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用“你知道吗? ”渗透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数学的定义是: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一种科学.数学在人类文化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数学素养也是现代人类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保证将各种数学中包含的知识以及技能有效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将数学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关键词】 数学素养;数学文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这个不断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数学文化逐渐进入了中小学的学生课堂中,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渗透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被数学文化所感染,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真正了解数学中包含的文化价值,实现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效互动.
  当前数学中包含的文化价值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实现了更好发展.教育者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不只将数学文化渗透到了相关的知识点中,同时也开发出了一些其他的项目内容,如“你知道吗?”,将这种文化有效地体现了出来.在全新的教学栏目中,包含了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实际应用、史料等内容,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感受数学中包含的文化魅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拓展自身视野,发散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对这些内容不够重视,只是将这些内容作为课后延伸内容,简单了解一下就略过.基于这种现状,如何引起教育者的重视,真正将这一部分作为教学中的重点资源进行利用,将其和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在教材“你知道吗?”栏目中得到数学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我校围绕“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编写了校本读物,申报了市级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你知道吗?”的校本化实施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利用“你知道吗?”教研活动,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渗透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仍然有一些教师在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综合能力并不重视,并且对这些方面缺少合理的评价和训练.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无法真正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在教学完“你知道吗?”栏目之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难以理解,无法真正拥有学习知识的兴趣.虽然有一些教师利用情境教学等方法,旨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情境与现实不符合,无法使学生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缺少一定的实用性,学生不能理解包含的相关数学知识点的结果.
  (三)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的心智处于发展过程,不够成熟,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只有面对一些喜欢的事物时才能够拥有想要继续探究的欲望.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并不了解,在“你知道吗?”栏目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的书本案例,最终导致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体现不出应有的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你知道吗?”栏目教学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識的理解力
  教师想要保证数学中包含的抽象内容、概念能够真正被学生理解,就要要求学生必须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你知道吗?”栏目,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数学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发展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良好的解题能力,能够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解题方向和思路.通过“你知道吗?”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题目中包含的信息,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学到关于买卖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平时思路思考解题的方向和方法.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解答问题,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应变、实践应用能力.
  三、利用“你知道吗?”渗透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一)利用“你知道吗?”,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数学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也体现于、作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联系到这些数学实际,抽象的数学就具体化了,会使人兴趣盎然,数学不再枯燥和难学了.
  “一张报纸对折32次,大约有多厚?10米、20米、100米……如果我说其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一定会感到非常惊奇!”这是我们学校董晓奥老师给孩子们上的一堂精彩的“你知道吗?”栏目的教研课.关于这个问题,孩子们觉得匪夷所思,同时也对这一算法兴趣倍增,思维也能自惊奇开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原来世界上的万物或现象或结果无比惊奇!原来数学的世界,不可思议!
  (二)利用“你知道吗?”,让学生懂得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赞可夫曾经提出过“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具备思维方面的灵活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利用数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中的“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转一圈大约要用365天5时48分46秒.公历中,将一年定为365天(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闰年).”孩子们到底如何理解这一规律呢?我们学校的张敏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平年和闰年”的教研课.张老师首先用趣味性的小游戏,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张老师围绕“平年和闰年”设计了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最后还设计了讨论环节,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整节课下来,学生既深入了解了“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从而打造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利用“你知道吗?”,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画图、列表、猜想与验证、动手操作等作为常用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加以指导.
  《七桥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我校谭权英老师围绕“七桥问题”给我们展示了一堂高效的教研课.在哥尼斯堡城里,有一条河穿过,河上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将这两个岛与河岸连接起来,谁能够一次走遍所有的7座桥,而且每座桥都只能通过一次?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传开后,它引起了大数学家欧拉的兴趣.欧拉把七桥问题抽象成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变成了一个与“一笔画”相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用合理的方法,在笔画不重复的情况下,画出一个要求的几何图形.谭老师用“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故事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谭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大胆猜想的环节.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并且真正将这些能力应用在实践中,最终保证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谭老师还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一是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试着找一找哪些图形能一笔画成.二是找奇点和偶点,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仅由多个不同偶点连接而成的图形,都能够一笔画成,在画的时候可以将其中任何一个偶点作为一笔画的开始,在结尾时选择的这个起点也将会是终点;有两个奇点的图形,也可以一笔画成,但是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将其中一个奇点当成是一笔画的起点,而另外一个奇点则是终点;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之外,其他的情况都不能够一笔画出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既验证了欧拉的“位置几何学”,又体现了新课改倡导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理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火起来,这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利用“你知道吗?”,让学生学会感悟数学文化
  在人类发展史中,数学发展史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渗透数学文化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数学的作用,而通过“你知道吗?”栏目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数学文化.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你知道吗?”栏目在内容上往往比较简略,同时在对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视野比较狭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增添内容,拓展数学文化的意义,使得学生理性思考,审视数学发展史,最终感悟数学文化.例如在阿拉伯数字介绍这一节课中,学生在学习自然数之后,教材用了四幅简单的图片为学生介绍阿拉伯数字,教师也可以补充罗马数字以及中国汉字.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罗马数字和中国汉字虽然具备艺术美,但是阿拉伯数字更加简洁,同时也能够体现“十进制”的价值,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对“你知道吗?”栏目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停留于表面,应当深入了解内容的含义.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课程之后,教材介绍了意大利格子乘法.教師应当利用这一资源,运用PPT进行展示,将格子乘法逆时针旋转,引导学生发现格子乘法与乘法竖式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对比学生能够了解意大利的格子乘法含义,加深其对于乘法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栏目,学生可能会了解一些数学常识以及数学结论.教师如果从数学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将数学与民族性以及世界性进行结合,那么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使其感悟到数学文化的内涵.
  (五)利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主动展开课堂延伸
  “你知道吗?”栏目犹如一块压缩饼干,虽然具备营养,但是一些学生吃起它来难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该栏目呈现给学生的都是一些抽象化的静态知识,隐藏的却是对于数学的艰难探索历程以及动人故事,这些往往很难通过文字进行展现.然而“你知道吗?”栏目却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你知道吗?”栏目对材料进行解读,对数学课堂进行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圆周率教学的过程中,“你知道吗?”栏目以图文的方式介绍了周三径一,这一材料虽然能够很好地补充圆周率的发展史,但是一些学生并不能够理解割圆术的原理,因此他们缺乏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整体认知.教师可以以这一素材作为基础设置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科学家探索圆周率的艰难历程,同时也能够感悟到数学的学习以及探索应当更加严谨踏实.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他们探究问题能力、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若是在旁边加以补充或总结,则能够加深他们对该知识点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奥秘.教师需要从创设情境、挖掘课堂反思点、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我校对市级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你知道吗?”的校本化实施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发,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金枝.渗透数学文化 感悟数学精髓——以小学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例谈数学文化氛围的创设[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2):63.
  [2]敖玉华.渗透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02):181-182.
  [3]陈曦.巧用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J].中学理科园地,2019(03):67-68.
其他文献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基层党
综合型发展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在这种理念之下,不仅要求学生会学、还要求会做。对于教师来说,综合型课程改革也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去培养一个什么样
【摘要】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结果的学科.教师通过让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能让学生拥有踏实肯干的精神.在教育改革之后,各学校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大,但如今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仍未得到良好的解决.鉴于此,首先,本文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其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
【摘要】初中阶段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相关要求,教师应转变个人想法,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思维训练达到提升数学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改新要求,分析现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制订解决学生思维训练难题的办法,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重点阐释在初中阶段如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归纳和运用能力的科目,
新时代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党员、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针对
民族团结教育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各高校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围绕民族团结的基本工作任务,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培养了大批优秀可
【摘要】导数是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间的重要纽带,其为高中数学添加了不少新的活力.高中生对导数知识进行学习,有助于其对函数性态进行理解与掌握,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这对其日后学习以及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导数具有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着重对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导数的应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地位;应用  前言:高中阶段的数学中包含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巩固意识形态教育,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培养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自觉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培养的中坚力量,是推进意识形态教育实
在葛水平的小说《甩鞭》中,生存和死亡占据着大篇幅的表现内容,使得生存的诉求、生殖的崇拜以及死亡的现实成为了整篇小说生命意识的内涵体现,表达着作者对生命的永恒追寻。
【摘要】数学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内容,教师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可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应用“数”与“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充分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建立起直观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函数、算理、图形知识的内容,明确形状在课程学习上的应用,更加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找寻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想;数形结合;融入与渗透  在我国,数学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