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经典:从《公民凯恩》解析电影的声音设计艺术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影录音技术不断发展革新的背景下,人们对电影声音设计艺术的讨论不绝于耳,作为一部影片的生命根基,这种精致的工艺技巧在诸多电影佳片中都得以展现。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古典好莱坞时期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通过截取影片的相关案例,对其声音设计艺术上的亮点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考证声音设计艺术对于影片本身的贡献价值。
  关键词:声音设计艺术   主题音乐   声音蒙太奇   主、客观塑造
  中图分类号: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154-03
   20世纪初,随着电影创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开始从“默片”走向有声时代。从电影表现上来说,随着声音元素的引入,电影在创作模式上获得了更多表现的可能性,因为在声音元素的设计上,需要创作者发挥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元素的捕捉能力,而这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一部影片的视听表现力。
   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公民凯恩》就是该时期的一部神奇的作品,一举斩获了九项奥斯卡提名。这部电影摒弃了人物正传的传统叙事方法,而是通过不同人物、不同资料的引述来讲述了凯恩这个美国社会发展洪流中,生平经历大起大落而极不平凡的人。多年来,这部影片在视听语言、剧本设计等许多方面被奉为圭臬,而其在声音设计上相比许多电影也有着独到之处。影片在音乐、音响上的设计,对影片本身的叙事起到了极其精妙的作用。其在主题音乐的巧妙使用、声音蒙太奇的运用、主客观的塑造等技巧,成为了影片中出众的艺术特征,可以作为现代电影创作中所借鉴的范本。本文通过结合影片《公民凯恩》的片段案例,探究声音元素将凯恩的坎坷人生还原的独到之处。
  一、主题音乐的运用技巧
   音乐,作为电影中极具表现力的音响元素,被越来越多地用在旋律、节奏、配器、织体等方面,从而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影片的情绪,渲染故事情节或人物情感。而主题音乐,往往更能够为影片起到烘托主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是电影里经常用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影片使用“双主题”式主题音乐,两个主题分别是玫瑰花蕾主题和爱情主题,在影片多个片段中以不同的变奏形式出现。玫瑰花蕾主题使用较复杂的配器、较不协和的和声与织体,一方面为影片制造悬念感,另一方面也以低音的浑厚感、神秘感象征着自始至终神秘的“玫瑰花蕾”;爱情主题使用较优美的旋律、较协和的和声与织体,塑造出优美的爱情形象。
   影片采用倒叙。在影片的起始部分,玫瑰花蕾主题音乐奏出了神秘的色彩,画面显示凯恩晚年居所“上都”的全景并不断拉近至窗前,直至窗前的灯光熄灭而戛然而止。当灯光再次亮起来后,爱情主题音乐渐入,奏出迷幻、唯美的色彩,屋内的凯恩说出“玫瑰花蕾”后死去,其手中的水晶球破裂,其前妻苏珊为其蒙上白布。此后,影片便以调查这句神秘的“玫瑰花蕾”为线索,通过对凯恩生平中的人物走访和引述,逐渐为观众呈现越来越完整的凯恩生平经历,而“玫瑰花蕾”主题音乐的浑厚感、空荡感、压抑感、神秘感也同调查凯恩生平的人员如影随形。
   影片对于主题音乐的运用技巧十分巧妙。比如在调查人员进入档案室查阅凯恩的生平资料时,背景音乐正是玫瑰花蕾主题音乐,而当调查人员翻开资料时,随着画面在资料册上的移动,背景音乐逐渐加入了短笛、钢片琴等丰富的高音配器,旋律也逐渐变得轻快起来,通过一段刮奏而随着画面转场到了幼年凯恩玩雪的场景。背景音乐的配器在资料被翻开时逐渐增多,塑造了一份神秘感。而高音、具有轻快感的配器在影视作品中往往能够象征着童年、象征着冬天的元素,使人们能够联想到儿童在冬日玩耍的场面,使画面的转场更加生动而自然。
   幼年凯恩玩雪的片段中,当凯恩得知自己即将离开家乡、离开小雪橇“玫瑰花蕾”后,试图用雪橇反抗但无济于事,此时玫瑰花蕾主題音乐出现并逐渐加强,到画面显示小凯恩愤怒的眼神时,音乐达到高潮,突出了小凯恩即将离开童年、离开“玫瑰花蕾”的愤怒和无奈。然后通过一个刺耳的高频声音进行了转场,而这个刺耳的高频声音持续了很长时间。与此对应的画面中小凯恩拿到了新的雪橇作为圣诞礼物,虽然是新雪橇,但是再也不是儿时的那个玩伴了。这个高频声音给人非常不协调的冲突之感,突出了小凯恩内心的不愉快感。
   影片的结尾部分,当调查人员开始动身焚烧凯恩的遗物时,玫瑰花蕾音乐响起,镜头在堆积成山的遗物中缓缓推进。镜头最终推进到小雪橇玫瑰花蕾时,调查人员将其扔入火堆,此时音乐开始加强,并伴有轰鸣的火焰声以及物品被烧焦后的吱嘎声音效,主题音乐也随这些音效声的不断加强而逐渐到达高潮,与此同时镜头显示上都的全景,烟囱中的黑烟遮住了半边天。这里既是对影片悬念的解开,也是对凯恩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总结。
  二、声音蒙太奇的巧妙运用
   影片中多处运用了声音蒙太奇,配合画面,实现了渲染人物心理活动、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效果。
   在凯恩解雇报社记者李兰的段落中,凯恩背对李兰,凯恩说了一句“you are fired(你被解雇了)”,打字机随后发出“唰”的一声,李兰愤怒、无奈地离开了凯恩。这里打字机的声音明显是被强化过的,而此时这个被强化、夸张过的“唰”的一声就像凯恩这句话后的一个感叹号,加强了话语本身的语气,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凯恩的极度傲慢。
   在叙述苏珊“灾难性”巡回演出的片段中,声音和画面同时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在画面运用报纸、电灯泡、苏珊的演出等元素进行“混剪”的同时,背景音乐中苏珊的歌声由弱变强,叠加了越来越重的混响以及配器凌乱、织体嘈杂的背景音乐,使原本应是十分抒情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刺耳、嘶哑、浑浊,最终达到高潮,突然随着画面中灯泡的熄灭而急转而下。嘶哑、刺耳的背景音乐表现了苏珊的绝望和呻吟,灯泡的熄灭和苏珊最终失控急转而下的歌声象征着苏珊演艺生涯的最终失败。    在描述苏珊演艺经历最终失败后与凯恩在“上都”中寂寞生活的段落中,画面通过对苏珊独自一人玩拼图游戏的“混剪”,配上背景的“滴答声”音乐来完成,这里音乐的“滴答声”像极了时钟的走针声。此处对于时钟的演绎不仅表达了影片本身需要传递的叙事信息,更深刻地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在深层次的意义上强调了苏珊日复一日的寂寞。通过强烈的画面意味,为后面苏珊与凯恩的关系破裂埋下伏笔。
   凯恩和苏珊吃野餐的这场戏中,凯恩和苏珊在帐篷内发生言语冲突,而帐篷外的派对中,一位黑人正在欢快地唱着民谣歌曲,歌词却是“this can’t be love(这不是爱)……”。这实现了双关的效果,颇具戏剧性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苏珊和凯恩的感情不和。
  三、声音塑造人物间的关系
   凯恩有过两次感情经历,而这两次感情经历却均因为凯恩的性格污点而最终走向破裂。而在讲述这两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以及双方的冲突发展过程中,声音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凯恩和首任妻子艾米丽早餐这场戏中,由于凯恩的言语不断反映出他傲慢、无知等性格特点,艾米丽逐渐感觉到二人性格不合而疏远凯恩,影片则以不断变化的背景音乐风格来对应逐渐崩溃的婚姻。这场戏一开始时,背景音乐是柔和浪漫的华尔兹音乐,温柔地烘托彼此的情意,之后背景音乐随着镜头的转场、时间的流逝以及二人言语冲突的加剧而进行了诙谐的音乐变奏。而当两人关系变得十分紧张时,背景音乐变成了比较刺耳的管弦乐。最后两人互不理睬后,开场的音乐主题就以沉重而极具神经质的变奏,对应他们的沉默。
   而在和第二任妻子苏珊的生活中,最初二人在自己的小房间内十分自然地谈笑风生,而在凯恩不顾苏珊感受要求苏珊唱歌剧后,二人关系开始逐步出现裂痕,当苏珊最终落败而退出歌剧界后,二人搬到了凯恩修建的一个大型宫殿“上都”居住。由于宫殿的空间很大,人在说话时会带着很重的混响声,严重影响语言清晰度。因此为了能让对方听清楚自己说的话,需要提高嗓门才可以,这样就造成了极不自然、极具戏剧性的效果。而正所谓:“心的距离决定着说话沟通的方式,争吵时之所以声音大,是因为心的距离远了”。空间大,混响大,进而需要嗓音大,这样极其巧妙地、戏剧性地体现了凯恩和苏珊之间的关系变差,为后面两人关系破裂埋下伏笔。
   四、声音的客观与主观塑造
  一方面,影片使声音符合大众的生活经验而相对真实,高度地还原了声音的客观感。其典型体现之处就是苏珊在歌剧院首演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镜头通过升降机将拍摄对象由舞台上的苏珊逐渐升高至剧院顶部。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声音逐渐由清晰到浑浊。此处首先通过空间感的塑造真实地反映了身处歌剧院不同位置的人所对应的音响效果,其次由于空间感、混响的存在,苏珊的歌声听起来会更加声嘶力竭、尖锐刺耳,一定程度上影射了苏珊唱功的差劲以及观众的厌倦,为之后苏珊演唱生涯的失败做了铺垫。
   而另一方面,与客观相对的是主观。比如苏珊被凯恩扇耳光的这一情节,运用了模拟情绪的声音效果作为主观地反映苏珊心理活动的背景音乐。当二人发生言语冲突时,背景音乐为屋外派对中黑人的歌声,而当凯恩的巴掌打过去后,背景音乐中的歌声戛然而止,取代之的是女人刺耳的尖叫声。当凯恩说出“I am not sorry(我不会道歉的)”时,尖叫声逐渐达到高潮,表现苏珊此时的极度愤怒和绝望。声音在客观和主观的转换过程中,观众的心理被调动了起来,进入了苏珊的内心世界。
  五、结语
   如今,电影最基本的设计理论,仍然是为人们所认可的行动指南,仍然指导着现代影视作品的创作。《公民凯恩》便是一部巨作,在多年后的今天,其多项技艺在仍被电影从业者奉为圭臬,声音设计上也体现出了广播剧制作出身的导演风格。虽然这部影片受当时的音频技术所限,仍有许多不完美之处,如存在低保真、信噪比较低等问题。但是这都瑕不掩瑜,毕竟影片于1941年拍摄完成,其仍是当时影片声音设计艺术中的典范。不忘初心、对于电影最基本理论的坚守、对视听藝术的追求,是电影这门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公民凯恩》至今依旧是值得我们声音设计者深刻学习、借鉴的一部电影。
  参考文献:
  [1][美]大卫·路易斯·耶德尔.电影声音制作实用技巧[M].黄英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美]David Sonnenschein 声音设计——电影中的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M].王旭锋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李丽华.《公民凯恩》的叙事视角与主题解读[J].电影文学,2014,(19).
  [4]王畅.浅析电影《公民凯恩》的突破与创新[J].安徽文学,2010,(01).
其他文献
社区教育面对的人群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个体,从年龄上来分,从小到老,分为幼儿、少儿、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从文化来分,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等,
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知识”等问题发表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新语新论”。他特别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上映自己全新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后再次引得广泛议论。影片中将未来世界的虚拟与现实所建构,科幻场景的视觉构造及拼贴、戏仿等后现代主义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也普遍运用到我国小学教育事业中,并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也跟上现代化发展的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
摘要:音乐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内容的开展,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音乐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并且实现课程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幼儿教师 音乐素养 学前教育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智能卡,以及利用它实现的公路收费管理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功能;最后介绍了采用DES算法的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安全管理技术等。
摘要:随着对高职院校专业的大力度发展和相应专业人才的大力度培养,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相应的不同院校不同科目之间产生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音乐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之一,本文将目光投入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讨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教学 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学习困难生、行为偏常生等后进学生的帮教与转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差生,我首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代理用户认证方案,与现有的方案相比,该方案不仅在个人通信系统中实现了用户代理签名认证,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