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咨询中的应用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摸索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解决方法。方法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38名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进行治疗,采用SCL-90对咨询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36名学生经治疗后情绪困扰消失,人际关系明显改善,SCL-90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名学生治疗无效。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是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118-02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形成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不少学生社交技巧缺乏,人际关系僵化,学生因此感到苦闷、孤独、压抑,显著影响了生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塑造。人际交往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据笔者所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统计,人际交往障碍占个体咨询总数的50%以上。为了摸索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有效解决方案,笔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38名在人际方面存在缺陷的来访学生进行辅导和治疗,现将其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2008年间,本校因人际交往障碍咨询的学生,共38名,年龄22.11±0.89岁,男生18名,女生20名。
  1.2 方法
  1.2.1 咨询方法:以唐纳德.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求助者认知的偏差和不适应的行为,促进求助者对自我的接纳和探索,使其重新认识自我,重塑自我,促进自我成长,个性趋向成熟。
  1.2.2 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
  主观评估:求助者的自我评价;辅导员的评价;咨询师的评价。
  客观评估:采用SCL-90于咨询前后对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
  1.2.3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同体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2.1 来访学生的主要症状
  咨询者几乎都存在孤独、苦闷、压抑等情绪困扰,叙述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与同学格格不入,甚至关系紧张,感到被集体所排斥。持续时间均超过三个月,而且多数学生在中学时就存在人际关系不良的现象,上大学后更为严重。
  2.2 人际交往障碍的类型
  根据38来访者的个人陈述及辅导员反映的情况,大致可将其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分为3大类型,见表1。
  2.3 咨询方案
  


  2.3.1 咨询目标
  咨询开始时,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议并达成了咨询的目标,实施咨询过程中发现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而该问题影响具体目标的实现的,可修改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改善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偏差及不适应行为,进而改善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促进自我的成长,个性趋向成熟。
  2.3.2 咨询阶段划分为三阶段
  (1)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咨询过程阶段
  第一步:自我观察。帮助求助者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
  第二步: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作为新行为的向导。
  第三步:学习新的技能以便更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结束巩固阶段
  2.3.3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2.3.4 咨询次数:平均7.89±1.19次
  2.4 咨询效果的评价
  2.4.1 主观评价
  据来访者本人、辅导员、咨询师的评价,经过三个阶段的咨询,30名来访学生的情绪困扰完全消失,人际关系明显改善。6名来访学生不良情绪基本缓解,人际关系较前改善。2名学生的情绪及人际交往问题没有变化。
  2.4.2 客观评价
  38名来访学生于咨询前及咨询结束分别进行SCL-90测试,结果见表3。由表可见,来访者经过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后,SCL-90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3 讨论
  唐纳德.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景的策略。咨询师教会求助者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注意他们的不适应行为,并且开始看到不同的适应性行为的存在。如果求助者要改变,就必须建立完全不同于原来适应不良的行为。求助者通过治疗学会改变他们的内部对话,他们新的内部对话将作为新行为的向导。反过来,这一过程也影响求助者的认知结构。最后,咨询师教给求助者一些更有效的应对技能,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涯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此时的年轻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关注他人对自我的认同感,但又缺乏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坚强地直面成人的社会关系,因此,处于这种生理上已成熟而在心理上又不愿或无法承受成年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的重任的时候,青年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情绪往往更突出。人际交往障碍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心理咨询的常见类型。考虑到这个年龄的青年人的心理特点,我们采用了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疗法对38名来访学生进行治疗。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认知“定势”(即内部对话)所带来的适应不良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切的言行)。然后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进行各种行为干预而帮助他们改变人际交往的方式,例如重新评价各种事情的轻重、布置家庭作业、教给来访者各种人际交往的技巧、发展支持系统以及采取直接行动去改变压力情境(如邀请来访者参加的宿舍联谊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做一些不同的事以减缓压力,以及学习躯体和心理放松方法,这一阶段的训练让他们获得和复述一种新的自我陈述。最后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把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应对技能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并将之维持下去,以帮助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接受治疗的38名学生中,30名学生取得良好效果,占总人数79%。这部分学生在咨询过程中与咨询师建立了信任、和谐、平等的咨询关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认真配合咨询师完成每次的咨询任务;6名学生取得一般效果,占总人数16%,这部分学生或以自我为中心型,或敏感多疑,治疗过程中欠合作;2名学生基本无效果,占总人数5%,这两名学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阻抗,一名表现为喜欢与咨询师谈论心理学的理论,对自己的问题避而不谈;另一名则希望在咨询师那里获取同情,诉说同学的不是,但从不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两人均在进行7次的咨询后因无效而终止治疗。这两名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均为宽容型,亲子关系淡漠,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且父母亲关系不佳,经常吵架。这两名学生从小就出现被同龄人孤立、关系极其紧张的情况,存在人格缺陷。因此,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对后代的人际交往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这两例学生治疗无效可能与人格缺陷密切相关。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认知行为疗法对95%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有效。主客观的评估方法表明,经过治疗,学生的情绪困扰基本消失,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模式改变,达到治疗的目标。因此,认知行为疗法不失为一种有效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欣,徐光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2):128-129.
  [2] 王登峰,谢东.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顺义:时代文化出版社,1993.
  [3] Rita SF and John SF(陈祉妍 等译).Clinical interviewing.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于东峰.大学生人际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49-5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切实有效的手段与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授课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113-0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医工农大学中本科生
数学是小学学习生涯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由于数学独特的特性,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小学生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是每个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
【摘要】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在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了量化指标, 也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是一门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将知识向实用型转化的一门课程, 因此, 目前, 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得到了从所未有的重视, 那么, 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呢? 笔者从加强英语基本功的训练, 加强词汇教学, 以及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等角度出发,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地提高学生的
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被不断得到应用,在信息化应用潮流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改进对策两方面
【摘要】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提出大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以及具体教学实践。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 大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122-01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各种内部因素是按照一种先天决定的发展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