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色彩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ason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期间,学生感受色彩能力的培养,源于教师在教学期间的辅导,其中的“辅”即以学生为主体辅助器学习;“导”即通过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介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可塑性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需合理进行课堂设计,通过灵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字:感受色彩;美术教学;小学生
  引言:
  颜色即世界组成的重要元素,在色彩缤纷的社会环境当中,教师在美术教学期间合理选用合理的色彩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合理区分色彩,为学生深入了解美术,走进美术天地架起一座彩虹。以下就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色彩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有所帮助。
  1.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倾向特点
  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都会影响其颜色心理倾向,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动、年龄较小的特点,其对明亮、颜色鲜艳、饱和度较高的色彩具有倾向力,蓝色、绿色、红色等一些视觉敏感色都能产生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均可在第一时间内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美术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这对增强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非常关键。在整个教学期间,教师应通过带领学生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创造性与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对色彩的判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色彩的喜好来判断他们的性格,比如,喜欢黄色:学生反应灵敏,做事主动,有着很强的集体精神;喜欢红色:学生性格外向、开朗,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好胜心理[1]。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使得学生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2.美术教学期间引导小学生感受色彩的方法
  2.1设置美术游戏,激发学生色彩兴趣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期间,学生很多情况下会选择自己比较喜欢或习惯使用的颜色进行绘画,而对一些自己感受不深的颜色很少使用,这就造成小学生的美术作品颜色过于单调,没有新意。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期间,有必要适当扩大色域,使他们了解并接触更多的颜色,并且能够在绘画时灵活使用,为自己的作品添加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期间,通过设置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色彩游戏,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多种颜色的卡片,然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让持有黄色卡片的小朋友将卡片贴到黄色的周围,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教师故意将一张蓝色的卡片放到绿色旁边,之后再向学生提问教师,这样放对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颜色的感知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兴趣,解决了绘画时色彩单一的问题[2]。
  2.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色彩
  介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期间,需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其个性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色彩,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情。色彩是美术作品向人们传授情感的语言,进行色彩教学对增强小学生的绘画水平作用重大。教师可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来锻炼学生对色彩的理解能力。比如,带领学生挖掘生活当中的颜色,找到各自生活用品的颜色搭配。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仔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色彩,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品味,享受色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再比如,教师可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音乐配上合适的颜色,因为颜色感觉因人而异,所以学生的配色并没有对错之分,美术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为美术作品配色[3]。
  2.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色彩感觉的准确度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逐步踏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满足不了新课改下的教学标准,一些孩子只能通过课本,了解更多的物体色彩,能够亲眼看到,但不能亲手做到,但如今不同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科学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从中找到各式各样的形状、图片,给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对于一些描绘真实的作品,比如,小鸡、小鸟、小花、小草,在他们之间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与相似处,甚至利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放大缩小,使得孩子可以更立体、清晰地看清物体的每个细节,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在更深层次的教学当中,教师还可寻找一些名画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名画作品当中的事物是怎样的描绘出来的,尽管对于学生而言,一些名流学派很难理解,甚至闻所未闻,但教师仍要耐心引导孩子们去理解这些作品及其色彩等,使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这些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色彩的运用不同,同时手法也有差异,通过不同形式方法的描绘,展现事物不同的灵魂,哪怕一个苹果也有它姿态多端的一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色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感知作用重大,可以促使学生将儿时的天性找回来,而不被现实生活蒙蔽审美的眼睛。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期间,需积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对身边常见事物的描绘,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幫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可以自由地翱翔在新世界新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张巍巍.小学生美术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5(76):177.
  [2]徐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研究[J].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五小,2016(10):319-320.
  [3]张圆.谈小学生美术教学中色彩研究[J].河北省衡水市珍宝街小学,2019(12):400-401.
其他文献
我国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媒体技术更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网络化与信息化的
以橡木为原料,在不同的热解终温、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下制备生物炭.对生物炭产率、p H、元素组分、工业组分、比表面积、红外光谱等理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考察生物炭对水溶液体
为了及时掌握水产养殖疾病的发生情况,迅速通报病情,引导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机构和养殖生产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患措施,控制疫病流行,减少养殖生产的损失,农业部渔业局于1999年委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目标与前进的动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除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同样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本文将在明确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分类号:G633.41  1. 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即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实现教育目的、以教学
摘要:习作是通过语音或者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个人意思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法,是与世界相联系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考核是了解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摸底,所以,小学语文习作分层的设计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意义重大。以下就当前小学语文习作分层设计中面临的难题及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探索。  关键字:分层设计;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开启对语言文字学习掌握的
本文讨论了计算固体力学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并以它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为例,说明计算力学的应用所带来的益处。还讨论了为进一步发展计算固体力学应深入研究的一些课题。最
《民主评论》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创办的在港台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民主评论》凝聚起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成为港台新儒家的思想舞台和发言地。通过徐复观在创办《
摘 要:有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新形势下教师们探讨的焦点话题。实际教学中,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文章从观察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提升学习效果的论题,从观兴趣、观参与率、观思维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寻找策略,以期探讨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观察;兴趣;思维;参与;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核心任务,也是一线的教师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