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学到某种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形成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具有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无疑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无疑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但囿于现实的教育体制、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桎梏人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上述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钱学森之问”就是对这种教育现实、教育结果的最直接的反映。教育者只能戴着思想的镣铐在刀刃上跳舞,退而求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培养受教育者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上,可以从下列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当然还可以从其他更多的途径进行训练。
  1.从建立概念(或命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勾股定理》、《3.1勾股定理证明》的教学中,通过画图,用三个正方形面积来验证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个正确的命题:勾股定理,而后介绍公元前1000多年前《周髀算经》记载的“勾三股四弦五”的结论。此时可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来思考:对勾股定理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举数例如下:
  (1)中国人老早就发现了勾股定理,那么外国人有没有发现勾股定理?如发现了,最早是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这个问题如何解答呢?咨询、查图书资料、网上搜索……)
  (2)勾股定理有哪些应用呢?(求边长、计算、证明其他命题、图案设计、列方程……)
  (3)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咨询、查图书资料、网上搜索……几何的、代数的、三角的、面积的、向量的……多种方法)
  (4)到目前为止,勾股定理有多少种证明方法?(咨询、查图书资料、网上搜索……)
  (5)勾股定理有逆定理吗?如有,如何证明它?
  再如,学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之后,接着就建立勾股数的概念,可以要求学生对勾股数可提出哪些问题呢?举数例如下:
  (1)填空:
   32+(  )2=52,   (  )2+62=102,52+(  )2=132, 52+(  )2=182,
  72+(  )2=252,  92+(  )2=412,722+(  )2=972,902+562= (  )2。
  从32+42=52及上面的练习可知:至少有一组勾股数3、4、5,即勾股数是存在的。那么,勾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能不能建立公式求勾股数?
  (3)勾股数与直角三角形是什么关系?
  (4)古人是怎样发现勾股数的?
  2.从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仍然以勾股数概念的建立为例,给出下列问题:
  n是大于1的正整数,下列三个数n2-1、2n、n2+1是不是勾股数?
  自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这三个自然数是不是勾股数,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三个自然数是勾股数。于是,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去探究、去提出问题:
  (1)设自然数k,这三个数的k倍k(n2-1)、k(2n)、k(n2+1)是不是勾股数?如何判断呢?(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由勾股数的定义去判断出,由一组勾股数就可以得到许多组勾股数)
  (2)n取不同的值,就得到不同的勾股数,是不是就求出了所有的勾股数?(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勾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怎样用有限去表达无限)
  (3)这三个数是怎样得到的?(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探求发现这三个数的途径)
  3.从命题的证明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如图:AD为△ABC的高,∠B=2∠C,
  用轴对称图形说明:CD=AB+BD。
  给出如下解答:
  (1)如图,在CD上取一点E使DE=BD,连结AE;∵AD⊥BE,
  ∴AB=AE,∠B=∠AEB,
  而∠AEB=∠C+∠CAE,
  所以∠B=∠C+∠CAE;
  又∠B=2∠C,
  ∴2∠C=∠C+∠CAE,
  ∴∠C=∠CAE,∴AE=EC,
  ∴AE +BD=DE+EC,
  即AB+BD=DC。
  (2)上面的证明有没有错误?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有没有漏洞?如果有的话,在哪里?
  在进行全方位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中国梦的21世纪,培养不出有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就不能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建设者,是与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格格不入的。因此,要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精神,多元生活,为培养未来的建设者提供自由的空气、精神的土壤。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考试是评价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阶段学习情况的必要手段,一直备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作为考试的基础——命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研究更是不胜枚举,其间自然不乏许多真知灼见。但笔者偶然间看到的一则以幽默故事形式出现的命题,却给人以启迪。  这是台湾某高校的历史考题:  1.为了救爱妾而引清兵入关的明末将领为:  A.吴一桂 B.吴二桂 C.吴三桂 D.吴四桂  2.承上题,其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小儿常见病,经腹股沟部小切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常规腹股沟斜疝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手术疗效相同,且小切口手术具有损
一、教师要强化学习目标意识  教师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制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教学过
插图是教科书中的图片、图标等一类的总称。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带有插图的教材的效果要优于学习纯文字的教材。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也是生物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简洁等特点,是直观教学重要的体现形式。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在情景创设中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置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伤后半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