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政治生涯的三次抉择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2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1921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和长征等革命活动,担任陕甘宁边区的政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先生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的一生是职业革命家战斗的一生。经历过旧民族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彻底的革命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导人。本文对林伯渠政治生涯的三次关键性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林伯渠;政治生涯;三次抉择
  林伯渠先生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是林伯渠的座右铭;“为人民服务的老勤务员”是百姓对他的赞誉;“只见公仆不见官”是他参与领导培育的延安作风;“你的生日,将是中国人民最欢喜的一天”是中共中央给他的寿诞贺词,尽显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林伯渠走向革命道路,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三次关键性选择。
  1.加入同盟会
  林伯渠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在熟读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当时西方的数学以及天文地理方面有所研究,在林伯渠小的时候,父亲林鸿仪为他编辑了一套课本:《励志文选》、《励志诗选》、《励志词选》和《励志曲选》。1985年,林伯渠先生在父亲林鸿仪建起的私塾里学习,随后去往安福县城道水书院就读,其后因父亲转办新学堂,林伯渠也随父亲到了钦山寺学馆。由于从小读书比较多的原因,林伯渠的思想也比较成熟,加上从小受戊戌变法的影响,其思想也比较开明,加上其对《盛世危言》一书的理解和认识,林伯渠认为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重视教育。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林伯渠确立了以知识教育拯救中国的思想,立志成为为国家发展奋斗的教育人才。林伯渠在随后考入了入湖南常德公立西路师范学堂,他讲到“我在湖南西路师范读书时,即获读《新民丛报》,加以唐才常汉口起义等影响,矇混的仇满和富国强兵的思想,当时是很强烈的。”随后一年,林伯渠一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东京弘文学院湖南师范班,在东京学习的日子,林伯渠精修了数理化和教育学等学科,并且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哲学、历史等方面。1905年8月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年底罢学回国。当时孙中山先生由欧洲转回东京,并且进行了演讲,在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演讲的熏陶后,林伯渠对很多问题都产生了更明晰的看法,随后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此次选择是林伯渠革命事业的重要起点,从此踏上革命征程。
  2.離开国民党中央
  1913年林伯渠在湖南参加二次革命,当时的林伯渠任司令部参谋,在革命失败后去往日本。1914 年,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并规定加入中国革命党的同志都要打手印以证明忠于党,忠于孙中山先生,对此,很多年纪大的同志颇为不满,但是林伯渠先生中心追随孙中山,为了革命,打了手印,为此林伯渠颇受孙中山先生赏识。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林伯渠任湖南总司令部参议,在袁世凯退位后,林伯渠留任湖南政务厅长。1919年底,南北议和,谭延闿出任湖南都督,林修梅等湘军将领被迫离开湖南,护法战争在湖南结束。此时,林伯渠参与了协助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的工作。1921 年 1 月,在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的推荐下,林伯渠正式加入了上海的共产主义队伍,林伯渠和其他青年知识分子不同,林伯渠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不仅仅是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还有多年的实践和革命阅历。两年之后,林伯渠被任国民党中央总务部副部长,同年,林伯渠担任《革命评论社》的主任。次年一月,国民党一大确定林伯渠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二月到往汉口主持工作。1926年,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决议通过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等议案,林伯渠放弃了在国民党内的职务和权力,放弃了奋斗十几年的革命成果,毅然离开国民党中央,前往第六军展开工作。
  3.选择共产党
  林伯渠于1926年随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出征北伐,1927年被选为政治委员会委员,之后不长时间被任命为军委秘书长。随着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以及北伐战争逐渐向长江下游发展,林伯渠参加了反蒋介石叛变的斗争,直接参与了谋划逮捕蒋介石计划。同年四月,蒋介石公开政变,六月下旬汪精卫部分好事谋划分共,中共中央处于混乱之中,林伯渠不愿意受命于军阀斗争,向中央请假休养。7月,汪精卫反革命团体正式叛变。在这种紧要时刻,林伯渠丝毫没有动摇革命信仰,在老友劝他脱离共产党时,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坚持,显示了他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林伯渠再次展示出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毅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7.15事件过后,林伯渠把家人安排回上海,他自己坚定信念,留守于艰苦的斗争中。在此之后,林伯渠参与了南昌起义,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但是蒋介石诬陷林伯渠是国际要犯,林伯渠被迫逃往苏联。1933年,林伯渠回国,前往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兼任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1934年10月10日,林伯渠参加长征,任总没收委员会主任,负责为中国工农红军筹集军饷,后又担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1944年2月17日,林伯渠奉命前往重庆,与国民政府重开谈判。11月,谈判无疾而终,林伯渠遂返回延安。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伯渠被选为中央委员,其后又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1948年12月26日,林伯渠调往西柏坡中共中央工作,卸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一职。1949年3月26日,林伯渠作为中共谈判团一员,在北平与张治中率领的国民政府代表团进行结束内战的谈判,未果。8月,林伯渠又代李维汉负责全国政协的筹备工作,9月30日,林伯渠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次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是林伯渠的座右铭;“为人民服务的老勤务员”是百姓对他的赞誉;“只见公仆不见官”是他参与领导培育的延安作风;“你的生日,将是中国人民最欢喜的一天”是中共中央给他的寿诞贺词,尽显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受到极大重视。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引导者,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将论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并对此提出几条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全球化也蔓延了整个世界,对于许多高校来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虽然每个学校都开设了不同的专业,培养各个方面的高新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许多招聘公司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员工,学生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给高校的发展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就在高校就业指导视角下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创新做出了叙述,希望通过创新方法,提升學生就业质量,加强学校的办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新时期民族文化工作开展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和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使各个民族都能够分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民族文化;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1 开展民族文化振兴的必要性  1.1 开展民族文化振兴,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文化从本质意义上讲是离不开乡土文化的,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源在乡村,乡土文化
期刊
At 7:10 in the morning,Chen came to Brother’s Court located in Shanghai Street,Mong Kok.Tidying up the kitchen,checking the cash book and preparing the fresh ingredients provided by the supplier,he st
期刊
摘 要:元朝(1271-1368)建立后,一方面将自身的民族文化和习惯带到了中原;另一方面,也将汉文化的优秀成分保持和发扬。在蒙古族政权统治的文化身份上,我们能看到其复杂性和多元性。元青花瓷就是在这种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中诞生的。土莉英先生在《元青花研讨引言》一文中就谈到:“元青花的历史成因和文化性质是多元的,它的形成曾经融合了中国汉族文化、蒙古族文仆和中而两而伊斯兰亨仆等名寻柞亨仆因青。”元代最著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使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增加了会计数据分析的难度,给传统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新的问题。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相对较低,缺乏相关的监管措施,难以区分与会计相关的真假信息,从而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研究背景,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会计
期刊
摘 要: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并且其相关于我国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其粮食安全问题直接的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与民众的健康,这直接的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状态以及民生。而对于农业而言,其农产品的种子是农业作物种植以及安全的基础,所以只有保证了作物种子的安全性才能够在基础上保证农业的发展与农产品的安全性,本文就以此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以求能够解决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粮食;种子;
期刊
摘 要:从目前自然资源管理实际工作情况中来看,我国许多地区在耕地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养分流失,土壤出现盐碱化和荒漠化的趋势,影响着耕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现存问题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重点介绍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研究有效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科学开展农业种植工作的基础前提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土地资源逐渐紧张,而土地规划对解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土地规划的工作思路进行创新成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土地规划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并探讨了土地规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土地规划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应用效果,为土地规划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资源;土地规划;思考  分类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规模
期刊
摘 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体现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弘扬体现着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应深切学习贯彻文化自信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理念,努力学习延安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传承和弘扬延安红色文化的精髓,努力将提高全民族文化自信作为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延安;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延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