学一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土豪”,我的父母、爷爷奶奶还有我,都只是普通人——每天忙忙碌碌,甘当绿叶的平凡小人物,毫无特别之处  我拥有的,其实大部分人也拥有  第一,我拥有健康身体健全的我,每天能看到自己爱的人、自己喜欢的事物我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身边的事物,运用自己的肢体
期刊
介词是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法重点,中、高考试卷上,介词在单选、完型等题型中频频“出镜”。然而,很多同学却对介词十分头疼,因为介词“家族成员”较多,用法灵活多样,很容易用错。下面,我们就重点对“介词表示地点”的用法进行分析。  面对不同的地点,我们在英语表达中,需要“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的介词来表示。为便于记忆,我们可将表示地点的介词分成六组,每一组一般由几个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介词组成。  第
期刊
前段时间,全国31个省市今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公布,各地在整体加分“大瘦身”的同时,有13个省份的加分项目中提及了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有的地方加分幅度达20分。山东首次启用了见义勇为类加分项目:受市级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表彰的,可加10分投档;受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可加20分投档。在高考卷面成绩之外,额外的高考加分项目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一话题,本刊记者走进了山东莱芜市艾山一中进行调查采访。下面且听
期刊
在挤独木桥的日子里,窗外,是心中自由与幸福的寄托。  在单调紧绷的高三,窗外的一切,都牵动着她的神经。飞过蓝天的自由小鸟,爬满窗子的灿烂阳光,风姿绰约的法国梧桐,微笑地躺在丛草间的一两朵蓝色小花儿……这些都让她向往。枯燥的日子,因小小的希望而撑得饱满鲜亮。  那样温暖而热情的春光,她舍不得任其白白溜走。一个嫩绿色的冰激凌盒子,三颗吃剩的花生米,成就了窗外的阳光,给了她满心的生机和期盼。  前桌那个
期刊
假期,我到乡下爷爷家玩,随爷爷下地干活,跟在爷爷的后边撒肥。  小水桶里的肥料是雪白的颜色,抓在手里轻轻一搓,凉凉的,  还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就像雪一样。我好奇地凑近肥料闻一闻,结果被一股刺鼻的气味呛得喉咙发痒,眼睛流泪——这肥料,也太“毒”了吧。  爷爷说,这种肥料叫“碳酸氢铵”,别看它气味古怪,却是庄稼的“最爱”。  一天,妈妈要去面包房做蛋糕。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就随妈妈一起去了面包房
期刊
试题简评  浙江卷文言文大阅读,材料选自明朝王世贞的《(宗子相集)序》,小阅读选自课内《论语》和课外《孟子》。命题贯彻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宗子相集)序》,主人公宗臣“宁瑕无硪”的品格追求,值得学习:传统文化经典题目则呈现了“仁者”的心怀天下之“忧”。  从选材和设题的难易角度看,《(宗子相集)序》文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题目比较平和.贴近课内知识。《论语》和《孟子》阅读,设题课内外结合。
期刊
站在云阳县小江中学的校门口,每当听到下课铃声一响,一个少年就会映入眼帘,他从学校大门奔跑出来,步履匆匆地向离学校不远处的一间民房跑去,这位14岁的少年名叫葛肖松。  稚嫩双肩,扛起生活重负  别人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而葛肖松的童年却是灰暗的。父亲长年卧病在床,母亲又身有残疾,在他将要上初中的时候,父亲撒手人寰。生活的变故让这个困难的家庭更加摇摇欲坠,沉重的打击让母亲也因此更加精神恍惚。料理完父亲的
期刊
你是大一的吧  学长:“你是大一的吧?”  学姐听完窃喜,以为在夸自己年轻:“你怎么知道?”  学长:“看你皮肤啊!”学姐听完更高兴了,心想:没想到我皮肤这么好!  她摆摆手说:“其实我是大三的。”  学长沉吟道:“看你皮肤,还以为你刚军训完。”  背课文  语文课,老师让全班同学背课文。  过了三天,老师考背诵。  叫到我,我没背下来,硬着头皮说:“老师,我只背下了前两段。能不能宽容一下?”  
期刊
很多人都说我胖,就连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但我从不为这事忧伤烦恼,反而欣然接受。因为我胖是个事实,我得学会面对,所以我自称胖达人。  胖达人自带正能量,走到哪儿,哪儿就有阳光。  在很多人的眼中,胖的人永远都是大力士,但是跑起路来,就会左右摇晃,跟只笨拙的企鹅似的。不过,我恰好与多数人眼中的这类胖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般来说,力气活我都帮不上,可跑起来却特别敏捷,完全不拖泥带水。不是我吹牛,我
期刊
你知道樱桃小丸子的姐姐叫什么名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