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舞台美术设计的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创作和人性化设计已然成为艺术家们应该思考的中心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化、成熟,更换了艺术家的创作发展形式,突破了中国曾经的传统文明艺术形式。艺术设计创作的趋势即数字技术。从视觉艺术到人与人之间的视听互动,从虚构现实到互动媒体作品,数字技术为艺术家具备更多的创造力提供了基础。数字经济科技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舞台艺术方式进行创作,舞台演出的内容更为丰盛,是使社會历史舞台空间环境效果发生重要影响的一个重大变更。
  【关键词】数字舞台;舞台美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99-02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古徽式视觉符号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实现;项目编号:201913617010;项目类别:创新训练项目。
  一、数字舞台美术设计呈现的形式
  在充分考虑整个舞台的预期效果和艺术内核的背景下,舞台艺术在数字影像内容中实现了整个舞台场景风格的设计。LED大屏幕通过舞台背景墙、全息成像、室内外大型舞台环境投影、声光一体化打造舞台光影等多种方式显示彩色数字图像,将高科技融入舞台实景表演。为观众展示扮演与科技含量交融的晚会舞台成果,通过强有力的渲染提升晚会的舞台气氛。
  《宏村·阿菊》就巧妙地运用了建筑投影。运用徽派建筑工程自身的建筑构造、发展特点而设计的3D数字动画。在舞台的前后部设置有投影机,经过室外投影技术将图像投射到建筑的外立面上。通过巨幅墙体投影,将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等皖南的地域特征投射到背景墙的外立面,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晴天雷电的天气变更的画面都自然切实地转换,发生超乎想象的视觉效果,充满想象力的影像,与徽派建筑的完满展示,应用先进的投影技术将整个背景墙作为屏幕。在综合声光方面,人造雪、闪电、雾和巨浪的切实效果,投影与灯光进行无缝模式切换,喷水下雪火焰以及特效目不暇接,声音灯光音乐的配合达到了最佳效果。这种形式的演出将舞台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数字舞台美术设计呈现的优势
  第一,科学技术性。在设计过程中加强计算机的运用,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图纸和预览效果的制作,能够很好地让设计师展现舞台的主题和方案的修改,使最终呈现给观众的舞台达到最佳效果。计算机控制的水效喷嘴首次在国内企业中采用全景硬定位,并且可以多方位地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变。阿菊守卫着家乡和丈夫外出经商的场景过渡衔接得自然真切,闪电雷鸣营造出一种视觉设计效果和冲击力。第二,互动虚拟环境,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交互性和受众参与性本身就是数字媒体技术代表性的特征,可以让舞台剧情的进行同时与观众产生互动,序幕以3D投影变幻出宏村的前世今生,开场盛大喜庆的“绣球选亲”活动,挑选出宏村的“女婿”。欢快的群舞和惊险的蹦床,烘托出喜庆的氛围,此外,媒人与观众之间的问答,能让观众感受身临其境,激发观众互动热情。第三,资源的可重复利用与高效性。传统以往的舞台美术设计通常采用手工制作,费时费力。背景的转化大多数采用人工搬运,并且道具只能提供单一的舞台主题,不可重复使用。然而,在人类数字媒体技术融合后,舞蹈设计作品可以被适当地拼接和整合,以促进舞台效果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与品质。
  三、数字舞台美术设计呈现的结果
  (一)数字元素全球化
  数字媒体技术,已经设计元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各类信息元素相互叠加与补充。
  1.数字元素无缝连接现实世界
  AR,也被称为扩增现实, 加强现实技术实现了真实世界信息与虚拟信息的叠加与互补,有利于增强用户的感知化体验效果。在《宏村·阿菊》中包括植物、山水不会直接地用景物展现出来,会把它符号化。比如说,当要表现出这里有一栋房子时,不会真的搭建一个房子道具,但是观众却可以一眼就解读出来想要表达的东西,追求营造舞剧的独特风格。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用一个屏幕来播放徽州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内容,这是家家户户在电视上都能看到的画面,并没有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感。舞美的这种还原是艺术化的。所以在原有经典场景上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如蹦床、水上摩托车、空中绣球表演等,运用了很多比较先进的设备,给大家带来一些细腻的、有质感的艺术表现。在不接触实物的同时使人类感官所感知,实现超现实感官体验。
  2.互动观演模式的变革
  过去的舞台美术设计,有一道明显的界限,表演区和欣赏区,人们不能随意地跨越。数字媒体的参与, 界线就变得越发含糊,观众能沉浸在舞台的魅力中, 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观演模式。
  VR像是一个一场沉溺式戏剧文化体验。沉溺式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区别在于演员和观众的身份,舞台空间来源于观众,观众和演员能够在舞台空间中自在挪动,甚至影响情节,使观众能够体会到参与的热情。
  舞台运用VR技术,实际上是设置了一个真实的虚拟场所,使观众在观赏时,很容易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搞混,这将造成一种迷幻般的体验,是其他舞台形式所无法提供的。这种形式不仅解放了观众,还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是有助于舞台表演发展的。沉浸式表演和观影,深化了一个表演者与接受者双方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新型的交流桥梁,因此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这一点虽然在《宏村·阿菊》中并没有体现,但也是数字舞台的重要表现形式。
  3.舞台意境的传达
  区别于逻辑思维,感知思维是一种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的情感方式。观众都具有一定的感知思维。感知思维能够帮助观众理解舞台意境。《宏村·阿菊》的表演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舞美灯光的使用在整台舞剧的创作上都是有着较为深入的考量的,观众能够理解表面上的和潜在的意蕴以及创作者想要去传达的对徽州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精湛的视听语言进而从让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有更深的层次情感体会。可以说,舞台设计的优劣会决定个人对情感的获得与表达。   舞台意境是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意境包括社会现实意境和虚拟意境两部分,意境的营造一个企业需要经过中止必然的技巧,在剧中设计上去繁求简,舞美上减少荧屏炫彩效果的营造,内容上融入更多现代元素,与徽派视觉符号与当代社会接轨。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和运用可以充分帮助观众发挥想象力,辅助其幻想出更多的景致。
  四、数字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理论以及实践研究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上升了一个档次。戏剧舞台表演进入了一个新的火爆局面,舞台设计必须得随着时代而进步,不断满足观众的诉求。设计师注重数字媒体技术在舞蹈设计中的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不能只单单地注重技术性的学习,却忽视了实践经验的总结,切记设计出来的作品不能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以及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相脱节,使设计的环节无法有强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做至此,从而使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效率有所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对数字媒体信息技术与舞台艺术教学设计融合的研究,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真理,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管理方法。避免基于主观经验的舞台设计人员。
  (二)舞台美术设计技术的要求提高
  通过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管理技術在舞台特效、舞台灯光、舞台造型等方面的艺术文明价值。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要加强舞台特效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灯光都要做出不同变化,营造不同的舞台气氛。比如表现阿菊这种正面角色会用一些比较柔和、唯美的方式来处理;表现强盗这种反面角色则会用对比强烈的冷调的光闪电雷鸣来处理,形成角色和性格上的对比,配合人物的造型的塑造来运用灯光、特效。舞台特效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革新舞台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其中,舞台特效技术主要依托计算机技术来创新表演的内容和形式。色彩空间照明与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与情节的不同程度的协调性,有效地再现了徽州女人吃苦耐劳、相夫教子、耕耘劳作、秀外慧中以及不卑不亢、保卫家园的美好品质。
  (三)提高舞美术设计人员素质
  舞台工作者需要去除浮躁,耐住寂寞,要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同时要不断挑战新技术,《宏村·阿菊》由国际化团队主创并制作,集合了全球高端的演出制作人及策划制作公司。其中,美国泛美亚娱乐制作公司担任创意策划,国际著名舞台机械制作人Angelo Bonello担任总导演;国际著名舞台机械设计制作公司Show Canada工业公司担任舞台及特型道具设计,特别邀请俄罗斯国家大马戏团著名特技演员及美国著名水上摩托艇特技演员进而促使舞台技术可以发挥真正效用,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完美作品。它应表现出设计的空间变换性和市场的广泛接纳性,使场景调度更加方便。在服装设计色彩管理方面,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服装设计师程钧任服装设计,更加注重色彩的和谐性,营建戏剧气氛,表现舞台艺术的美感,从而提高演员表演效果。在舞台艺术教学设计经济综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求设计师经过不停提高企业的素质和能力,运用前瞻性的艺术视野和理念,推动学生艺术设计的现代社会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是数字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条件,其中,舞美设计和科学技术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宏村阿菊很好地提升舞台效果以及艺术魅力,一方面运用了先进的舞台技术,另一方面加强了舞美设计工作,由此可见数字舞台美术的广泛运用可以促使我国的舞台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
  姚远,女,汉族,安徽宣城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2018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迁,延伸出了新的发展路径,对现代服饰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众多服饰设计中,学位服是学生在接受学位授予时所穿着的一种具备仪式感的服饰,它已然成了学位授予仪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伴随着中国汉服元素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在学位服饰中融入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让学位服饰变得更具艺术个性。本文围绕现代学位服设计中中国汉服元素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应
期刊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地域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地域特色正在逐渐消逝。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地域视觉传达设计风格。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应该思考如何有机继承与创新发展地域特色,在地域历史文化中汲取新元素,将视觉传达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获取更加多样化的设计思路,既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注入新生命、提供新思路,又为地域文化的保存与延续提供新
期刊
【摘要】对于“语—图”,是当前学术界一个非常热点的议题内容,同时也是新艺术史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迈克尔·巴克森德尔、诺曼·布列逊和W·J·T·米歇尔等人的相关理论发现,新艺术史的出现及其后续的视觉研究,始终致力在弥合词语同图像之间的裂缝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通过有效的学术实践提供了一系列的猜想。对于“语—图”这一对立结构模式,对视觉性和语境化的强调,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理论,
期刊
【摘要】文化相对主义本身具有积极性与局限性的双重性质。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议题,这也是它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地方。它可以是各个民族争取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反对霸权文化的重要武器。同时,由于该理论自身局限性的制約,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文化相对主义也成为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合理性依据。因此理性分析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全球化发展下,国家层面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多
期刊
【摘要】传统的瑜伽舞蹈教学中,都是将印度舞蹈与瑜伽体式作为教学基础,为确保在中国推动瑜伽舞蹈,促进瑜伽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需要增加瑜伽舞蹈教学的中国特色,确保瑜伽舞蹈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与健身价值。因此,为确保有机的融合瑜伽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身韵,需要积极地进行创新,使瑜伽舞蹈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能在中国本土对瑜伽舞蹈进行全面推广,不断强化瑜伽舞蹈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从而奠定瑜伽舞蹈未来发展的
期刊
【摘要】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与书法同为中国传统艺术。这两种艺术的起源都是从文字和绘画的实用性为发展目的的艺术形式,在创作工具和用笔技法上是相通的。国画与书法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都遵循着“以形写神,以形写意”的美学意境。“以书入画”是将书写手法运用于绘画中,可以提升绘画的表现力。“以画入书”是将国画思想带入书法中,使书法更显精神之美。国画和书法都是将真挚情感和美学文化借助于笔墨之中展现出艺术的魅
期刊
【摘要】本文在梳理、描写东北方言四音节词的基础上,探讨东北方言四音节词的语音结构特点。从语音结构上看,认为语音轻音和儿化是东北方言四音节词语音和谐韵律的重要特征。富含丰富韵律美,让东北方言四音节词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充满活力和乐趣。  【关键词】东北方言;四音节词;韵律;特征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109-02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演员的演技就是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戏曲表演不仅属于综合艺术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语言表现的主要手段。使用潜台词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并表达对应的情感建设,达到“字里传情”的境界。对于潜台词来说,“字里传情”属于主要表现形式,也会让人感知到其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在潜台词中将语言和情感有效地结合起来,才可以将完美的剧情呈现到大家面前。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潜台词在
期刊
【摘要】在传统文化日益得到重视的背景下,区域文化也逐渐被人所重视,象帽舞文化作为朝鲜族的代表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与发展的价值。为此,加强对朝鲜族象帽舞文化及保护利用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简单地阐述了象帽舞的内容,并就象帽舞保护及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期待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有效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象帽舞; 保护; 利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纵观历代书坛,以人品论书品者不乏其数。细究历代书论,“人品”并不是评判“书品”的唯一准则,书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书品优劣的评判标准与道德范畴上的人品优劣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必然联系。书法家的学问、修养、胸襟等其他因素无不影响着其书法艺术水平。“书品即人品”将两种不同范畴的审美概念画上等号,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书法艺术审美准则。本文通过对专业技法的实践和理论的思考,对人品与书品的关系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