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的意义考辨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在古今汉语中都是一个较为常用的字、词,意义很多。它的本义是什么?有哪些引申义?很多辞书释义大同小异,似乎已有定论。但仔细考察,发现存在明显的问题和疑惑。查阅古代训释,也有不同的看法,让人不知所从。因此有必要加以考辨。
  一、辞书释义带来的疑惑
  我们查检了《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等很多有影响的汉语辞书对“纪”的解释,发现它们在义项数量和排列顺序方面存在差异,但大多数都把“纪”的第一义项解释为“丝缕的头绪”或“丝的头绪”,这一点高度一致。按照辞书编纂的常规,这应该是编者认定的“纪”的本义或者是最基本的意义。然而,看看该义项之下所举的例子,就会发现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礼·礼器》:“纪散而众乱。”《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
  《辞源》
  《墨子·尚同上》:“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汉刘向《说苑·权谋》:“袁氏之妇,络而失其纪。”
  《汉语大词典》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淮南子·泰族》:“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汉语大字典》
  经考察,这些辞书把“纪”的第一义项解释为“丝缕的头绪”尽管沿用的是古人的说法,连用例也基本上是古人常举的例子,但上述主要用例与释义并不对应。第一,查《礼记》原文是:“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如果把“纪”解释为“丝缕的头绪”,联系原文就不通了。第二、三部辞书包括其他很多辞书都把《墨子·尚同上》的“譬若丝缕之有纪”的“纪”作为“丝缕的头绪”的用例,显然也与文意不合。联系这句话的上文“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可知,“纪”和“纲”都是用来比喻刑法的,意义应该相应。“纲”在这里用其本义,指维系网目的纲绳,用作比喻。那么,“纪”的意义也应该与此相类似。如果把“纪”解释为“丝缕的头绪”,明显不通。《说苑·权谋》的“纪”解释为丝的头绪显然也是不合适的。第三,《淮南子·泰族》或可解释为“丝缕的头绪”,但出现较晚,恐怕还不足以作为它本义的力证。此外,就“纪”常用的“治理”“纲纪”“法度”“纪律”“纪事”等意义看,也与“丝缕的头绪”很难关联。已经揭示的“纪”的意义序列脉络也不是很清晰。可见,把“纪”的本义解释为“丝缕的头绪”是令人疑惑的。
  《辞海》(1999)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①找出散丝的头绪。《说文·糸部》:“纪,别丝也。”段玉裁注:“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说苑·权谋》:“袁氏之妇,络而失其纪。”
  这个解释与一般辞书不同,但所举的例子同样与释义不吻合。这个“纪”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为“找出散丝的头绪”。
  那么,“纪”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它发展演变的脉络是什么?上述用例中的“纪”到底该怎样解释?这些都需要深入考察。
  二、“纪”字本义辨析
  要想理清“纪”的意义,就必须从它的本义入手。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纪,丝别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改为“别丝也”,并且解释说:“‘别丝’,各本作‘丝别’。《械朴》正义引‘纪,别丝也。’又云:‘纪者,别理丝缕。’今依以正。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众丝皆得其首是为统。统与纪义互相足也。故许不析言之。《礼器》曰‘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注曰:‘纪者,丝缕之数有纪也。’此纪之本义也。”但段玉裁所举之例也同样与其释义不吻合。在古代训诂材料中,也有不少人把“纪”解释为“别丝”之类的意义,例如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等。但大多数也是对上述几部辞书所举的例子的训释,同样讲不通。所以段玉裁的说法也只能聊备一说。
  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纪”的本义应当是“捆系丝缕的绳索”。理据如下:
  1.字形有体现。《广雅·释言》说:“己,纪也。”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纪,别丝也。从糸,己声。按:此后出字,‘己’为十干借义所专,因又制此加糸旁也。”他解释“己”字说:“己即纪之本字。古文象别丝之形,三横二纵,丝相别也。”可见,“己”是“纪”的本字。这在古代文献中也有用例可证。例如《穀梁传·桓公二年》“己即是事而朝之”,范宁注:“己,纪也。”但朱骏声依据“己”字的“古文”形体所做的解释不当。“己”在甲骨文中写作5,金文写作己,像一根绳索之形。叶玉森(1934)《殷虚书契前编集释》认为,“己”“象纶索之形,取约束之谊”。此外,“弗”“弔”等字中的“己”也像绳索缠绕的样子。可证“己”(纪)的本义并不是“别丝”,而是捆束丝缕的绳索。
  2.前贤也有类似看法。王引之《经义述闻》“众之纪也”条解释说:“纪,犹纲也、统也。《说文》:‘统,纪也。’《乐记》‘中和之纪’,郑注曰:‘纪,总要之名也。’《墨子·尚同篇》:‘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是‘纪’与‘纲’义相近。礼所以连收天下之民,若丝缨之有统纪,礼散则众乱,犹纪散而丝乱也。”就王氏的解释来看,“纪”也应当是指捆系丝缨的绳索。另《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管子·禁藏》尹知章注“纪,所以总之也”,《大戴礼记·盛德》王聘珍解诂“纪,总要之名也”,孙诒让《墨子间诂》“丝之统总亦为纪”,等等,虽然表述不同,但也都与“捆束丝缕的绳索”意思相近。
  3.古代文例可印证。以“捆束丝缕的绳索”之义来解释以上提到的几个古今被广泛引证而又解释不通的例子,都可以文从字顺了。例如,《墨子·尚同上》:“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以捆束丝缕的“纪”和维系网罟的“纲”来比喻“五刑”,说明“五刑”具有约束、管理百姓的作用。因此下面接着说:“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这句话是对“纪”的意义很好的诠释。又如《礼记·礼器》:“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这里又以“纪”比喻“礼”,以表明“礼”具有凝聚天下百姓、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如果“礼”丧失了,就犹如捆束丝缕的“纪”散了,天下就会像无“纪”的散丝一样混乱。正是由于“纪”与“纲”作为物品特性相近、作为词意义也有某些相似,所以它们经常对举、连用或者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例如: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诗经·大雅·假乐》)
  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吕氏春秋·用民》)
  今失厥道,乱其纪纲。(《尚书·夏书》)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诗·大雅·械朴》)
  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这些文例充分表明,“纪”与“纲”的意义相近,把“纪”的本义解释为“捆束丝缕的绳索”是合适的。
  4.与引申义吻合。综合考察“纪”的引申义,都可以找到与“纪”的“捆束丝缕的绳索”这一意义或远或近的联系,完全符合汉语词义引申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可证明把“纪”的本义解释为“捆束丝缕的绳索”是正确的。下面将做具体分析。
  三、“纪”字意义系联
  尽管“纪”的意义很多很复杂,但除了假借义之外,都是从其本义“捆束丝缕的绳索”引申出来的,所以都可以从中找到主要遗传因子“[+维系][+约束][+整理]”等,并且能够追踪它们演变发展的线索。大体情况如下:
  “捆束丝缕的绳索”有维系、约束事物的功能,所以用来比喻具有维系、约束作用的事物,引申出“伦常”“法度”“准则”“规则”“纪律”等意义;“捆束丝缕的绳索”非常重要(因为纪散则丝乱),因而又引申出“根本”“关键”“核心”之类的意义,这与“纲”的引申脉络一致,所以它们在多个意义上相同。再则,对人或事物的约束,就是使之限定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因而又引申出“节制”“终止”的意思。例如:
  伦常 先王肇修人纪。(《尚书·尹训》)
  法度 奸国之纪,不听政也。(《左传·昭公元年》)
  准则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礼记·礼运》)
  规则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余则否。(《管子·杂篇》)
  纪律 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后汉书·邓禹传》)
  根本 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孝行览》)
  节制 聚敛积实,不知纪极。(《左传·文公十八年》)
  “捆束丝缕的绳索”是用来整理丝缕等物的,所以就转而引申出“整理”“治理”“管理”义;整理、治理的结果就使事物变得有“头绪”有“条理”有“规律”。另一方面,又由表示整理、治理的动作行为,引申为从事整理、治理工作的人——“仆役”等。例如:
  治理 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管理 有司于周礼为太宰,掌建国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吕氏春秋·有始览》高诱注)
  头绪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
  规律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役 弟即修数行,须尊纪带去,便感激不尽了。(《红楼梦》第114回)
  因为“纪”的本义是“捆束丝缕的绳索”,所以用绳索捆束的丝缕也可以用“纪”来计量,并且还引申用作一般事物集合的量词。例如:
  五丝为(糹聶),倍(糹聶)为升,倍升为(糹式),倍(糹式)为纪。(葛洪《西京杂记》卷五)
  幸留此像不为少,福聚万纪兼千总。(陈与义《笺注简斋诗集》卷八)
  “捆束丝缕的绳索”是用来聚集事物的,所以把一些事、物、现象聚集在一起也叫做“纪”。如:把若干时段聚集在一起叫做“纪”——古代以12年为一纪,有时也把1500年、1520年和一世等叫做一纪,地质年代中“代”的下一级单位也叫纪;“岁”“日”“月”“星辰”“历数”合称为五纪;把人的事迹或各种事件汇编在一起也叫纪,所以有“纪录”“纪事”“纪闻”“纪行”“纪实”“纪功”“纪年”“纪要”“纪略”等说法,有“纪”“本纪”等文体。这个意义跟“记”相通。此外,日月相聚合也叫做“纪”。略举数例如下:
  蓄力一纪,可以远矣。(《国语·晋语》)(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史记·天官书》)
  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史记·孔子世家》)
  集名《追昔游》,多纪行之作。(辛文房《唐才子传·李绅》)
  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史通·本纪》)月穷于纪。(《吕氏春秋·季冬》)(高诱注:“月与日相合为纪。”)
  “捆束丝缕的绳索”拓展引申,还可以指各种绳索。例如:
  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说剑》)
  “捆束丝缕的绳索”一般都是横向捆系,所以也引申指横向的脉络。例如:
  脉有经纪。(《素问·皮部论》)
  总之,综合考察“纪”在古今的各种用法、字形及意义引申线索,并参考前贤的各种解释,把它的本义确定为“捆束丝缕的绳索”应该是可信的。
  (责任编辑 郎晶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增长快、变化大、诉求强烈,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为社会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服务。而在某些垄断企业身上,依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
阐述了仿真系统在电力培训中的重要性,着重介绍变电站仿真系统的功能应用与管理。
针对大土木设置下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混凝土部分的教学,阐述和总结了"对比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可供参考。
建立基于危机管理的图书馆联盟是湘西地区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如何建立这一区域性联盟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以及体育锻炼等情况的调查发现,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高校都无法正常开设体育课;研究生普遍存在
本文介绍了无动力除尘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包头二电厂2×200MW机组输煤系统改装无动力除尘器的实施经验。改造完成后除尘器在防尘抑尘方面效果显著,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
戏曲脚色实际是由宋"杂剧色"演变而来的,完备的脚色体制出现于南戏中,元杂剧中则是"泛脚色"与末、净、旦的混合。明杂剧既有延续元杂剧脚色混杂的特点,也有采用南戏脚色的特点,最
介绍了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箱型简支梁预应力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总结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本刊讯2010年3月13日(周六)上午9:30,应东南大学法学院邀请,德国汉堡大学UlrichKarpen教授携夫人来到法学院模拟法庭,以“德国大学自治与招生平等”为题,为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
公共图书馆服务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是礼仪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具体运用。文章从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制度意识和团队意识几个方面探讨了服务礼仪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