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备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yang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教材,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式备课。
  1.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实现总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立体目标,体现了语文教学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的特点。在备课中,坚决摒弃只把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作为教学目标的思想,这种平面目标的设计往往会使语文教学功利化,走进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误区。备课中体现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融的。
  2.钻研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面广量大,增加了备课难度,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更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备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同伴互助,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对教材的特点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此,过去那种个人独立备课的形式已经适应不了新课改的继续深入,集中教师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应当取而代之。集体备课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备课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改前教师备课多采用以课文为单位逐篇进行,导致教师缺乏对整本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了解,费时低效。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阅读教学的备课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
  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是课标下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文本解读的指南。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文本应从这三个维度入手,在备课过程中,应认真思考文本包含哪些知识点,有哪些能力训练,何处可以让学生经历思维,体验喜怒哀乐等情感过程,何处可以潜移默化地习得学法,习得写作方法,文本给予我们何种人生指向,等等,要使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本中找到落脚点。
  解读文本,首先是与编者对话,揣摩编者的用意。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才能进行准确的文本解读,才能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其次是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
  “与作者对话”,是教师品味、探究文本的过程,是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内,使自己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深入教材,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以后,才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及实质性的重点内容,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教师只有首先走进了文本,领悟了文本,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合理解读文本。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过这样的阐述:“一个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结构的人,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否则,任何的生搬硬套,不论动机如何良好,只能导致两种结果,牺牲学生和败坏这种理论的声誉。”其次是与学生对话,感受学生的感受。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既不能把学生的读书收获全部当做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全然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又不能一意孤行,理所当然地把教师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有利于课堂上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调控,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与作者的对话,更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4.教师要进行教态语言设计
  一个气质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教师必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我们的言谈举止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备课时,我们虽不可能把每句课堂语言都预设好,但比较重要的过渡语言和总结性语言还是可以预设的。这部分能预设的语言,一定要仔细推敲,要考虑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能否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识点?怎样呈现就富有激情,具有“煽动性”,更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怎样做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合二为一,相得益彰,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甚至形成课堂的高潮。
  5.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情境中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因为语文教材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皆渗透作者的情感。
  5.1注重思想教育。青少年正处于一个人之中变化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的特殊阶段,生理上正发生急剧的变化、身体外形的剧变、内部机能和性成熟等,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学生注重思想教育刻不容缓。语文教师在精心备课中,既不能像备政治课那样,说些条条款款,直截了当地给他们讲道理,明确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又不能脱离教材,而是充分利用教材,将德育渗透在教学情境中,一点一滴地塑造学生,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2强化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教师历来为世人敬仰,原因在于其有博大的胸怀和奉献的精神,如母亲一样的温柔,如父亲那样的威严,学生在校学习,他的思想的形成、品格的铸造,有许多成分来自教师言传身教。
  5.3“一碗水”与“一桶水”的问题。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乃至有一条源远流长、永不干涸的溪流。教师在备课中应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用到知识就是顺手拈来、游刃有余,为此,随着社会进步,教师应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忠诚于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南非Delkor技术公司制造的线性筛,正用于从入选金细泥中脱屑脱炭。Ergo金选厂每月处理220万t矿石。该厂将原有的8台振动筛改成了4台25m~2Delkor线性筛,配以特制的气动定心装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国家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从本质上而言,其比拼的实质就是人才竞赛,教育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中生正处于关键年龄时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中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传递语文之道,已经成为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传统语文教学对策仅以知识传递为基础,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无法提高语言技
为了提高选煤厂浮选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推广望峰岗选煤厂浮选自动化科研成果,选煤科技情报中心站于1985年11月14~16日在淮南望峰岗选煤厂召开了“选煤厂浮选自动化现场技术情
1、适期早播,精细播种麦收后及早趁雨抢墒播种。淮北地区一般播期在6月5日,最迟不得超过6月10日。遇旱无雨时,要造墒播种。播种深度以5厘米为宜,做到深浅一致,落粒均匀,每穴丢籽2粒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时代变革的重要力量。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巨大积极影响,达到良好效果。对知识性时代而言,电教多媒
摘 要: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文章认为:一是与学生面对面,让学生轻松愉悦;二是与学生心连心,让学生感受温暖;三是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感受存在;四是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更新学法;五是与学生多互动,让学生积极投入。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近几年来,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摘 要: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完善,现有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立足问题,对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策略展开探究,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优化
目的通过对31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并行内镜治疗患者进行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初步探寻经內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教会学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兴趣理解 学法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教会学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