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害人格权益财产损失赔偿中的法院酌定

来源 :法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格权侵权中不断扩大法院酌定赔偿数额的权力,是比较法上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在《侵权责任法》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侵害人格权益财产损失赔偿中的法院酌定规则作出了规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法院酌定的对象是受害人的财产损失数额,而非行为人的获利数额;在人格权侵权中,受害人可以请求法院酌定赔偿数额,法院也可以依据职权酌定赔偿数额,而且在受害人请求行为人赔偿财产损失但无法证明财产损失数额以及行为人的获利数额时,法院也应依职权酌定赔偿数额.法院在酌定赔偿数额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出于损害预防的需要,法院一般应当以拟制的许可使用费数额、行为人的获利数额等损害预防类的参考因素为基础酌定赔偿数额.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引入在西方盛行的刑事合规计划,以应对中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风险。根据刑事合规在域外的实践,普遍的难题是有效合规计划的证明。比较法视角下,刑事合规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入罪模式、作为抗辩事由的出罪模式、量刑调节模式以及程序法层面的暂缓起诉模式。不同模式的刑事合规,合规计划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的证明应当有所差异。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设置,决定了实践中刑事合规践行的纵深度,起到调节阀作用。我国正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宜采取审慎的证明模式,适度激励企业建构合规计划,并防控合规激励被
为应对风险社会的到来,政府需要面向未来与不确定性作出以规制风险为目的的决策。决策应该坚持科学理性与循证思维,以实证的科学证据为基础。作为科学证据证明对象的事实,不仅具有发展性与流变性,且与价值以交错互嵌的形态实现着共存或者连接。科学证据的证据规则有其特殊性。在重视科学证据优点的同时,需要警惕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从同行评议、公众参与、司法审查等角度实现对科学证据的良性治理。
非传统国家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随着洗钱的日益发展,其危害性开始发生裂变,从初期依附于上游犯罪的单一属性中脱离出来,逐渐地升级为非传统安全的突出问题,反洗钱由此被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稳定的整体战略高度.反洗钱作为一个连接点,将我国的金融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等许多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成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环节和抓手.鉴于洗钱的危害性和严峻态势,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反洗钱刑事法律体系.但是,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和国际合作的大背景,我们需要将反洗钱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
信托财产相对于委托人的独立性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此研究不仅对理解信托财产的独立性非常重要,对深化理解信托的本质和信托运作机理也至关重要.委托人通过一个处分行为,把信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单位证言是一种理论界看法不一,诉讼实践中普遍运用的证据.相较而言,刑事诉讼中极少出现这类证据.单位证言的形成固然有其特定的历史、社会原因,但法律上的
从《民法典》既有规定出发,我国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基础的体系如下:首先,对不当得利请求权一般条款模式进行反思,认为其构成是不清晰的;其次,确定给付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
非法经营罪是我国刑法中一个重要罪名,由于《刑法》第225条采用了兜底条款的立法方式,使得非法经营罪具有口袋罪的特征.在《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违反行政许可的经营行为被
事实优先原则是各国判断劳动关系存在与否时普遍适用的原则.该原则以揭露隐蔽劳动关系为核心功能,以保护劳动者与不妨碍真正的民商事合同为价值取向.事实优先原则要求在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时应优先以执行劳动和支付报酬的事实为指导,而不考虑当事人达成明示合意的合同名称与合同条款,但通常仅在有利于劳动者的情况下适用.不同国家对劳动关系进行事实判断的要件确定与指标选择并不一致,背后蕴含着本国法律制度与社会背景的差异.根据我国国情,宜坚持以人身从属性作为劳动关系事实要件的同时,确定经济从属性与人身从属性之间相对稳固的逻辑关
我国现行司法解释设置了大量有关实物证据来源和保管链条的审查规则,此类规则与鉴真规则虽具有表象上的共性,实则两者的证明方式、规范目的以及证据排除的后果存在本质差异。我国亟待构建实物证据鉴真规则,以强化证据准入资格的审查,规范证据的收集提取和保管行为。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的构建,面临着证据审查一体化和侦查中心主义的障碍,有待通过庭前会议功能的强化以及庭审实质化的推进,为鉴真规则提供适用空间。
情理推断和客观推断不足以区分中外刑事证明模式的差异.所谓的“准客观推断表象化-情理推断后台化”和“情理推断的一般公开化/正当化及其规范化”不宜作为印证的替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