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oreactivity,CVR)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屏气试验检测42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手术前1 d、术后1~2 d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支架植入术前后BHI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术后BHI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手术侧BHI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0.63±0.20,术后1.01±0.10,t=14.28 P=0.00),且无症状组(术前0.77±0.09,术后1.06±0.18,t=-16.74,P=0.00)、症状组(术前0.51±0.19,术后0.97±0.09,t=-11.18,P=0.00)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侧术后BHI虽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HI的提高幅度与术前BHI呈负相关(β=-1.00,P=0.00),与术后BHI呈正相关(β=1.00,P=0.00).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明显改善狭窄侧的CVR,改善程度与手术前和术后BHI有关。

其他文献
由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日烟雾病研讨会于2010年7月9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该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贾建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江西医学会冯海燕会长出席会议,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松岛善治博士、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段炼教授、南昌大学医学院徐方云教授分别做专题报告。来自全国三甲医院的200余位神经内、外科专家参与了此次盛会,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司机,主因"行走不稳,双下肢乏力伴尿便潴留3周余"于2010年2月4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1月15日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行走时如踩棉花,易跌倒,当时未予特殊诊治,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曾于1月27日在外院门诊就诊,考虑为"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病情无改善,同时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并有大小便潴留。
期刊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左手麻木8年,加重伴乏力5 d"于2008年10月14日住院.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末端麻木,伴针刺感,无视物不清,无恶心、呕吐,无低热、盗汗,无咳嗽、咯血,当时拟"颈椎病"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期刊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NDF)是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是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最主要的途径.GND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及促生长作用明显,是神经保护治疗帕金森病(PD)首选神经营养因子.而对GDNF信号转导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寻找参与GDNF信号转导通路的可能信号分子。
期刊
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主因"7 d前突发视物模糊、头晕、意识丧失1次,视物成双6 d"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7 d前晚间上网时无明显诱因突感视物模糊、变形,伴头晕及视物旋转,几分钟后意识不清,12 h后意识渐好转,视物成双,问话回答反应慢,不切题.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体检:血压95/6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可闻及3
期刊
背景:减缓帕金森病(PD)病程进展的治疗方法是PD研究领域中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方法:通过1项双盲临床试验对雷沙吉兰减缓PD患者病情进展的可能作用进行评价.人选1176例未经治疗的PD患者,随机分为2大组:(1)早期启动组2个亚组,分别口服雷沙吉兰1mg/d或2 mg/d,共72周;(2)延迟启动组2个亚组,前36周均口服安慰剂,后36周分别口服雷沙吉兰1mg/d或2 me/d。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2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无力伴酸痛13年,加重3年"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患者13年前于活动后出现右上肢酸痛,此后间断出现行走时右小腿紧束感以及与活动相关的右侧肢体酸痛感,一般休息2~3 d逐渐缓解.6年前逐渐出现活动中双上肢力弱,活动后酸痛更明显,未伴有肌肉痉挛性疼痛.3年前出现双上肢平举和抬腿费力、行走摇摆,下蹲后站起困难,行走不足500 m即感明显下肢酸痛而需要休
期刊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分子机制和致病基因尚不清楚.我们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的Asn563Ser多态及血浆可溶性PECAM-1(sPECAM-1)水平与ACI的关系。
期刊
目的 总结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我院收治的4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MRI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34~68岁,均为夏秋季发病;1例以腹泻起病,3例以头痛、发热起病;4例均有高热、精神异常;2例出现呼吸衰竭.实验室检查4例均有脑脊液白细胞升高,血清及脑脊液乙
例1患者男性,53岁,主诉"突然发生左侧全部手指、手掌和足部刺痛和灼热感"2d于2009年6月24日入院,体检:左侧全部手指、手掌和足部主观有刺痛和灼热感,针刺感及轻触觉消失,震动感减退,在活动时刺痛和灼热感加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