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文化精神关联研究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i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两种文化精神存在着某些内在的文化精神价值的关联.这种文化精神就体现在对一种更高的公平和更合理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一种对平等世界的价值诉求和渴望,其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中被表述为"大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体现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关联的存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篇章,推动和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多层次内涵构成其整体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既在于其克服黑格尔头脚倒置的历史辩证法,从与世界历史相关的几个不同核心层次上进行了逻辑论证;也在于马克思面向资本社会复合层次,对世界市场、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进行了科学性的实证分析.从其科学性与革命实践性相结合的整体视野看,隐藏在世界历史思想背后的层次递进的思想,为我们当前正确理解、恰当处理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想启示.
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效改善相对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至关重要.最低工资政策作为保障低收入群体权益的一项重要规定,能否以及多大程度缓解相对贫困,值得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以及各区县最低工资数据的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减贫效应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工资效应与就业效应二者比较,平均而言,最低工资尽管会导致一定比例的就业损失,但将在更大幅度提升相对贫困家庭收入增长,从而总效应是积极正向的.进一步发现,最低工资减贫效应会因省区市场化水平和劳动保护强度而呈现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当前相对贫困治理以及完善低收入
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是党内关系,党内法规不调整党外关系.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仅限于党内,但其调整的后果可能间接影响到党外,但这是党内法规适用结果的“外部性”问题.党内法规调整范围的内部性特征不否定党规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并不阻碍党内法规的成熟制度为其他组织、民主党派或国家法律所借鉴、吸收、转化.党内关系经党内法规调整而形成党规关系,党规关系不是一元的、简单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党规关系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并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等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党规关系是
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在绝对贫困已经消除和农村人口流动仍将长期持续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对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子女流动对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女流动显著降低了农村老龄人口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外出子女数量越多、越年轻减贫效果越明显;与市内流动相比,省内跨市流动和跨省流动更有助于降低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的风险;与2014年相比,2018年子
逻辑真理观与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虽然隶属不同的学科,但核心都是对"是真的"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区别在于他们对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二者的比较可行且有意义.比较两种真理观在真之载体、真之涵义、真之符合与真之标准四大方面的异同,我们发现:逻辑真理观侧重于命题或语句的语义分析,强调静态的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是针对理论体系,更侧重语用层面的实践性,强调动态的符合与实践标准.相比逻辑真理观,实践唯物主义主义真理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且保留了逻辑真理论的真知灼见.
在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自"君民共主"转变为"君主立宪",其所持的"孔子制宪说"可为此转变提供解释.康有为的"孔子制宪说"源于其突破传统公羊学后形成的新的"孔子改制说",强调了孔子立制的根本性法规范地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在于其为实现"君民共主"主张,于1895年提出的"议郎制"改革设想受挫.面对挫折,康有为继续坚持其"议郎制"的立论基础——"孔子改制"思想,又复受近代宪法理念激发,最终融铸传统"宪法"思想和"孔子改制"思想形成"孔子制宪说",以强化孔子的政治权威地位,突出孔子立法对君主的规范作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后,如何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中国迈向共同富裕面临的又一项挑战.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了专业技术培训对中国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显著降低家庭相对贫困的概率,其作用机制在于,专业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参与就业的概率,提高家庭收入,从而帮助家庭脱贫.异质性分析表明,专业技术培训的减贫效应在规模较小、男性占比较高的家庭,以及村居规模较大,距离县城较近的样本中影响更大.
东塾学派是广东学者陈澧与其弟子所形成的一个学术流派,具有全国影响力.本文讨论其全国学术影响力产生的一个侧面.清史《儒林传》对陈澧的记载是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例证,情况较为复杂,学界了解不多.本文利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档案,揭示清史《儒林传》中《陈澧传》的最初面貌的形成以及后续改写情形,展示陈澧在官方正史中学术形象的建立过程.
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一种政治哲学叙事,影响着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走向,但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未在政治哲学的维度上得到充分研究,人们总是过多地关注共同体概念的社会学的论断.共同体的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和历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但是,“真正共同体”在马克思的思想当中是“此岸的”还是“彼岸的”,却没有明确的论述,因此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概念,就成为正确地诠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共同体概念意涵着货币共同体、资本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异化共同体.无论是资
合作化虽是新中国渔业工作的既定方向,但具体政策却是在地方性试点中逐步调试形成的.在1953年中央大力推动合作化前,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代表,若干沿海地区伴随渔区调研、渔业民主改革率先开展合作化工作.在援引土改经验遭遇困难后,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从分益与供销入手改革的新思路.在"先活后改"方针下,互助合作逐渐从供销向生产领域拓展.在增产方针与合作化体制的共同作用下,深海渔业成为优先发展的作业方式,技术、信息交流与统一组织生产带来了渔业大丰收.合作化政策形成过程及推动生产发展的机理,构成了共和国初期海洋治理的宝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