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模式研究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帮助学生回顾巩固知识,系统理解,弥补缺漏,熟练技能,提高整体能力的有效方式。但从当前中考语文复习课来看,复习课变成了“题海课”,机械无趣低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要以新课标为指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专题复习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巩固知识,升华规律,提高复习课效果。下面以中考诗歌鉴赏复习为例,谈谈这种复习模式的运用。
  一、明确目标,自主复习
  复习课前,教师依照中考说明与课标要求,立足本班学情,明确复习目标,设计复习提纲与任务。然后让学生有方向性地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与完善,将零散知识整合起来,构建专题知识网络。
  如“咏月诗”的复习,先结合诗歌鉴赏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复习目标,熟悉设题特点,认识各类题型,把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再结合复习目标,细化复习任务,制作导学案。首先,梳理古诗词鉴赏的考查题型与解答思路;其次,写出自己课前积累的有关“月”的古诗词(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堂上,基础一般的同学展示课本上的咏月诗,基础好的同学补充课外的咏月诗词,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度。然后思考所回忆诗词的主题与写法,并回顾诗词鉴赏要点、技巧与方法,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则巡视参与,随时了解复习情况,现场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由点串成线,再联成面,构建网络。学生充分自主复习后,进入展示与交流环节。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分享知识与方法,在集体思维中碰撞与深化。当学生有自主与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更系统地复习。
  二、剖析典例,掌握方法
  当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教师展示近几年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典型性题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体会题型特点,明确考点要求,以典型例题检验完善知识网络,在各知识点之间及知识和能力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诗歌鉴赏题型一般包含体味炼字、词句理解与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把握思想情感与主旨、意境描绘、作者态度与观点分析方法等,学生通过典型例题能直观地透视中考诗词鉴赏的主要考点。复习时,学生先独立分析,对一些易错或疑惑的问题,可小组交流,合作解决,并归纳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整理交流有关知识,将原本零散琐屑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更好地明确诗词复习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师则适时点拨与启发,指出有误之处与需要完善的地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重点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不易理解的内容;小结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迁移与解题能力。
  如鉴赏李白的《月下独酌》,设计问题:(1)“诗眼”,即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的字词。第三句中的“邀”是该诗的“诗眼”,请根据全诗对其赏析。(2)月亮既象征了美好事物,又寄托了诗人情感,请分析本诗中“月”的形象特点。(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志向?学生解题后,教师结合该题,归纳解题方法与复习要领:揣摩诗词语言特点,品味炼字;体味诗中意象,利用想象、联想把握诗词表现的情怀;借助作家生平经历、提示与原有知识等,体味诗人情感与志向。
  三、实战演练,总结提高
  在这一环节,针对重点与难点内容,精心选择题型,学生自主做题,若有疑难问题,可请教组员,互帮互助。这样,让学生由理论知识逐步上升到实践应用,再次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迁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锻炼综合分析与解题能力。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个别辅导,精讲点拨共性问题、难点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复习内容,结合做题感受,由解题方法、注意事项、考查角度、有关知识联系等方面展开交流,归纳解题思路与技巧。如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当学生探究所有例题、完成实践练习后,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复习方法、自主合作情况等,并归纳出一般诗歌鉴赏的基本模式,总结答题方法:(1)会密码,即:看诗词标题(如“征”、“军”、“塞”、“从军行”——边塞诗)、意象内涵(如月,表示思乡、怀人、愁绪等;菊花,象征坚强清高)、诗人风格(李白,奔放雄健,想象奇特;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题干提示、注解小序;(2)会术语,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语言特色(含蓄委婉、明快浅显等)、修辞方法、意境(冷清、苍茫等)、情感(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等);(3)会表达(格式),如表现手法的作用,即手法加效果和内容以及情感;分析意象含义,表层含义加深层含义,再次巩固深化,总结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人们常说中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夯基础,二轮复习提能力,三轮复习查遗漏。其实不管分成几轮,也不管采用什么模式,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动脑思、动笔做、动口说,在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反馈评价、归纳总结等自主行为下巩固与强化知识,建立知识系统与网络,让中考语文复习走出无序、低效、无趣的尴尬。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角斜初级中学(226633)
其他文献
艺术类中专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一些特殊问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让艺术类中专学生更好地成长,是每一个中专艺术类教
In a coupled map system, an attractor which seems to be strange nonchaotic attractor (SNA) is discovered for nonzero measure in parameter range. The attractor h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环节从四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为学生思维训练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设计导语,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语文的认同感,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课堂导入方
精当的课堂预设,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预设与生成的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使课堂成为接受知识、互动交流、开发思维、提升情感的场所。下面本人对课堂教学中的预设策略,谈谈自
一、案例呈现观察一课的伊始,教者开门见山,引导学生解题:何为“记”?何为“源”?桃花和源有什么关联?从而引领学生步入文本,跟随武陵人探寻幽幽水源、欣赏夭夭桃林。教者以齐读
近几年一直承担中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能欣赏到文不加点的优秀作品,也看到不少寥寥几字甚至是空白的作文卷。于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留心关注了影响学生考场作文发挥的主观心理,有以下几种。  其一是见“老”题大意。三年的学习,见过的、练过的作文题目不计其数。但凡在考场作文时,遇到形似的,考生们沾沾自喜的主观心理就会立刻无限膨胀,如果原先的作文是得意之作,更是不假思索的直接填满。殊不知,有些作文题目,
一个完整历史保护区的要素除了历史建筑本身外,还包括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历史文化环境,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往往对其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建筑周围的环境遭到破坏,其整体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尤以诗词文化最为出众。诗歌艺术承载了哲学思辨性、美学艺术性、伦理价值观等要素,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多
所谓"本色阅读",这个说法化用于苏派语文名家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亦有不少语文人以"本色阅读"为主题进行过课题研究,这里不作赘述。秉承名师们的理念,我理解的"本色阅读"主要是指
怎样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因材施教成为了当今数学教师们不断专心研究的教学课题。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将数学面向全体同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可以获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