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四大书院 ,书墨飘香诱千古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书院几废几兴,却依旧矗立在时空激流中,碰撞智慧,传承思想,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读书时看王勃在《滕王阁序》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暗自思付只有江西才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现在想来,这对江西来说,可不仅是溢美之词。千百年来,江西人才辈出,陶渊明、王安石、朱耷、朱熹、文天祥等等,如颗颗耀眼之星散布在赣地名山大川……
  600多年前的明朝,江西人还曾连续两次包揽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今天,当我们用探索的眼光审视跨越千年的种种文化印记时,那隐藏于深山乡野的一座座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豫章书院,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江西的书院堪称赣文化的库房,是江西古代文明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造就江西人才济济的关键所在。
  
  白鹿洞书院,穿透千年的呦呦鹿鸣
  江西四大书院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当属有“天下第一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它不仅位列江西四大书院之首,还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在庐山,清新自然的空气中总会弥漫着一股书香味道,这香味来自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这是个不能被中国文化人忘记的名字,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在时间的长河中,目送着萧条与繁荣,寂寞与辉煌的轮回。
  时光倒流一千多年,有位叫李渤的少年带弟弟来到这里隐居潜读。李渤饲养了一只白鹿,需购物品时,他就写张纸条,连同银两放在小竹筐挂在鹿角上,白鹿就会将主人需要的东西带回来,久之,人们管李渤叫“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出任江州刺史,在此修建了白鹿洞书院。
  说到白鹿洞书院,总也绕不过一个人,他就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先生。他到江西为官时,派人访查白鹿洞旧址,拨巨款重建书院,后又亲自担任洞主,为学生讲学,还制定了后来成为元、明、清朝代实施教育的共同准则《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为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书院前溪水中仍有朱熹亲笔题的“枕流”二字,溪水从大石上流过,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的意境。
  站在书院门口,凝神体会,会发现白鹿洞神韵其间,宛如有神奇字符绕人飞舞,令人心宁神淡,心潮却是起伏跌宕,心驰神往。千百年间,在五老峰下的密林深处,曾经有多少满腹经纶的学者踱步幽径冥思苦想;多少踌躇满志的学子踞坐石凳废寝忘食?在书院漫步闲庭或端坐石椅,呼吸氤氲之山气,静听中庭之落叶,手触斑驳之旧迹,心随潺潺之清溪,思接千年或放空脑海皆可尽享一时之妙也。
  
  白鹭洲书院,青山绿水世外之园
  今天,难寻一块给予灵魂宁静与安详的净土。而赣江水心的这个书院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洲上芳草如茵,树木葱茏,洲外双水夹流,站在高处鸟瞰,在水之湄的小洲,如同一颗翡翠镶嵌在山光水色之中。难怪大诗人李白在此诵吟“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南宋年间,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等6位儒学大师立祠建书院。白鹭洲由此出现“一林蕉雨分窗绿,四面书灯映水红”的胜景。1253年,文天祥就读白鹭洲书院;次年他被理宗皇帝亲自命为状元。同榜吉州进士三十九名,占全国录取进士九分之一,一时名震朝野。理宗皇帝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作为对书院的嘉奖,从此白鹭洲书院扬名天下。若干年后,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后英勇就义。白鹭洲山水同悲。游历过此处的人如此感叹:“白鹭洲书院,是一个可以让灵魂清肃的地方,文天祥英灵永存,这座庭院亦生生不息。”
  
  鹅湖书院,顿渐同归的碰撞之地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因山上有一湖叫鹅湖而得名。书院背山面畈,青峰环抱,田野农舍处处透着淳朴、自然、闲逸。行走其间,一幅“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山乡美图霎时跃入眼帘。
  鹅湖书院,因为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的一场辩论——“鹅湖之会”而名闻天下,“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在中国书院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后人在他们聚会的地方建祠纪念,名“四贤祠”。明代景泰年间,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
  与鹅湖书院渊源很深的还有宋代的著名词人辛弃疾。 他和陈亮的第二次“鹅湖会”,让鹅湖书院扬名历史。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诗人墨客前来寻踪探胜。辛弃疾是济南人,但长期工作、生活在铅山,最后也归葬于此。
  
  豫章书院,散落的书院文化
  豫章书院,始建于南宋时期,相传是南昌罗氏后人为纪念罗氏理学家罗从彦,弘扬儒道而建。因罗氏郡王豫章,故以堂号命名之。
  不过现在,提起南昌的豫章书院可能只有一声长叹了。书院的古建筑已经全部不存在了,只有十八中学校门旁还残存一块石牌,提醒着人们这曾是江西的第一大书院。幸好豫章书院还分散在全国其他各地,要体味豫章书院文化,可去广州豫章书院、贵州豫章书院等,散居各地的豫章书院,形成极具罗氏特色的“书院文化”。清康熙皇帝曾赐匾:“章水文渊”。豫章书院,在历史上曾获得极高的殊荣。
  悠悠千古岁月,江西书院几废几兴,却依旧矗立在时空激流中,碰撞智慧,传承思想,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其他文献
相信很多人都有骑自行车的经历。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海口市旅游委有关负责人身着休闲岛服,与广大市民一起骑上自行车,乘着夜色从西海岸观海台启程,行至张艺谋执导的大型演艺“印象·海南岛”海胆剧场,亲身体验海口“绿色慢行长廊”迷人的海岸线风光,宣告长达100公里的首期海口绿色慢行休闲系统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海口“绿色慢行”这一交通标志方式引入城市景观系统,从而成为中国目前首个将全市绿道慢行系统进行专项规划并将
期刊
记者手记:山东工艺美院的博物馆前长久地停留着两只巨大的手,它们在玩一个所有80后都熟悉的旧时游戏——翻绳。走近看,它们是用农村最常见的藤条编制而成的,还被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它传达出的时尚色彩与人文气息,足以媲美北京798里各种奇奇怪怪的雕塑。而这个已经走进中国艺术品展览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参与其中的艺术家,都是山东最淳朴、最智慧、最手巧的农民。    风筝、土布、草柳编织、中国结、年
期刊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建筑,红色的旗帜,红色的星徽,血和火的颜色辉映着这方水土昨日的历史和今日的光荣。  红色,是这片土地炫目的色彩。  红色,是这里人们永远的图腾。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建筑,红色的旗帜,红色的星徽,血和火的颜色辉映着这方水土昨日的历史和今日的光荣。行走于江西广袤的大地上,探寻新中国的源发之地,不论是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还是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最不能
期刊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如果要勾勒江西的风韵,三种着色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是红色摇篮,这里是古色厚土,这里是绿色家园。因而赣地的美好,值得旅途的你一路为之跋山涉水。  莎翁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中,自然也有一千种江西的模样。在井冈山重走红土地,在景德镇闲逛古窑,在婺源重拾天然,在鄱阳湖观海天一色,在龙虎山叹锦绣山川……人们用眼睛和脚步做笔触,涂抹出心中独享的江
期刊
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燎原的“星星之火”,丰富的文学作品……重新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厚土,仿佛时光倒回峥嵘岁月,感受硝烟下的红色激情,体会这里深邃的井冈山精神。  独树一帜红色文化  中国名山,多具文化,或是深山古寺的宗教文化,或是文人骚客的名人文化,或是沧海桑田的地理文化,或是奇特风景的山水文化。井冈山,似乎不曾深蕴上述文化,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因蔽护弱小的红色武装,蕴藏点点革命星火,走出
期刊
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婺源是气象学那些枯燥数字最无可奈何的地方。婺源的四季皆美,就像被打翻的颜料桶,风情各有不同。  《婺源县志》里有一首有关“婺源物候”的歌谣:“立春,杨柳萌芽;惊蛰,桃李现蕾;春分,茶叶麟片张开,桃花红、李花开;清明,杜鹃花红,春笋出土;小满,枣花旺、苦菜秀,石榴花开;小暑,荷花开放;白露,桂花香;霜降,菊花黄;立冬,柳叶变黄。”  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婺源是气象学那些枯燥数字最
期刊
景德镇,抬头举目随处可以发现“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陶瓷以及与陶瓷相关的东西:那些造型各异的坯胎、光洁剔透的瓷片以及彩绘色料的芳香……  在黄山余脉之南麓,怀玉山峦的北坡,有一块被自北而南的昌江冲击出来的狭长平地,像个银锭状一样凹陷于山丘之间。这块盆地,就是后来孕育出闻名天下的瓷都的景德镇。    地下,一座庞大的陶瓷“宫殿”  景德镇曾名“新平”、“昌南”,北宋景德年间烧造宫廷用瓷时
期刊
只有到过江西,读过相关咨文之后,才会知道三清山和龙虎山,带给世人不一样的美。它们都是道教重地,都是景色迷人,都有很多解不开的迷。  在江西名山中除了庐山之外,需要见识真面貌的还有三清山和龙虎山。这两座山因其承载了独有的历史文化而名声大噪,他们已先后加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只有到过江西,读过相关咨文之后,才会知道三清山和龙虎山带给世人不一样的美。它们都是道教重地,都是景色迷人,都有很多解不开的迷。 
期刊
电影赋予大山一场旷世绝恋、一种别样的风情;而山也给电影特殊的荣耀:专门的宫殿,唯一的主人。  或许这是前世的缘分。  或许这是今生的约定。  有这样一部电影,它注定专为一座山而生,她的时尚、她的情怀唯有大山能懂;巍巍青山,为等待,亦静静伫立不变容颜;电影赋予大山一场旷世绝恋、一种别样的风情;而山也给电影特殊的荣耀:专门的宫殿,唯一的主人。这山便是庐山,电影便是《庐山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电影的
期刊
时间:2011年9月7日  地点:济南阳光壹佰美爵大酒店  记者手记: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们见到了济南阳光壹佰美爵大酒店的总经理杜伯乐,这个蓝眼睛、黄头发的瑞士男人一进门就用最灿烂迷人的笑容驱走了一室的阴霾。他说,他要做最有人情味的酒店。言谈间,温暖的笑容在唇边绽放,纯洁的光芒在眼里闪耀。不知怎么,我从心底相信,他一定做得到。  和济南阳光壹佰美爵大酒店的总经理杜伯乐的交流从一张椅子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