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理的制定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方案,大力发展先进的秸秆还田机械,能有效的解决目前农村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利措施。
  关键词:机械化 秸秆 还田技术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3591-01
  近年来,农业作业机械发展迅速,这就使实现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成为了可能。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既有效的解决来秸秆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又能在减少肥料使用的同时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通过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全量还田,促进高产稳产,节本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的高效稳定发展。。
  1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技术思路
  (1)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技术方案:在作物收获时,将秸秆切碎,然后通过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加装粉碎抛撒装置,将切碎后的秸秆均匀的抛撒于田地中,然后对土地进行翻整地作业,及时将大量的秸秆就地还田,有效的避免了因为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加大对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以逐渐环节秸秆的还田压力。使用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能在农作物收割的同时将秸秆切碎,然后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进行灭茬工作,并将切碎的秸秆埋入到深度为12-15cm的地下,这样可以或得较好的秸秆还田效果。
  一般稻麦的秸秆在相对其它作物的秸秆利用价值更大,其在防寒、防汛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可以实现对作物收割时拥有较低的割茬率以及保持秸秆的完整,它不但具有秸秆切碎装置的优良性能,还能使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向其它方面延伸,使其更灵活。通常情况下,稻麦秸秆产量高、粗壮而且具有较强的韧性,在其收割时可能会留茬过高,降低秸秆直接还田的效果。利用联合收割机切碎抛撒,在用灭茬机灭茬,可以大大的提高秸秆的还田效果。推广稻茬田免耕播种机的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地表还田,这样有利于保水、保肥、保温和增加土壤有机质。
  2秸秆还田的效益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秸秆还田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给农民带来的经濟效益和对环境带来的社会效益。
  2.1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2.1.1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效益
  秸秆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研究证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 10%以上,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可获增产,而且后效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2.1.2降低作物种植的成本
  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以及N、P、K等多种微量元素。通过实施秸秆还田,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随着有机物进入到土壤当中,逐渐分解狂化,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腐殖质,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增加土壤的空隙率。秸秆换天后可以有效的疏松土壤,降低耕作的难度,具有较好的改土作用。通过实施秸秆还田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
  2.2秸秆还田的社会效益
  实施秸秆还田可以有效的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干旱期,由于秸秆覆盖地表,可以降低土壤中水分蒸发的速度,保持了耕层的蓄水量;雨季,地表的秸秆层可以避免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了地面径流,还可以增加耕层的蓄水量;地面秸秆层可以避免阳光对土壤的直接照射,能有效的调节土壤的温度,能更好适应作物的生长;秸秆层覆盖地面再配合除草剂的使用可以提高除草剂的作用,抑制杂草的生长;机械化秸秆还田还能使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品质,还可以避免长期以来农民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大大的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
  3 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认识上的不足
  秸秆还田的左右在刚实施的前两年一般表现不明显,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了农民对秸秆还田的优势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对秸秆还田所能带来的好处认识严重不足,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工作的积极性。许多农民为了方便,对秸秆进行就地焚烧,这既使土壤的酸碱失衡,降低了土质,对作物的产量进一步提高有很大影响。
  3.2 政府的补贴力度不足
  由于油价及人工费用的上涨,导致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成本的增加。目前,政府对秸秆还田方面的重视程度较其它方面明显较低,这较导致了对秸秆还田方面的补贴力度不足,不能有效弥补农民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所增加的成本,这大大的降低了农民对于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积极性。
  4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建议
  4.1加强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
  在秸秆机械还田技术中,做好对其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资料等多种媒体,以及在农村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的开展宣传,以营造出“惹人理解禁烧,户户利用秸秆”的浓厚分为,引导广大农民朋友逐渐接受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通过现场会、示范试点、技术讲解、详实的数据,经济效益的对比核算,全面提高农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优越性的认识,增强秸秆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禁烧责任、禁烧意识传递到每个学生家长。技术方面,将现有成熟的还田技术宣传到镇、村,通过广泛的宣传,使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每个人都能亲身体会到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好处,及时掌握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一些实用技术,为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4.2政府加强对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支持力度
  财政补贴是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最重要保障。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贷款比例,强化财政投入引导,鼓励个人投资购机,开展跨区作业,大大提高机械利用率,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能有效的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激发农民进行秸秆机械还田的积极性。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加大对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和购置秸秆还田机的补贴力度,增加还田机具的保有量,提高作业水平,增加作业面积,减少秸秆焚烧数量。政府可以增加重点地区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补贴金额,使机手和农户感受到秸秆还田带来的确切好处。
  4.3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
  技术培训是做好秸秆还田机械化工作的关键,在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中尤为重要。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要通地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加强对农机手和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机械机具的结构原理,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知识,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使机械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观念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有效带动全社会增加农民投入,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5总结
  本文对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的技术思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机械化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实施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积极有效的推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的避免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利的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福俊. 浅谈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机插秧技术应用[J].农业装备技术,2012,(3):51- 52
  [2]陈琦.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8,(3):70-7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锰酸盐指数、CODCr和BOD是水体受到有机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其含义、测定分析及结果影响因素讨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高锰酸盐指数,CODCr和BOD5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297-01  1 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的含义  1.1 高锰酸盐
期刊
摘要:在我国,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我国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人才培养体系,这种体系主要体现在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场地一体化和队伍一体化等多个方面,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我国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机电专业一体化的进程和研究,通过对于素质的培训和教育,将专业化的模式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专业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
期刊
摘要:准确的验证TB和钟TB信号的时差在地震勘探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据,该数据用于检验震源激发和数据采集启动是否同步,因而它是地震资料质量现场评价的一个要素。本文主要对BOOM BOX遥爆系统的工作方式和控制时序进行分析。从遥爆系统的功能、起爆延迟时间(钟TB)的概念及其调整的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常用检验方法的缺陷,介绍了获得准确验证TB和钟TB信号时差数据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地震勘探 验证T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技工学校是培养技工人才的阵地,肩负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历史重任。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给技校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如何加强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值得技工学校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也
期刊
摘要:在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中,焊接专业要想办出特色、彰显个性,就必须要在教学工作中开展以一体化教学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在于体现教学的一体化实践要求,并是以服务全社会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出,在目前的焊接检验教学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制定出科学的方法,从而实现预计教学目标。本文从我国焊接行业发
期刊
摘要:年降水量增加,大大增加青海湖的入水量,致使青海湖的水位逐年上升,水域面积持续增大。  关键词:流域概况 气候特征 水位年变化 降水量 蒸发量  中图分类号:P3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352-02  一.基本情况  1.流域概况  青海湖流域介于东经 97°50′~101°20′,北纬36°15′~38°20′之间,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因此,社会对于各种技能型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大,而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各个职业院校中的课程体系都突显出了一系列的缺陷,同时职业院校也开始对课程积极的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体化职业教育已经被大多数的院校采用。但又由于多年来的教育思维定势,使得院校教师与领
期刊
摘要:在当今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导下,近几十年来,地质科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许多成果,与此同时,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刻细致,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本文着重介绍了流体包裹体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其在地质学以及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研究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363-01  一、流体包裹体的定义:  矿
期刊
摘要:在充分收集矿井历年的瓦斯、地质、水文和生产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巴里坤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立井瓦斯分布规律,预测瓦斯含量,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矿井瓦斯 预测 分布规律 分析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364-01  引言  二号立井位于巴里坤县石炭窑煤田(矿区)东部,东南距巴里坤县城93km, 现生产规模9万吨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网络教育对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在实施终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 终生教育 优势 局限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6-333-02  按照保罗·朗格郎论述,终身教育“是一系列非常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的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的连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