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活在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这里似乎是被称为意识的世界,也就是说,我在某人的意识中,可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在某人的意识中呢?”
  “是我的意识告诉我的。”
  “那我的意识中是不是也有一个类似于我的存在?我是不是也曾这样告诉过某人?”
  “啊,不对,为什么要相信‘是我的意识告诉我的’这句话呢?”
  “可是,如果不相信,那我所建立的世界体系都是相对不存在的,那我就沒什么意义了,所以我还是相信吧。”
  于是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几乎相同而又无聊,找不到生存意义的日子,像是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他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把巨石推上山,再看着它滚下去,他的生命就在这样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我害怕自己也这样死去,我在寻找,寻找那不一样的生活,我盼望着一根蜘蛛之丝,能把我从这“地狱”中救出。
  我只是想跳出命运的循环。我害怕遭遇俄狄浦斯王式的悲剧,但我偏偏又钟情于悲剧的美;我讨厌预言,但又被它的神秘所迷惑;我喜欢悖论,但又害怕自己会掉入乌洛波洛斯式的循环。这样矛盾的我,在这个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可笑地守望着,守望着新的一天,期待着不一样的感受。
  我想靠读书来充实自己,却发现越读越空虚,我看到百年孤独的家族如预言一样地消失,并注定不会再出现;我看到海边的卡夫卡在虚幻中遭遇了一直逃避的预言。我害怕命运和预言,因为我害怕碌碌无为的生活,害怕一事无成。
  我明白预言不一定都是坏的,但我的恐惧不是它向哪方面发展,而是它本身的特性,那是我无法确定的,我憧憬拉普拉斯妖的存在,这样我就可以跳出命运的循环。虽然我知道拉普拉斯妖不会存在,但我明白“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所以,我仍向着那样的山顶推石头。
  我喜欢玩积木,喜欢花费时间去堆砌美丽的城堡,一是因为完成作品时的成就感,二是因为我享受“明知它会被毁掉却仍坚持做下去”的心理。我知道物质会湮灭,知道星星会坠落,知道花儿会枯萎,知道美丽的事物会消失不见,但这是它们的命运。可是,它们就这样结束了吗?没有啊,城堡没了可以再堆,花儿枯萎了却还有种子,星星坠落后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所以说,那些悲惨的命运,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罢了,那么我又为何要畏惧它呢?海森堡测不准定理证明宿命论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不想一事无成,那就去做些什么啊,为什么要在这里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呢?
  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常困在枷锁中。”我逐渐明白,不断重复的枷锁是我自己造的,我只要不畏惧,不放弃,顺应自己内心就好了,我要享受现时,自己拼搏,不再仅仅守望着,等待着蜘蛛之丝的出现。
  【作者系河南省宏力学校高一(7)班,指导教师:周东艳】
其他文献
我喜欢寻找那些  不能被直接  看见,而是  安宁、独特地  存在于另一个自然中的事物。  玻璃似的海鷗羽毛,埋藏在  白色的肉中:被我拔出,  放进水池中的  一片片墨鱼骨——  变尖,变得锐利,刺痛  心灵,却又是易碎的,现象  悖离了本质。或者一种水果,比如曼密果,  有粗糙的褐色果皮,和红黄色的  果肉,而种子:  种子是一颗木质的石头,胡桃色,  被精雕细琢,形状  像一只巴西果,只是更
期刊
在山西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裴柏村。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此外还出过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七品以上官员不完全统计在3000人以上。源于周秦,盛于隋唐,沿及宋元明清直到今天,裴氏家族绵延不绝2000多年,且“将相接武、公侯一门”,这背后的密钥是什么?  有話说“无裴不成唐”,特定历史因素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裴氏家族的崛起,但却无法解释
期刊
【含英咀华】  另类解读一:马蒂尔德的忠诚与耐心  莫泊桑全力描绘了马蒂尔德的虚荣,全力描绘了命运对马蒂尔德的惩戒,但是,为了使得《项链》这部小说得以成立,吊诡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不经意间塑造了另一个马蒂尔德:负责任的马蒂尔德和有担当的马蒂尔德。  也许我们不该忘记莫泊桑对“十年之后”马蒂尔德的外貌描写。这是 《项链》里头极为动人的一个部分。他描写了马蒂尔德的“老”,他还特地写到了马蒂尔德“发红的
期刊
1.郑州的一片荒地上,住着一个62岁的老汉。他独自抚养女儿长大出嫁。跟女儿住了几天,亲家却为此闹气。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他谎称外出打工,实际却是流浪拾荒,吃的是饭店剩菜。他说,天下父母都一样,女儿过得好,他就高兴。  网友甲: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网友乙:我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是希望能让爸妈挺直腰杆。网友丙:一个早过半百的老人出去打工,不是老人骗了他们,而是他们骗了自
期刊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终被纵火焚烧,化为灰烬;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掠夺被烧毁。  难道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将付之一炬了吗?难道令世界震撼的四大发明、方块字、国粹、孔子的思想和著作也要被国人所遗忘吗?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为“百家争鸣”这一促进文化繁荣的现象而自豪;为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绝对否定其他学术文化的政策而叹
期刊
1938年,费孝通先生曾伤感地总结道:“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对于费孝通而言,在英国,中国是他的乡愁,在中国,农村是他的乡愁。时空变换之后,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费氏乡愁的内容——对于故乡前途未卜的深切忧虑。  到了20世纪末,社会学家应星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中开始把故乡当成真正的“研究对象”。关于故乡的著作,大多“乡愁”情结浓郁。无论是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还是梁鸿的《中
期刊
【事件回放】  在福建泉州这家医院,您每一分钟的志愿服务都是最温暖的投资,将获得丰厚的健康福利——2月11日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二院”)开启志愿服務“时间银行”。  “我们为每一个志愿者发一本志愿服务证,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将登记日期、时长、服务内容等信息。”福医二院团委书记庄鲤雯介绍,“志愿者们可以用这些服务时长在我院进行健康福利兑换,如优先预约挂号(服务每20小时可享受一次
期刊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歲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
期刊
茅以升:“不复原桥不丈夫”  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茅以升临危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面对“没有工艺、没有设备、没有经验,天上还有日本人的飞机”的困难,茅以升和他的工友废寝忘食,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