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转基因婴儿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批转基因婴儿的降生,让世界为之侧目,也为不孕不育夫妇和有基因缺陷的人们带来希望。这不是传言中的“人兽胚胎”,而是一项辅助生殖技术的试验。但伦理压力和技术风险也为此带来了阻力。
  尽管转基因技术近些年来在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人自身上,基本上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大陆”。不过,也有研究人员和机构突破禁区。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宣布,已有30名转基因婴儿在实验室顺利出生,他们是经过一系列实验后降生的世界首批转基因婴儿。
  一个婴儿携带3位“父母”的基因
  在这些婴儿中,有15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圣巴拿巴生殖研究所,这项研究已历时3年,其中有两个1岁大的孩子进行了遗传指纹鉴定,结果明确这两个孩子从3个成年人——两女一男——那里获得了遗传基因。由于在基因修改过程中,孩子继承了额外的基因,他们将来也能把这些基因传给自己的后代。
  由于生下这些孩子的母亲都存在生育问题,因此她们接受了来自其他女性的基因捐赠。而这些来自外部的基因被注入她们的卵子以帮助受精怀孕。
  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该项试验只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的试验,也是一种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新庆表示,这种治疗方式是将一些来自外部的功能基因转移到有基因突变的精子、卵子或者早期胚胎内,并让功能基因表达特定的性状,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而能够为生殖医学服务。
  国家计生委原专家委员、人口学家梁中堂对这项技术的使用一直持有积极的态度,他认为,这种生殖辅助技术未来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个人的认可和接受,我们人类的发展迟早也会走到这一步,这是人类自身生产的必然要求。
  干预生殖细胞是把双刃剑
  梁中堂表示,从生育上讲转基因技术除了可以去除一些有害遗传基因,还可以应对不能生育和不愿生育的一些挑战。对于存在生育障碍的人群而言,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他们的生育难题,而在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由于不少成年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人口的生育率越来越低,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告急的局面,而转基因技术可以缓解这种局面,将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人口自身的生产从体内生产转向体外生产将会成为一种必然。
  让很多人感到担忧的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的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它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后代不再患同样的遗传疾病,但干预后代基因的做法也具有巨大的风险,一旦干预失败,这种“医源性的伤害”也会遗传下去。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均严格限定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例如,英国的人类受精和胚胎管理局规定:操纵生殖细胞系基因的做法不得在临床开展。
  最大压力来自伦理
  不过,当前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的最大压力不是来自技术风险,而是伦理。梁中堂告诉记者,多年来有很多人一直在从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反对该研究,反对利用人进行转基因实验。反对者认为,如果允许转基因技术在人类自身进行研究和实验,就会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最终让该项技术泛滥成灾从而给人类自身带来厄运。
  控制英国辅助生殖技术的人类受精与胚胎管理局(HFEA)的发言人就向媒体表示,“我们不会允许使用这项技术,因为该技术涉及生殖细胞的改造。”
  但该领域也有很多支持者的声音,在国内也不例外。张新庆表示,如果排除宗教信仰、主观好恶等因素,仅仅从医学进步的视角看,在严格监管和伦理审查的前提下,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可以在实验动物上开展,当确实证明安全有效后,可以在临床上做试验。
  谨慎前行好过断然禁止
  允许人类进行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的疗观点,也得到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泽广的认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人类如果在安全性方面能够得到保障,就应该允许进行科学实验,唯有进行实验,人类的生物医学技术才能够变得更加先进,也才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比如困扰我们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疾病就能够找到彻底的解决方案,如果在前途不明的情况就断然禁止相关实验,就会将该项技术进步的道路堵死。
  韩泽广也表示,为了保障充分的安全,凡是应用于人类的转基因技术都应该首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并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估,在得到充分的安全性保障以后,才能在人体进行相关临床试验。
  韩泽广透露,其实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在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血友病治疗的实验。据了解,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一旦出血便流血不止,危及生命,因为病人体内缺少一种叫8因子的凝血因子。一些研究人员,如果采用转基因技术,解决人体内的这种缺陷,就可以彻底解决血友病的治疗难题。不过韩泽广说,截至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内还处在动物实验的阶段,在未来成熟以后将会应用于人类治疗。
  尊重自然规律是前提
  梁中堂表示,尽管现在很多国家以及一些个人反对转基因技术在人类自身的应用,但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对人类转基因科学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很多人的认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伦理道德的标准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如果它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了,有谁或者是哪个国家还能够阻止得住呢?”梁中堂说。针对现在很多人对转基因人技术滥用的一些担忧,梁中堂表示,现在很多人描绘的东西,例如“兽人”还只是一种设想,将来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人类必然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利用法律手段确定相关研究的范围、责任以及违法的后果,就会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张新庆也告诫说,现在人类对各种辅助生殖技术的使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辅助生殖只是解决人类自然受孕过程遇到的问题的技术手段,不能过分依赖。因为人类的生儿育女距离人类自身的性行为生殖越远,遭遇的伦理问题就会越多。
其他文献
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7月14日随母船“向阳红09”船抵达青岛,停靠在中苑码头锚地。青岛边检、海关等部门工作人员将乘交通艇赴锚地为科学家及船员办理入境通关手续。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透露说,目前,发改委已经批准立项,为蛟龙号建造一艘全新的工作母船,我们期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来。当“蛟龙”号结束3年的试验性应用阶段后,可以正式交付到新的工作母船上使用
期刊
电子眼、热成像、红外线……能用的高科技几乎都用上了,目的只有一个——保护置身田野的帝王陵。去年以来,为了应对盗墓贼,陕西省酝酿为省级以上田野文物安装高科技保护装置,如今,泰陵和建陵已经安装完试运行。  近日,记者对安装监控设备的田野王陵进行了探访。未料一靠近石刻,就被报警声所惊。有了这些高科技守护,千年帝王或许会“睡”得更安稳。泰陵文管所工作人员赵建斌说,此次安装的摄像头共有57个,其中包括360
期刊
盛夏之时,到访陕西省神木县红碱淖风景区的游客一天最多时达4000多人次,较往年大幅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红碱淖的水位每年急速下降,水面越来越小,人们担心红碱淖将消失在大漠中,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可近年来,红碱淖附近的煤矿开采加剧,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暗河,导致红碱淖水系进入煤矿采空区
期刊
12月14日,铁道部宣布京广高铁12月26日全线贯通,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最快的一趟全程只需7小时59分。  据了解,京广高铁北京到郑州段已经完成开通运营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将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并与此前已经开通运营的郑州到武汉段,武汉到广州段连接,实现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至广州段高速铁路全线贯通。  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广州至北京有三趟车,除了一趟是从深圳北站始发
期刊
记者17日从教育部获悉,我国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录完毕。国家将采取校企结合培养的方式,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所涉及的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生物与医药等4大板块培养领军人才。  据了解,工程博士是一种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中的工学博士属同一层次,都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清华大学等25个学位授予单位作为首批招收培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首届工程博士报考人数达581人,共
期刊
记者16日从中科院获悉,经教育部批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其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权等基本属性不变,现有的法人地位、行政隶属关系、人员编制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不变。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名称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中“研究生院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的规定不符
期刊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有许多登山者都把它作为自己的攀援目标,为了使登山者有个落脚的地方,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上近日新开了一家旅馆,外形如同机舱。它一半探出山崖,令人不禁担心在里面走动是否会令旅馆失去平衡,跌落山涧。旅馆中白色和红色的金属舱可以容纳12名穿越致命山脉勃朗峰的疲惫登山者。它包括木制双层床,一间厨房,饭厅,存放架,以及一间可以观赏Frebouze冰川壮丽景色的客厅。这间旅馆的
期刊
在北京,有众多的自动售水机散布在各个街道和社区之中。“1块钱可买5升活净水,做饭、洗菜都用得起”“售水机中的水比自来水健康,比桶装水便宜,可以直接饮用……”  7月1日,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在全国强制实施,但水质达标情况仍旧不容乐观。有媒体披露,住建部水质中心2009年的城市自来水水质普查数据显示,不合格率可能接近一半。该文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而就在消息出现后不
期刊
在5月份就需要使用空调的杭州市,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却能等到最热的7月份才需要开空调,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独特的建筑结构,配上10项低碳技术,组成了低碳科技馆的“低碳经”。  7月18日上午9时,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下文简称“低碳科技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外观酷似“金元宝”,拥有108件创新展品(展项)的科技馆,在经过7年多的筹备和建设之后,以中国第一家低碳主题的大型科
期刊
全息投影摄像机、管理旅行日程的腕带、气味打印机……7月11日,来自“第六届索尼学生设计工作坊”的六件概念作品模型在北京朝阳公园索尼探梦科技馆亮相。从2006年至今,学生设计工作坊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今年的设计主题是“旅·乐”。在400多个方案中,以下6个项目脱颖而出。  记录气味的打印机  旅行各地,品尝美食的时候,可利用Food Printer(作品名)将美食拍照打印成明信片,再通过抽气筒抽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