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资源 实施审美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u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自然美;理解文本,体验社会美;拓展文本,欣赏艺术美;利用习作,创造表现美。通过美育教育,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自然美;理解文本,体验社会美;拓展文本,欣赏艺术美;利用习作,创造表现美;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美育;领略;体验;欣赏;创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这句话说明了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善恶美丑,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 走进文本,领略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其内容并不缺少美育因素,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因势利导,加以应用。以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
  1. 用朗读唤起审美意识。例如:“我看到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一句,指导学生用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受到大海汹涌澎湃的动态美;“我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一句,则用轻柔的声音读,让学生感受到西湖那种恬静淡雅的美。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读起来有节奏,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2. 用想象激发审美情趣。在学习桂林的山的特点时,作者把山比喻为“老人、巨象、骆驼”,这时,指导学生品读想象,这些山还像什么?从而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山、水、雾、船”的桂林山水图,浮现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动态画面,逐步把学生的思维从文中引出,拓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既激发起学生发现美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 用图片深化学生美感。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的一幅幅风光绮丽、如诗如画的图片。这些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理解文本,体验社会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细节,精心设计,让学生体验社会美。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呢?
  1. 结合课文创设美感情境。如《长城》一文,为学生展示一个美丽的人间奇景:崇山峻岭之间,巨龙蜿蜒盘旋,雄伟壮观。可是长城让我们一代代人歌颂铭记,还因为它所承载的历史: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它一次次地抵御了入侵者,它是中华民族英雄历史的见证者。但是也应该看到,长城的修建,凝聚着我国多少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这样,在对长城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景美,历史及人文因素更美。
  2. 分析课文重点句段的美感因素。以《搭石》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看得见的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听得见的美: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看不见的美: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教学时学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会感悟和谐、平凡的社会生活美。
  3. 让人物心灵美陶冶学生。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主要通过心灵来体现。以课文《穷人》为例: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这件事安排在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本来就有五个孩子,她勤劳操持,丈夫早出晚归,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渔,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然而他们仍然决定收养两个孤儿,那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这样就让学生受到心灵美的陶冶,去传承心灵美的品格。
  三、 拓展文本,欣赏艺术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认知所限,对教材的理解并不深入。作家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表现出的艺术美的形象,学生不能有清晰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拓展。
  1. 图文对照欣赏美。如《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面部表情的部分找出来,对照课文插图,欣赏蒙娜丽莎那有时舒畅温柔,有时略含哀伤,有时十分亲切,有时十分矜持的,令人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的微笑,从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 剖析语言解析美。如《晏子使楚》一文,楚王三番五次对晏子进行人身、人格侮辱,晏子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清晰的条理和严密的推理使人折服,结果楚王自取其辱,不得不尊重晏子了。通过剖析晏子充满理性的语言,使学生兴味盎然,从而产生严谨而愉悦的美感。
  3. 想象意境感受美。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导学生想象:农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林间倾泻下来,听山泉在岩石间潺潺流淌,好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样,诗句中的美妙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四、 利用习作,创造表现美
  培养学生让他们会表现美,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黑格尔说:“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因此在作文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1. 走进生活 亲身体验
  我班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习作,题目是《难忘那痛》,内容写的是自己的爷爷去世时的情景。文中写到在和爷爷的遗体告别时,奶奶相依相随一生痛失伴侣后孤苦无助;姑姑想继续聆听父亲教诲,却未来得及实现,哭得撕心裂肺;叔叔想尽赡养孝心而不能,更是悲痛欲绝。读她的习作,讓人仿佛身临其境,深深为之动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写出亲身的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就能做到以情感人。
  2. 走进心底 辞以情发
  有这样一件事:我班上有个学生,写作水平很糟糕。但是在一次片段描写练习中,他却把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把老师勃然大怒时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当众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评议,把老师刻画得像不像、真不真?表达的情感是喜欢,还是讨厌?我真诚地告诉孩子们:老师宁愿听到一句真话,也不愿听千句假话,真情实感就是美。从这以后,孩子们的习作水平便在老师的鼓励中逐步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是多方面的,运用不同方法,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风光、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影响、感染、陶冶他们,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艳.让美育与生命成长相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08.
  [2]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杨福学,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課改的浪潮席卷全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淘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方案在各地开始实践。在各地破旧出新的改革中,产生了一些差异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中实施差异化目标及在练习中实施差异化作业是这些模式主要特点,但对差异化教学进行准确评价是对差异化教学长足发展的必要保障。这样,针对差异化教学,提出了对教学实行动态评价的要求,并以此对教师的教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诵读得法,有助于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在学生反复诵读,深入诵读基础上,学生用积极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优美的节奏中感受中华古诗词之美,在学习和诵读中意领神会,得到美的语言的熏陶,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意境,积累语言,学会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诵读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节奏;韵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开始广泛推广于各科课堂。通过突破课上与课下的活动,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本文对互联网 时代下农村小学语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及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希望能构建新的视角,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互联网 ;教学模式;研究;实践  教育信息化时代,需要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遵循先进的教育理
摘 要:全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也为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养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增设了老年护理专业,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培养出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同学,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差强人意,所以应转变教学方式,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更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本文将对体验式教学在老年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体验式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育活动能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  关键词:美育;人;全面发展  美育不仅仅是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产生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并获得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进步。美育不仅着眼于美的领域,而且可以把美
摘 要:素质教育目标下,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结合,是相互补充,互为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德育教育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将两者巧妙融合,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是熏陶学生的品德,陶冶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化解内心矛盾,减小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德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高职院校也迎来了发展的微时代,在此背景下怎样去做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所有辅导员都需要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应对挑战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更好地落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一、 微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较大,但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及教学方式的制约,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阅读技巧的掌握。为了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及对策,笔者针对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