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雷欣法则的原理及其在货币史不同阶段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格雷欣法则,一直以来是经济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先对格雷欣法则的概念进行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史例对格雷欣法则成立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其在货币史不同阶段中的运用进行研究、论证。
  【关键词】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货币史;铸币体系
  一、引言
  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此现象为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被广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二、格雷欣法则成立的条件及相应史例
  格雷欣法则的成立有其特定的条件,并且,在货币的发展史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作证条件的充分性。
  1.条件一:经济中存在两种货币——劣币与良币,并且市场上存在对货币品质信息的不对称。
  良币和劣币的区分可能来自使用磨损或认为刮削带来的金属含量的不同;可能来自政府为攫取“铸币税”而有意发行的不足值货币;也可能来自政府在金银复本位制下人为确定固定的兑换比率。
  我们如今所使用的硬币,在外圈圆环上有许多垂直的刻线,这个设计不是为了防滑,而是古时防止刮钱的设计流传至今;同样的道理,在货币史上,中世纪铸造钱币的技术不够好,金银币质又软,很容易用刀子从边缘偷刮一小块,俗称“让钱流汗”;远程贸易发达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铸的金银币在各地流通,就出现专业的银钱兑换业者,一方做兑换业(甲乙丙丁各国的钱币互换),二方面做汇票兑现业务,缺德的银钱兑换业者三头赚:一方面赚兑换手续费,二方面赚汇率差价,三方面收到优质良币后,晚上就让钱流汗,然后把被“剥削”过的钱(已从良币变为劣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银钱兑换业者,对哪个钱是良币哪个钱是劣币,当然一目了然,但非银钱专业的商人与百姓,在不知情或被矇蔽的情况下,就收下劣币在市场流通;日子久了被骗的人多了,铸币者就在钱币设计垂直小线,防止让钱流汗。
  2.条件二:(政府规定)劣币与良币按同一价格交换,即二者购买力相同
  这也就是说,如果有几种币值的铜元币例如50元,20元,10元)同时在市面流通,各自的成色不一,含铜量也和面值不成比例,但政府却规定铜币的购买力依面值而定;这时就会发生格雷欣法则:人们会把成色好的铜币留在手边,把成色差的钱币花掉;如果每个人都这麽做,市面上就会充斥劣币,良币被藏起来,在市面消失了。
  历史上就有鲜明的例子肯依论证此观点:例如在晚清时期,铸币权不在中央而在各省,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立刻掌握大铸铜币的机会而牟利,其简要过程如下:(1)铜币的购买力(相对于白银)上升,所以只要能铸出铜币,民间就有需求;(2)为了大赚一笔,新铸的铜币会保持原有面值,但减少成色(含铜量);(3)财政困难的甲省,会去搜购含铜量较高的乙省铜元,熔化后铸出成色更低的铜元来牟利;(4)民间自然会把成色较好的铜币留下,把烂钱用出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5)各省竞铸铜币,但是铜币却越铸越小,其成色也越铸越差;到了清末,情况严重到抓一把铜币撒到水缸内,它们竟然轻到会漂浮起来,这令人大为惊讶;格雷欣法则当时已经明显到这个程度,这就昭示着大清王朝即将灭亡。
  3.条件三:货币供求出现不均衡
  良币被驱逐的一种流向是被人们储藏,而货币供求出现不均衡是货币被储藏从而退出国内流通的条件。
  4.条件四:国际收支出现不均衡现象
  良币被驱逐的另一种流向是被人们出口到国外,而国际收支出现不均衡是货币被出口从而退出国内流通的重要条件。
  例如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列强强行打开,由于列强的倾销,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逆差严重,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荒,造成“银贵铜贱”的局面,因此铜币这种劣币就在国内市场大量流通。
  三、格雷欣法则在货币史不同阶段中的运用
  1.金银复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
  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国家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此时该国有两种法定货币,它们的比价通常固定;此时,格雷欣法则就表现为一种货币驱逐另外一种货币。
  我们不妨做出下列假设:假设一个小国实行金银复本位制,世界市场上兑换比例是15:1,那么该国也将兑换比例定为15:1;这样,银币价值就会被高估从而它成为劣币,这时黄金的出口会十分有利,这种格雷欣法则会使该国变为银本位制;然而若将该国兑换比例定为16:1,那么白银就会大量输出,该国就会变为金本位制。
  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格雷欣法则
  (1)纸币对金属货币的驱逐是一种进步
  银行券出现之后成为金属货币充当交易媒介职能的替代物,这种驱逐使货币制度最终发展到如今的信用货币阶段,这是一种更新换代、一种进步。
  (2)在完全信用货币制度下格雷欣法则消失
  在当代经济中,由于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其本身没有价值,所以因为其磨损、毁坏等因素形成的“劣币”不足以驱逐新币,而政府超发纸币也只是会带来所有货币购买能力的下降,从而也不会出现一种货币驱逐另一种货币的现象;不过人们在使用纸币时,会有“格雷欣情结”:总是倾向于把旧钞票先花出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格雷欣法则具有丰富的经济意义且在货币史中的运用广泛,值得学界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六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第1版)
  [2]赖建诚.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的原理与史例[J].历史月刊,2009
  作者简介:
  郭雨萌(1993—),男,汉族,河南省新乡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其他文献
知识与德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乃是宋明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我们认为,王阳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带有余英时先生所说的反智识主义的倾向。本文试图对这一倾向产生的理论基础、表现及其
建筑工程中放样问题每一位工人都会遇到,如何能精确的把握图纸上的比例等测量精度问题,是目前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放样方法,会遇到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强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基本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因此,面对财务管理的新变化,事业单位应该摒弃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方式,对财务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不断的通过现代化手段与管理制度来丰富自身会计内部控制。这不但是顺应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加快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逐步规
一、宝坻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一论断明确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十七大报
当代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经济时代的环境影响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逐渐从“人治”转变成为“法治”。在经济诱惑巨大的当代,不少国家频繁爆发商业丑闻,严重影响
通过对西方文论史的扼要历史回溯,指出作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是从来有自,它是浪漫主义运动高扬作家主体的产物.20世纪的新批评、结构--后结构主义文论对浪漫主义运
2009年秦皇岛港煤炭年吞吐量已达到2.02亿吨。据悉,这是该港自2007年以来煤炭年吞吐量第三年超过2亿吨。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近年来.我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大连作为中国最具开放程度的城市之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并带动了
在医院的日常诊疗和科研等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各种固定资产。但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少医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新医院会计制度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
本文试图对经济改革20余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由于收入分配问题涉及面广,本文只集中考察收入分配变化的一些重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