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镇:时光交错100年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哥华煤气镇依旧保持着二十世纪初的模样,红砖和圆石铺就着狭窄的街道,老式的瓦斯街灯、经历沧桑的欧式建筑、印地安人的杂货铺、画廊、咖啡馆、酒吧等浓烈的氛围和情调,站在全球唯一的以蒸汽为动力的大钟前,仿佛时光错置,回到古老的蒸汽时代。
  初来到煤气镇是十月份,秋季已至,它好像一个幽雅矜持的女子,安静地诉说着自己的忧愁。
  那个时候,这里多数是阴雨连绵的日子。当你擎着伞走在大街上,周遭的一切都是那么静谧,你只能听到雨水拍打地面的声音,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忧伤的情绪和迷离的东方元素,被雨水洗濯得发亮的街道诉说着时光的古老。这个被誉为温哥华发源地的煤气镇,其实只是个以2条横街和3条直街组成的三角地带,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却是温哥华著名的标志地区。
  煤气镇其实与煤气无关,“Gassy”只是19世纪在这里开了一个沙龙酒吧的男子的绰号,这也是温哥华最早的饭店。1887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经过此地,这里便成为前往加东的运输站,同时带动了此区的繁荣,旅馆、酒馆相继开张。淘金热兴起时,煤气镇更一度繁华,直到1912年,淘金热潮结束,温哥华市区才渐渐外移,煤气镇的风光也逐渐没落。1971年,卑诗省政府将煤气镇划为文化保留区,如今,煤气镇仍保留着古老的风貌,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铺着圆石的街道,露天咖啡座,以及古董店、精品店和餐厅。
  
  滴答了150多年的蒸汽大钟
  每一个来到煤气镇的旅人,都需要和一个大“家伙”合影留念,这就是全世界唯一的蒸汽大钟。
  这个位于煤气镇水街上的大钟,外形古朴素雅,高2米左右,四面有钟面,钟盘以下完全透明,可以清晰看见零部件的运作。虽然这里镇名的由来和煤气没什么关系,但这口大蒸汽钟却真的是用煤炭烧灼出的蒸汽作为动力的。大钟顶端有一大四小五个汽笛,每隔15分钟,它们就会惊天动地大叫上好一会儿,并喷射出蒸汽来;每逢整点则发出悦耳的音乐声;遇到上学、放学的钟点,还会模拟学校的号音。
  在大钟建造之前,当年的水街采用蒸汽集中供热,一条条供热管将中心锅炉产生的热蒸汽输送到各家各户。为了散去多余的蒸汽,人们不得不在街上开了3个散蒸汽口,可其中一个恰好位于最繁华的水街路口,既不雅观,也不方便。1854年,一个叫桑德斯的聪明人巧妙地利用这个散蒸汽口的废蒸汽,建成了这座世界上第一个的蒸汽钟。后来世界各国争相效仿,到19世纪末,全球建成的蒸汽钟多达百余座,号称“有煤气灯的地方就有蒸汽钟”。不过,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地的蒸汽钟就像原本随处可见的煤气灯一般,从人们的视野中一座座消失。如今煤气镇的这座蒸汽钟,也已成为世界上仅存的一座了。
  比起温婉惆怅的煤气镇,我更愿意将这座蒸汽钟形容成一位老者,虽然岁月已让它显得有些老态龙钟,喷射蒸汽有时不按钟点,音乐也显得有些断断续续、不成曲调,但工作了150多年后的他仍旧滴答行走着。透过透明机身,我能清晰地看到齿轮之间旋转的咬合,听着汽笛的鸣响,仿佛回到了蒸汽时代的欧洲。
  
  从容优雅的生活情调
  位于小镇Alexander Street和Powell Street交叉处有栋狭窄的三角建筑物——欧洲饭店。这是温哥华最早的三角窗式建筑,和市中心其它一栋栋高楼豪华饭店相比,欧洲饭店更显得古老矮小,不过其圆弧形的复古外观,倒是相当具有趣味性。在煤气镇发迹初期的欧洲饭店,可说是高级商业服务饭店。现今,虽照常营业,风光却不比往昔。饭店1楼设有餐厅及咖啡座,而对面就是著名的Gassy的雕像。
  在煤气镇,不要错过Gassy的雕像。雕工精细,主人公脚踩橡木酒桶,头戴西部皮帽,身穿皮夹克,好不威风!雕像下方的文字主要叙述煤气镇的历史和Gassy的生平,这也是了解小镇历史的最好“课本”。镇上历史古迹众多,枫树广场是Gassy雕像的所在地;而建于18世纪的狱卒广场(Gaoler’s Mews)则曾经是温哥华的第一座监狱。还有因曾建有众多屠宰点而得名的血腥巷(Blood Alley)、展出和出售因纽特雕塑和各种原住民艺术品的因纽特美术馆(Inuit Gallery)、女皇公园等知名景点。
  漫步在遍布各色店铺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品后面尽是店主热情的微笑,各种肤色的人群往来漫步,这里处处洋溢着闲适与平和。在一个街角,我发现了家古董杂货店,门口的招贴画满是神秘气息。店老板是个一看就让人想笑的老太太,很有趣,像个木偶似的,在凌乱的柜台前一动不动地专注于报纸。店里的东西很多,水晶球、木偶、招贴画、打字机、模型、烛台,甚至还有中国的娃娃,它们就那么随意的堆积摆放着,却让人感觉遍地是宝。我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地在店里泡了好久,久到店主终于开始注意到我的存在。老太太看我总看那些稀奇古怪的面具,随手拿起几个试戴,模样逗趣,我更是笑不可支。
  从店里出来,如同从旧时光里回到了现代。身边穿梭的俊男靓女,街角品咖啡的人群,三三两两的低声细语,还有淅沥沥的朦朦小雨……这处于时光错位中的悠然小镇,令我心生一种平静;有时,又有一种对旧时光繁华逝去的失落。而令人欣喜的是,这里并未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我忽然意识到,其实这就是温哥华,也正因为这个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的共融和并存,因为它的宽容、平和、安静、有序,令每个来此的旅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种舒适。
  小小煤气镇,百年的时光交错,从容优雅的生活情调。
其他文献
记者手记:山东工艺美院的博物馆前长久地停留着两只巨大的手,它们在玩一个所有80后都熟悉的旧时游戏——翻绳。走近看,它们是用农村最常见的藤条编制而成的,还被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它传达出的时尚色彩与人文气息,足以媲美北京798里各种奇奇怪怪的雕塑。而这个已经走进中国艺术品展览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参与其中的艺术家,都是山东最淳朴、最智慧、最手巧的农民。    风筝、土布、草柳编织、中国结、年
期刊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建筑,红色的旗帜,红色的星徽,血和火的颜色辉映着这方水土昨日的历史和今日的光荣。  红色,是这片土地炫目的色彩。  红色,是这里人们永远的图腾。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建筑,红色的旗帜,红色的星徽,血和火的颜色辉映着这方水土昨日的历史和今日的光荣。行走于江西广袤的大地上,探寻新中国的源发之地,不论是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还是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最不能
期刊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如果要勾勒江西的风韵,三种着色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是红色摇篮,这里是古色厚土,这里是绿色家园。因而赣地的美好,值得旅途的你一路为之跋山涉水。  莎翁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中,自然也有一千种江西的模样。在井冈山重走红土地,在景德镇闲逛古窑,在婺源重拾天然,在鄱阳湖观海天一色,在龙虎山叹锦绣山川……人们用眼睛和脚步做笔触,涂抹出心中独享的江
期刊
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燎原的“星星之火”,丰富的文学作品……重新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厚土,仿佛时光倒回峥嵘岁月,感受硝烟下的红色激情,体会这里深邃的井冈山精神。  独树一帜红色文化  中国名山,多具文化,或是深山古寺的宗教文化,或是文人骚客的名人文化,或是沧海桑田的地理文化,或是奇特风景的山水文化。井冈山,似乎不曾深蕴上述文化,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因蔽护弱小的红色武装,蕴藏点点革命星火,走出
期刊
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婺源是气象学那些枯燥数字最无可奈何的地方。婺源的四季皆美,就像被打翻的颜料桶,风情各有不同。  《婺源县志》里有一首有关“婺源物候”的歌谣:“立春,杨柳萌芽;惊蛰,桃李现蕾;春分,茶叶麟片张开,桃花红、李花开;清明,杜鹃花红,春笋出土;小满,枣花旺、苦菜秀,石榴花开;小暑,荷花开放;白露,桂花香;霜降,菊花黄;立冬,柳叶变黄。”  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婺源是气象学那些枯燥数字最
期刊
景德镇,抬头举目随处可以发现“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陶瓷以及与陶瓷相关的东西:那些造型各异的坯胎、光洁剔透的瓷片以及彩绘色料的芳香……  在黄山余脉之南麓,怀玉山峦的北坡,有一块被自北而南的昌江冲击出来的狭长平地,像个银锭状一样凹陷于山丘之间。这块盆地,就是后来孕育出闻名天下的瓷都的景德镇。    地下,一座庞大的陶瓷“宫殿”  景德镇曾名“新平”、“昌南”,北宋景德年间烧造宫廷用瓷时
期刊
只有到过江西,读过相关咨文之后,才会知道三清山和龙虎山,带给世人不一样的美。它们都是道教重地,都是景色迷人,都有很多解不开的迷。  在江西名山中除了庐山之外,需要见识真面貌的还有三清山和龙虎山。这两座山因其承载了独有的历史文化而名声大噪,他们已先后加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只有到过江西,读过相关咨文之后,才会知道三清山和龙虎山带给世人不一样的美。它们都是道教重地,都是景色迷人,都有很多解不开的迷。 
期刊
电影赋予大山一场旷世绝恋、一种别样的风情;而山也给电影特殊的荣耀:专门的宫殿,唯一的主人。  或许这是前世的缘分。  或许这是今生的约定。  有这样一部电影,它注定专为一座山而生,她的时尚、她的情怀唯有大山能懂;巍巍青山,为等待,亦静静伫立不变容颜;电影赋予大山一场旷世绝恋、一种别样的风情;而山也给电影特殊的荣耀:专门的宫殿,唯一的主人。这山便是庐山,电影便是《庐山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电影的
期刊
时间:2011年9月7日  地点:济南阳光壹佰美爵大酒店  记者手记: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们见到了济南阳光壹佰美爵大酒店的总经理杜伯乐,这个蓝眼睛、黄头发的瑞士男人一进门就用最灿烂迷人的笑容驱走了一室的阴霾。他说,他要做最有人情味的酒店。言谈间,温暖的笑容在唇边绽放,纯洁的光芒在眼里闪耀。不知怎么,我从心底相信,他一定做得到。  和济南阳光壹佰美爵大酒店的总经理杜伯乐的交流从一张椅子开始。  
期刊
江西书院几废几兴,却依旧矗立在时空激流中,碰撞智慧,传承思想,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读书时看王勃在《滕王阁序》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暗自思付只有江西才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现在想来,这对江西来说,可不仅是溢美之词。千百年来,江西人才辈出,陶渊明、王安石、朱耷、朱熹、文天祥等等,如颗颗耀眼之星散布在赣地名山大川……  600多年前的明朝,江西人还曾连续两次包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