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基层“八大员”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基层连队就像一个大舞台,各专业的官兵共同演绎这台戏。驾驶、射击或操枪弄炮等重要专业的战士是戏曲中的“主角”,但像基层理发员、卫生员、饲养员等基层连队的“八大员”也是必不可少的“配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近日,本文作者走进南京军区某师“八大员”的“内心世界”,通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看他们的“精彩镜头”,讲述他们的“闪亮片段”,体验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看他们如何在连队大舞台中演绎“最佳配角”。
  
  
  理发员:靠冬瓜当上官兵“形象大使”
  说起下士周彦伟的“理发史”,还得把“镜头”推回到新兵连。那时,新兵连班长“包揽”了理发“课目”,由于他们专业“不对口”,理出的发型要么像“战术训练场”一样坑坑洼洼,要么就是“阴阳”头,弄得不少新战士对着镜子哭笑不得。看着战友们对“标准”发型的渴望,小周便产生了当战友们“形象大使”的想法。经过一个多月的“现场观摩”,他对理发中的剪法、推法、刮法等基本手法了如指掌,就差找一个“模特”进行“实战”训练,但这第一“枪”真的很难打!
  任凭他再三“忽悠”,就是没有战友肯“上钩”。怎么办?活人找不到,找个活物总行吧。他先从连队养的大黄狗“开刀”,没想到手艺不精,给它理了个“地中海”,差点反遭狗咬。最后,实在没辙了,只得“借”了几只大冬瓜,刮毛“练胆”。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刮毛的功夫噌噌见长。2006年底,部队要求每个连队都要有自己的理发员,并配了理发工具。听到这个消息,小周兴奋地赶紧向指导员请缨。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连队终于同意小周为大家义务理发,并帮他配齐了摩丝、啫喱水、发油等一些“装备”。
   理发员刚上任没几天,他就接到一笔“大买卖”。新战士徐立峰是连队的“歌王”,准备在春节晚会上“吼”一嗓子,但摸摸自己的头发,信心又不足了。训练间隙,他悄悄找到“理发大师”说:“周班长,过两天我就要上台演出,能不能帮我把头理得帅点。”看着小徐期待的眼神,小周爽快答应:“没问题。”说完这话,他不由得一阵心虚,要说理发技术应该是没问题,但要做个发型,自己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于是,他从部队理发室借来一大堆相关杂志、书籍,认真研究小平头的设计方法。晚会开始的那天,小周担任小徐的“形象大使”,一会儿喷点啫喱水,一会儿修修边,还不停地往他脸上擦粉、往头上撒“亮丝”。小徐在他的精心打扮下,帅气十足,站在台上更是充满自信,一首《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引起了全场轰动。如今,小周当理发员已经4年了,虽然给战友理发纯属义务,还得占用不少休息时间,但他每天都乐此不疲。
   卫生员:用自己胳膊练就“功夫神针”
  三班战士孙伟打篮球左脚“挂彩”,敷药3天不见消肿。看着他痛苦的表情,卫生员陈泽丰使出了“看家本领”——针灸。一针、两针、三针……小孙“咬牙切齿”、浑身冒汗,脚踝上的淤血也如同汗水渗出了脚面,“面包”大的左脚不一会儿小了许多,紧皱的眉头也渐渐地舒缓了。
  “嘿,神了!不疼了!”小孙激动地喊了起来。从此,大家给陈泽丰取了个名叫“神针”。殊不知,他的这般手艺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
  初学针灸那会儿,卫生员都是用针在自己胳膊上找“穴位”。一次,隔壁班卫生员小张捏着银针在皮肤上“插来插去”。没想到,拨弄了半天,针尖也没挪个位置,手还不停地发抖。不用问,肯定是被这银针给吓的。
  “小张,不行就不要扎了,你的‘皮厚’扎不进也情有可原。”见状,陈泽丰便故意跟小张开玩笑。小张擦了一把汗,白了他一眼说:“你懂个啥,有本事你也扎一针给我看看?”
  “扎就扎,当卫生员还怕‘针扎’吗?”说完,小陈提起一根“银针”就往左胳膊上刺,很快一阵钻心的疼便涌了上来。但为了在小张面前保持“英雄”姿态,他脸上还是露着微微笑容,旁边的几个战友看出他的“内心世界”,在一旁差点笑出了眼泪。“服了你,拔出来吧,教教我怎么扎的。”小张见他如此“勇敢”,只好认输!
  “哎呀妈呀,银针卡住拔不出来了!”无论他怎么变换方向使巧劲往上拔,针就是牢牢刺在肉里面。小张笑着说:“我只听过怕疼扎不进的,从来没听过扎了针却拔不出来的,你这个‘神针’的确是‘神’。”
  “别怕,没有大碍,你刚才捻针动作太慢,肌肉都绞在了针上,所以很难拔出来,你再忍住疼,用点劲。”小张在书中找到要诀。小陈一听有道理,豁了出去,闭眼、咬牙,右手拿着银针顺势一股劲拔了出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它提醒卫生员就要对病人的护理和治疗做到心细如发,切不能“蛮干”、“逞英雄”。随后的学习中,小陈把药理、诊断、护理、战救、防疫等十多门业务背得烂熟,不仅把500多页的专业书学懂弄通,还拿到了结业考核中的三个单项第一名。
  饲养员:绝了,为小猪选“班长”
  这两天,下士石卫民心情有点烦,见人就说:“你说气不气人,同在炊事班,凭什么他们给人做饭,我只能给猪做饭。”
  记得第一次扫猪圈时,小石受不了猪圈里的骚臭味,便穿着雨衣胶鞋、戴着口罩墨镜,把自己“包装”得像个“黑客杀手”。尽管这样,还是被那浓浓的味道熏得直皱眉头。匆忙扫完猪圈后,他立即把衣服脱下来洗了3遍,仔细一闻还有“猪粪”味。当天晚上,小石就把“辞职报告”放到了连长的办公桌上。后来,连队干部三番五次给他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终于把他又说动心了。
  小石心里暗暗较起了劲,开始接受了这份“工作”。连队饲养的9只猪崽儿都是他的“兵”,咱也算是这个“非建制班”的“头儿”吧。“哄”猪吃食、给它们洗澡、打扫“房间”,成了小石每天工作的“必修课”。虽然脏点累点,但看到猪崽儿们的腰围不断变粗时,他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渐渐地,小石爱上了这个特殊的岗位。
  随着猪崽儿一天天长大,他的“管理”也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那头“大黑”,总爱在猪圈里瞎“起哄”。猪崽儿长得快,全靠猪“头”带。为此,他偷偷地给“班”里的猪崽儿举行了“任职”仪式,就是在它们耳朵上画上一条条标志等级的杠杠,并遴选了“班长”等职务。“小白”成熟稳重,吃了就睡,睡醒就吃,是“班”里的“长肉标兵”,“代理班长”职务非它莫属;“大黑”虽然有些淘气,但健康剽悍,就当个“副职”吧。
  自从小石当上猪倌后,你别说,出栏的肥猪是一头接着一头,吃得连队官兵嘴里直“冒油”。小石高兴地说:“没办法,谁让这些‘小兄弟’争气呢。”
  军械员:爱上“枪油”的味道
  匡小明,入伍6年,当了4年武器装备的“保姆”。他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它很特殊;他喜欢摸枪,当兵就是冲着这支枪来的;他更喜欢闻这浓浓的“枪油”味,因为枪油是他的“红娘”。
  前段时间,匡小明的母亲打来电话说邻居王大婶要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一听这事,连队干部高兴地帮他买火车票。可就在匡小明准备“还乡”时,一阵紧急集合的哨声突然响起。是上级组织战备演练考核,他把车票藏在口袋里跟着连长一起冲到兵器室,参加战备演练。
  演练刚结束,匡小明来不及洗漱就直“飞”火车站。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熬到”了。“小明,这边!” 刚出站,就听到熟悉的声音,他们一家人都来到了火车出站口。王大婶看看他,便激动地对身边的一位女孩笑着说:“看,这就是匡小明,帅气吧?”
  “您好,我叫匡小明,二级士官,1985年出生……” 看着眼前的女孩,匡小明率先开口,边说边往后退了两步,他知道自己刚下火车,又没来得及洗澡,身上“枪油”的味道还没散尽。女孩见状,似乎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畏畏缩缩。”“我……身上有油味!”女孩听后哈哈大笑,幽默地说道:“没事,我酒精、碘酒的味道闻惯了,更喜欢闻‘油’的味道!”这么一听匡小明心里乐了,感到这次恋爱有“戏”。
  女孩告诉他:“我家里开了两间修车铺,弟弟正在上大学。”还没等她介绍完,他激动地插话:“怪不得你对‘油’这样‘喜爱’,原来你的幕后还有一个大‘油罐’呀!”话音未落,他们俩笑脸相对。就这样,匡小明爱上了“枪油”的味道!
  种植员:种菜也要有“爱心”
  王方文担任种植员后,连队蔬菜亩产量连创全旅“三连冠”,从几年的“种菜生涯”中他慢慢地悟出一些道理,要想让蔬菜健康“快乐”成长,就必须要付出爱心。其实,爱心也是责任心,回想起自己那次种菜“失误”,他的内心总是酸酸的。
  那是小王担任种植员第三天的傍晚,一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菜地辣椒垄沟里积满了雨水,好心的战友提醒他要及时抽水,不然蔬菜的生命会受到“威胁”。而小王却笑了笑说:“前两天天气比较干旱,这次让它们‘喝’个够。”没想到,第二天到菜地一看,他蒙了,菜地里的辣椒秧全都低着头,有的辣椒已经开始腐烂。
  经询问才知道,原来辣椒怕水,下雨后应及时排水。连队干部得知后,只讲了一句:“种菜也要有爱心”。随后的日子里,小王“啃”了两个多月的种植书刊,摸透20多种蔬菜的“性格”、“爱好”、“饮食规律”,并主动向老种植员“拜师学艺”。
  不久,他便摸索出了“层次种植法”的种菜经验,就是把不同的蔬菜种在不同的土层上。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蹲在试验田旁边静静地观察,他的“爱心”似乎感动了蔬菜,一根根菜苗如同精神抖擞的士兵在迎接检阅。那年,小王拿了旅里的第一个“种植专家”称号。为了给蔬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他按照杂志上的“妙招”,给蔬菜绘制成长“曲线图”,并制定户籍登记制度,把每天蔬菜成长的过程和生病的原因及时登记,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他的这项创新得到旅领导的肯定并在旅里进行了推广。
  通信员:“吹灯信”被我“卡”住了
  王宁这个人记忆力不太好,经常会犯点“小迷糊”,特别是战友们交代的事情如不及时操办,脑袋立即“还原”。自从当上通信员后,他的记忆力明显提高了,为啥?“紧张”呗!一次他的“老毛病”又犯了,竟然把张班长准备寄走的“情书”压了整整两个月。可你还别说,就他这么一“晕”,张班长却向他道谢,不信,往下看。
  “王宁,麻烦你明天帮我把信带到邮局去,谢谢!”6月的一天晚上,五班长张旭日“砰”的一声把一封信“拍”在桌子旁边的书堆上。张班长刚出连部门口,指导员闪电般地冲进来:“赶紧把桌子收拾一下,一会有领导来检查。”王宁一听,把桌子上杂物全部塞到柜子里,那封“情书”也自然躺在杂志里“睡”起大觉,第二天这件事早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一封印有红心的信从广州飞了过来。看着熟悉的字体和地址,王宁激动地拿着信跑到二楼迅速“搜索”张班长:“你的爱情鸟又飞回来了!”“爱情鸟”又飞来了?这让战友们摸不着“头脑”。“我不是和她提出分手了吗?她怎么没提出‘应战’呢?”张班长摸了摸头自言自语道。
  一天,张班长拿着一本杂志找到王宁激动地说:“两个月前的那封信寄出去了吗?”“寄了!第二天就和战友们的信一起寄走了。”王宁肯定地回答,因为张班长送这封信时不太高兴,王宁的印象很深。没想到张班长却拿出杂志里的一封信用法官式的口气询问:“这是什么?”这时候王宁一拍脑袋,“完了!信让我夹在杂志里忘寄了!”他忙说,“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张班长却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张班长情绪有些“过火”,吓得王宁直冒“冷汗”。随后,从战友那了解到,原来那段时间,张班长和女友闹点小矛盾,两人“谁也不服谁”,一气之下张班长把“吹灯信”寄给女友,决定和相处3年的女友“拜拜”。
  前几天张班长又拿着女友主动寄来“和好”的信给王宁看,信中她坚定地说:“我要把每周一封‘爱情飞鸽’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爱继续延伸……”为这事,你看把王宁给乐的,牙齿天天都在“晒太阳”!
  炊事员:怪了,给馒头“涂脂抹粉”
  看过《炊事班的故事》没?新战士王家皇就是那个“帅胡”,不是吹,经过他手蒸出来的馒头,那是又香又软,瞅上一眼就能让你流哈喇子。
  想知道秘诀吗?保密!哎,开玩笑的,请让我慢慢聊。
  前年新兵下连,小王被正式挑进炊事班,跟馒头打上了交道。他的智商就是高,不到一个星期,他就顺利“出师”了。
  一天晚上,班长嘱咐小王明儿早上担任厨房值班员。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激动得“彻夜无眠”,心想,终于可以露一“小手”了。天还没亮,他就一骨碌爬起来,连队有多少人吃饭,需要多少面粉,加多少水,再加多少碱,尽在掌握之中。不到20分钟,他就把做馒头需要的所有原料准备完毕。看着一个个白嫩的生馒头整齐地摆在发酵箱里,像是迎接外宾的仪仗队,小王兴奋得直搓手。
  馒头做好后,需要放在发酵箱里发酵15分钟后才能下锅,这是班长教的。他利用发酵馒头这段时间,赶紧洗菜、炒菜、煮稀饭,确保“两手抓、两不误”。他边煮稀饭、边切菜,时间很快过去了。“糟了!馒头发酵已达25分钟了!”小王一看钟表,心里“咯噔”一下,急忙打开发酵箱。坏了,刚才还整齐划一“站”着的“小家伙”们,全都黏在了一起。
  怎么办?怎么办!时间已经不容多想,他赶紧把生馒头取出来,快速加些面粉进行“回炉”,墙壁上的钟表“嘀嗒嘀嗒”如同紧急集合的哨声,催促着要他快速前进。经过30分钟的激烈“奋战”,他终于完成了给馒头“涂脂抹粉”的任务。打开蒸箱,一阵热气腾腾的雾气过后,一个个白嫩大馒头展现在眼前,他赶紧抓起一个嚼了下,嗯,外软里嫩,很有劲道,心里的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给养员:少来和我“套近乎”
  李波,坦克某营给养员,集主副食品、燃料、调料、干货的“进口”大权于一身,“果蔬蛋奶禽鱼肉,煤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给养员李波“把关”,所以,平时很多人都喜欢和李波“拉拉关系”。
  刚“上岗”不久,营里的干部跟着部队外出驻训,剩下21人留守。部队刚走,机关王参谋就跑到“伙房”,左一声班长、右一声“小兄弟”地跟李波“套磁”,还“热心”地询问他:“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尽管说。”一听这话,李波立刻意识到这位“领导”肯定是来炊事班拿菜,放心,李波可不吃这一套。见状,李波赶紧抢话:“王参谋,你的工资有4000多块吧?什么时候请我们连队战友吃个饭,我们这几天都没有沾荤了。”听李波这么一说,王参谋好像意识到他的话意,气得头一扭走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到炊事班“视察”过。
  有一次,李波第一个到服务中心领蔬菜,送菜的师傅立马笑脸相迎,又是利索地掏烟点火,又是热情地嘘寒问暖,称兄道弟和他“套近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有“猫腻”,果然,他拉的一车大白菜中,星星点点地混进了十多个“次品”,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资深”给养员岂能对“鱼目混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波立即向服务中心报告,让这个师傅把烂的菜退回去,重新再进一批。临走时送菜师傅生气地说了一句:“你是当今的‘包公’啊!”看着他生气的样子,李波开心地哈哈大笑,他知道这是为部队的战友负责。
  当了2年的给养员,李波“得罪”了不少战友,很多人经常问他为了几斤白菜、几两肉得罪战友或上级值得吗?听到类似的话语李波都会一笑:“‘套近乎’是在两人的感情上,而不能取决于用公家的财产去做人情,做人,咱李波就是要一身正气!”
其他文献
伊犁军分区某边防团阿拉马力边防连有着不少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而最富有传奇特色的,莫过于连队官兵用以鸿雁传情的“枫叶情书”。    缺纸,不缺爱  在边防连的后山坡有一片枫树林,里面错落有致地长着数百棵枫树,高的达十几米,矮的也有两三米。一到夏秋时节,满树都是红枫叶,红枫林就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1962年8月1日,连队首任连长高立业率领10名官兵,牵着3峰骆驼,背着一口铁锅来到这里驻扎。那时边防连的
期刊
传统,是一簇生生不息的火焰,昭示现实;  传统,是一面猎猎招展的大旗,引领未来。  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善于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延安时期开展的学习运动,极大提高了全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抗战乃至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延安精神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安政治学院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优势,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推进学习型党
期刊
巴格达街头的烈日下,一名排爆战士一步步走向路边炸弹,空气似乎要凝固了。突然,不远处一名便衣男子偷偷按下了一部手机的黑色按键,排爆战士身边一声巨响……这是2010年夺取奥斯卡金像奖、反映美军在伊拉克生活的影片《拆弹部队》中的一个片段。其实,电影中排爆战士一步一步走向炸弹的场景,经常在沈阳军区某部修理所上士尹永成的生活中“上演”,他是一名排爆兵。    2010年奥斯卡获奖的影片《拆弹部队》中排爆战士
期刊
他对学界说:医院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不归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他对医疗界说:胡主席提出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是医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支柱;他对军队医院说:为兵服务一定要有实在管用的“硬杠杠”;他对年轻医务人员说:千万不能丢掉人文精神,丢掉人文精神,就不是“人”的医学了。      “回归公益!回归医疗卫生公益性本质!”  当社会被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发出的这一嘹亮号角所鼓
期刊
上岛之初,刻骨铭心的30天  一枚“登岛接防”纪念章的分量有多重?30天在一个人的军旅生涯中该占据怎样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不曾经历过黑瞎子岛之初的那段岁月,都无法明白。  黑瞎子岛面积广阔,地势低洼,岛上泡沼星罗棋布,河汊纵横交错。与人们对岛的印象大相径庭,这里更像是一块亘古荒芜的原野。登岛之初,官兵们度过的是长达一个月的冬季野外生存时光。面对没水没电、没有营房、没有取暖设施,还有野兽出没的艰难局面
期刊
班长不懂网络,插不上话还闹笑话;公开竞选副班长,每个人都选自己;有思想懂专业,建议却得不到重视……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90后新战士?总装通保部新兵营在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开训以来的系列策略与方法,值得借鉴。    班长不懂网络,插不上话还闹笑话。用发展的眼光看——  学网用网已成为新时尚,沟通交流不能再像从前    “偶=我,灰常=非常,神马=什么……”,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流行语释义在总装通保部新兵二
期刊
数九寒天,北疆巴虎草原,皑皑白雪,哈气成霜,滴水成冰,气温已降至零下40摄氏度,而在边防某团新兵营却有位“兵明星”,“火”得不行,新战友们都管他叫“机器人”,怎么回事?原来他从小酷爱机器人,2007年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并获得第二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他就是边防某团新兵三连六班战士赵博胤。    14岁代表中国参加机器人国际比赛  2006年,13岁的赵
期刊
年过节,官兵们议论最多也最关心的事莫过于休假探亲。一到年终岁尾,这个不老的话题又开始在官兵心里沸沸扬扬起来。我不由想起自己第一次探亲回家的情景。  那是15年前的一幕,当时我已从戎四载,却没有探过一次家。那时,牵挂就像穿糖葫芦的竹签,贯穿着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维系着我和家的苦辣酸甜。从一个连队“猪倌”干起,我利用业余时间偷偷摸摸“爬格子”,硬是以无数个节假日和近视眼为代价,“爬”出了200多篇“
期刊
当试验主持人,带领项目组完成的试验被评为精品项目;当队长,带领全队人员出色完成任务,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当师傅,带出的徒弟荣誉比他得到的还要多……曾经有人问我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我的体会就是五个字:遇事多琢磨。      人物名片:刘景江,辽宁铁岭人,1971年出生,1995年8月入伍。历任助理工程师、组长、队长、参谋长、处长等职,2009年1月任总装某基地火炮试验站站长。先后被总装评为优秀共产党
期刊
开栏语:  时至今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  90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积贫积弱、丧权失地、饱受外强凌辱的东方古国锻造成了独立自主、繁荣富强、昂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间有无数的优秀共产党人在党的旗帜下英勇奋斗,壮烈献身,为完成党赋予的任务、实现党指引的目标作出了卓著贡献,也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