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启动对华战略竞争法案立法进程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_z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24日, 美国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罗伯特·梅内德斯在参院外事委员会会议上。

  4月8日,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之际,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梅内德斯宣布了一项被外媒称作“与中国开展全面战略竞争”的法案。这个法案名为《应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问题》(To Address Issue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编号S.1169),目录页写明“本法案可被称为‘2021战略竞争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2021)。该法案已于4月21日提交参院外委会审议,并以21∶1的压倒性优势二读通过。在稍早就该法案举行的专家听证会上,梅内德斯强调:思考今天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确框架就是“战略竞争”,美国需要新的组织原则,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新时代挑战”。
  仔细审视这个法案的内容,它所提出的种种举措,充满竞争色彩,对抗意味更浓。

“2021战略竞争法案”的立法原则和目标


  “2021战略竞争法案”的前身是上届、即第116届国会参院外委会主席、共和党人吉姆·里施提出的《加强有关中国贸易、区域联盟、技术、经济和地缘政治倡议的法案》,简称“战略法案”。里施指责中国正在重新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秩序,直接危及美国和“民主国家”的利益,“战略法案”将构建一个全面的美国战略,以维护美及其盟友伙伴的利益和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2020年大选后,共和党失去了参院主导权,接替里施出任参院外委会主席的民主党参议员梅内德斯很快便在里施版“战略法案”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党共识的“2021战略竞争法案”。这个法案可以说是进入新世纪甚至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国会推出的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有关中国的立法。
  该法案的“立法理由”部分(SEC.2.Findings)宛若一份针对中国的“起诉书”,指责中国正利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技术和意识形态力量,挑战美国及其合作伙伴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试图塑造对中国有利的国家间关系的准则、规范和制度,危及美国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基于规则的自由國际制度”。法案判断中国的战略目标是首先建立“印太”区域“霸权”,然后利用这一主导地位成长为“领先的世界强国”,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国际法和国际规范,并向海外推广中国的治理模式。法案指责中国“以牺牲人权和长期存在的国际经济竞争规则和规范为代价,对美国以及盟友和志同道合国家的安全构成挑战”。
  基于上述判断,法案强调“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是持续的,其政治体系和国家权力的主要基础是为了与中国进行长期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竞争”;确保“印太”地区的权利平衡对美国及其盟友有利。法案宣称国会将通过投资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教育、科技创新和其他领域,加强美国国内基础设施;确保美国在关键和新兴技术的更新方面——如新一代电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和生物技术等——取得领先,最大化美国的优势。法案并指出,在战略竞争的过程中,美国要加强和深化联盟及伙伴关系,优先考虑在“印太”地区和欧洲的合作行动,并推动更宏伟的双多边合作倡议,促进“共同利益和价值观”。

“2021战略竞争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动向


  根据梅内德斯的说法,“2021战略竞争法案”包括五方面内容:
  第一,重申美国对“印太”地区和世界各地盟友伙伴的承诺,呼吁美国重申在国际组织和多边论坛中的“领导地位”,并优先考虑对“印太”地区的安全援助。
  第二,推进“普世价值”,实施广泛的“人权和公民社会措施”,对中国的香港和新疆政策实施制裁。
  第三,对抗所谓的“中国掠夺性国际经济行为”,包括“侵犯知识产权”“政府补贴”“利用香港规避美国出口管制”,以及“跟踪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存在”。
  第四,通过在科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连接和“网络安全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投资,增强美国的竞争力;
  第五,面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加强与盟国在军备控制方面的协调合作。
  客观分析,“2021战略竞争法案”并非美国国会制定的全面对华竞争战略,或者说只是“半套”对华竞争战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着眼于两个角度:一是自身发展,二是打压中国。“2021战略竞争法案”主要强调的是后者,即在上述五个领域的对抗性政策措施。但它依然是近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最全面的对华法案。
  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该法案起码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以下几个基本动向:
  首先,推动供应链重组,核心是关键技术产品的生产离开中国,分散到美国可靠的盟友伙伴国家。“2021战略竞争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合作,为美国大使馆聘请合格的技术专家,指导美企将供应链移出中国的工作。
  其次,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中国竞争。“2021战略竞争法案”要求设立“全球基础设施协调委员会”(GICC),协调美国国务院、商务部、财政部、能源部、交通部、国际开发署、贸易和发展署、进出口银行等部门机构在世界各地促进私营部门投资,部署美国政府的技术援助和金融工具,“重点是与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特别是印度洋地区合作发展先进能源技术”。
  第三,打造“数字技术贸易联盟”。“2021战略竞争法案”要求美国(授权国务卿)与欧盟、“五眼联盟”成员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有关数字商品的双多边协议进行谈判,成立“数字技术贸易联盟”,建立“数字连接和网络安全合作伙伴关系”,以领导国际标准制定,打击所谓“数字威权主义”。
  第四,对中国发动以“信息战”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战”。“2021战略竞争法案”附加提出了所谓“对抗中国共产党恶意影响法”,一旦获得通过将在2022~2026财政年度期间批准每年拨款3亿美金,用于对抗中国影响力的增长,并鼓励美国媒体向自己的记者提供必要的调查技术支持,提高对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活动的跟踪报道能力。
  “2021战略竞争法案”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也值得警惕。法案不仅将台湾视为“科技领域的核心伙伴”,更将其称作“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声称“台湾安全和民主的进步”对美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要求国务院和其他政府机构“使用相同的名称和协议”与“台湾政府”(Taiwan Administration)接触。这是美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明文出现“台湾政府”的称谓,已经触及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底线。
  基于上述几方面动向,中国需密切关注“2021战略竞争法案”的立法进程及其后续影响,该法案有可能在今年年内就获得两院通过。
其他文献
4月30日,美国白宫表示,拜登政府已完成对朝鲜的政策评估,将以“务实方式”寻求与朝鲜展开外交。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当天对媒体表示,拜登政府不会聚焦于实现一个“大交易”,也不会依赖于“战略耐心”,而是追求“经调整的务实方式”,美方将寻求与朝鲜展开外交,并着眼于取得促进美国、盟友及前沿部署部队安全的实际性进展。她还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仍然是实现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美方未来会在对朝政策上继续与韩国、日本及
100年前的同盟旧梦  100多年前的1902年,日英两国曾为抵御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同盟,此后两国又分别于1905年、1911年进行过两次对盟约的修订。时易世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1年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以美英法日缔结“四国同盟”的形式,体面地葬送了日英同盟。  在日英同盟存续期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一战后成为世界五强(美英法意日)之一。正因为这一同盟對近代日本崛起和侵略扩张起到过重要
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德国出席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杨洁篪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习近平主席指出,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边主义。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始终高
在新冠疫情打击下,加拿大经济陷入衰退,预计2020年全年萎缩5.1%。2021年1月,加拿大失业率达到9.4%。与此同时,加拿大小特鲁多政府的对外政策也是鲜有亮点,四处碰壁,深陷迷茫。加美关系回不到过去  与美国关系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对外关系。加拿大75%的商品出口到美国;两国共享漫长的边境线;北美防空圈司令由美国将领担任;等等。这都说明美国对加拿大的战略价值无可替代。在特朗普任美国总统的四年中,围
美国华尔街。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之路便崎岖不平,近年来在日趋高涨的保护主义阻碍下,更是一波三折。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袭击世界,祸及全球。疫情使原本增长低迷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出现连环“负”经济现象。随着病毒蔓延与次生灾害叠加,世界经济前景更加暗淡。“负”经济现象迭出  新冠疫情造成金融市场大动荡,为此各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干预和刺激计划,令人联想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
202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的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了最新的对华政策演讲。蓬佩奥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发表演讲,一个重要原因是明年将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然而,蓬佩奥演讲的主旨不知是否会让九泉之下的老总统“辗转反侧”。在演讲的开头,他开宗明义宣布,自尼克松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所实行的对华接触战略已告终结。“与中国接触50年后……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无情的事实,并应以此作
徐凤江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各国经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正在深刻改变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欧洲一度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疫情冲击下的欧洲一体化走向、政治与社会思潮的新动向值得关注,而这场危机会助力还是削弱欧洲民粹主义的崛起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民粹主义(Populism)来源于拉丁语populus(人民)一词,最初与罗马共和时期的平民派(populares
2019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年度记者会。  2020年对于沉寂了许久的俄罗斯政坛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持续近一年的修宪讨论尘埃落定,普京总统在1月15日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宪法改革的七项基本原则,随后为配合宪法修订,梅德韦杰夫总理及其政府集体辞职。1月20日,普京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完善和调整公共权力机构个别问题的宪法修改草案》,国家杜马于1月23日以432票赞成、0
202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现身“拯救集会”现场,并发表演讲。理想主义的终结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奥巴马总统即将离任之际,笔者为《世界知识》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了奥巴马八年任期的成就和影响。在文中,笔者将奥巴马总结为“美国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没有掩饰对奥巴马的尊敬。  在那篇文章中,笔者对比了奥巴马和他的继任者之间的反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巴马这位在美国历史上可能是仅次于威尔逊的理
6月8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人民日报、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辉煌百年与崭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100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副部长郭业洲,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外办、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单位共1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宋涛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