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幼儿时期,给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融入一定的音乐教育,对稳定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使其健康和谐地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能力上的差异,那么,教师有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教育者应当熟悉幼儿教育的原理、原则、方法,把握幼儿教育特点,还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即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形成互不相干的两节。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教音乐,而忽视教育的要求,或者只重视歌词和语言讲述上进行教育,忽视音乐艺术激励人的感情,触及心灵,使人获得审美感,从而受到教育的特有的教育功能。如果教幼儿学习音乐与进行教育脱节,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教育的能力和特点,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意识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体验快乐
音乐教育本质是愉悦身心,音乐活动应始终让幼儿感到轻松、快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选择美好的音乐,使幼儿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积累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内容要是和幼儿的水平,如果发现大多数幼儿觉得紧张,就应该调整难度,教育方式应尽量游戏化。真正的音乐教育在于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在确保教育过程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兴趣,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只要从幼儿的实际和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时间上多一点少一点,环节上多一个少一个,内容上动一动改一改,我觉得都是可行的。幼儿哼唱或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断,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体验,而不应追求成品。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是音乐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幼年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幼儿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而幼儿音乐本身的娱乐性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喜爱音乐活动并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原因之一。
二、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学会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帮助、接纳、欣赏他人。
三、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音乐潜能,如果我们能给他们创造丰富的音乐环境,为他们自主感受,学习音乐提供自由的空间,同时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在恰当的时候,给于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自由发挥、即兴表演,培养他们自由遐想的习惯,孩子们必定能从音乐中体验更大的乐趣,初步获得闪烁着创造智慧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这样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音乐虽然涉及的面广,是表现在听的、唱的、动的、奏的等多个方面的多种能力,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幼儿教育各项音乐活动之中的,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培养和教育的计划,踏实认真地组织好每一个音乐教学活动,关心照顾每一个幼儿,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能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落到实处。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能力上的差异,那么,教师有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教育者应当熟悉幼儿教育的原理、原则、方法,把握幼儿教育特点,还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即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形成互不相干的两节。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教音乐,而忽视教育的要求,或者只重视歌词和语言讲述上进行教育,忽视音乐艺术激励人的感情,触及心灵,使人获得审美感,从而受到教育的特有的教育功能。如果教幼儿学习音乐与进行教育脱节,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教育的能力和特点,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意识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体验快乐
音乐教育本质是愉悦身心,音乐活动应始终让幼儿感到轻松、快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选择美好的音乐,使幼儿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积累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内容要是和幼儿的水平,如果发现大多数幼儿觉得紧张,就应该调整难度,教育方式应尽量游戏化。真正的音乐教育在于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在确保教育过程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兴趣,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只要从幼儿的实际和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时间上多一点少一点,环节上多一个少一个,内容上动一动改一改,我觉得都是可行的。幼儿哼唱或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断,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体验,而不应追求成品。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是音乐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幼年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幼儿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而幼儿音乐本身的娱乐性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喜爱音乐活动并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原因之一。
二、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学会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帮助、接纳、欣赏他人。
三、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音乐潜能,如果我们能给他们创造丰富的音乐环境,为他们自主感受,学习音乐提供自由的空间,同时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在恰当的时候,给于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自由发挥、即兴表演,培养他们自由遐想的习惯,孩子们必定能从音乐中体验更大的乐趣,初步获得闪烁着创造智慧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这样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音乐虽然涉及的面广,是表现在听的、唱的、动的、奏的等多个方面的多种能力,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幼儿教育各项音乐活动之中的,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培养和教育的计划,踏实认真地组织好每一个音乐教学活动,关心照顾每一个幼儿,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能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