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与绽放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碉楼依旧守望这片热土,传统的羌绣盛放出别样的花朵……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历经时间的锤炼,羌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在经历地震大难后的今天,古老的碉楼依旧守望这片热土,传统的羌绣盛放出别样的花朵,感恩也是这里永远的铭刻。
  羌寨的千年守望
  在汶川,有一群住在云彩上的人,他们在那儿劳作、在那儿繁衍、在那儿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那儿就像世外桃源一般,远离世间喧嚣,宁静、悠远。那儿是坐落在岷江西岸海拔2170米的布瓦羌寨。“布瓦”在羌语里的意思就是“住在云彩上的人们”。
  这座云彩上的寨子,在汶川县城就能望见。一问起这座寨子,当地人就热心地指给我们看,“看到没,山边上的碉楼,那儿就是布瓦”。远远望去,千年碉楼无声地凝望着奔流而去的岷江水,静默地注视着我们脚下这片浴火重生的热土。
  进寨的路依山而建,我们驾车在“之”字形的盘山公路上缓缓而行。一路上,碉楼时现时隐,羞怯得像个小姑娘,我们还来不及将她看仔细,就又隐没在了大山背后。
  布瓦寨与其它羌寨不同的地方在于,布瓦寨的碉楼及住房都是用黄泥修葺而成,其它羌寨则多以石片堆砌。在四川境内,布瓦是仅存的一处拥有黄土碉的老宅子了。布瓦黄土群碉,现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有4座,时光连绵2000多年。
  保持着最初的容貌,古朴的“泥土黄”是寨子的主色调,与碉楼遥相呼应,共同述说着这座千年古寨的前世今生。
  在完好的碉楼之下,抬头仰望,碉楼似有冲破云霄之势。建于明代的这座27.5米高的碉楼,最初是作战争之用,随着硝烟的消逝,碉楼已经退却了往昔的强悍,像一位历经千年的守护者,将往昔战争的残酷消解在过去,将地震的无情埋于记忆,将众多羌族儿女对新生活的美好期望铸造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风徐徐,挂在碉楼四角的铜铃“叮当”作响,响声回荡在整个山谷,最后渐行渐远。这是碉楼的轻声诉说,这是碉楼的坚定誓言。千年时间,弹指一挥,坐看千年的碉楼会继续守望羌寨,继续守护羌族儿女,继续经历下一个千年。
  手指间开出的花儿
  羌绣是羌族儿女艺术及智慧的结晶,作为羌族妇女服饰、头帕、鞋面上的绣品,羌绣曾经默默隐藏于深山,“5·12”大地震也几乎毁灭了羌绣。而今,经过五年的发展,羌绣从发掘抢救到美丽绽放,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从单纯的绣头帕绣鞋面到绣香囊绣包包,成为四川传承民族文化的又一代表作。
  羌绣中,以花为图案的就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团花”和“羊角花”。飞针走线,专心致志,绣娘夏高珍正在绣“团花”,“一般绣团花得要十来天,复杂图案可能要绣两三个月。”夏高珍边绣边讲述自己学羌绣的心得。
  今年41岁的夏高珍,原住在半山腰,地震造成她家的房、地都没了,随后,他们被整体安置在映秀镇。夏高珍说:“当时什么都没有,我又没一门能挣钱的手艺。”为了能养家糊口,夏高珍参加了羌绣培训。免费学习一个月后,她成为羌寨绣庄的一名绣娘。“公司免费对学生进行初、中、高级的羌绣培训,合格的人员进入公司,正式成为绣娘。”现在她每月能为家庭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羌寨绣庄负责人袁明芳说:“绣庄解决了很多妇女找工作的问题,又为羌绣找到了很多继承人,不用担心这门技艺会失传了。”
  地震后,四川对羌绣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予以发掘抢救,并聘请羌绣能手传承技艺,组建公司推出绣品。各级党委、政府设立专门机构,采取“培训学校+羌绣公司、羌绣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近万名妇女就业。
  震后重生的新羌绣,发扬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让羌绣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以前的羌绣用‘彭启线’来绣,这种线绣出来的作品相对比较粗糙,光泽度也不好,现在由于市场的需求,已经改用丝线来绣,虽然更费时间,但是绣出来的成品更精致,而且光泽度也更好。”袁明芳介绍道。
  突破题材的局限,羌绣也开始涉足挂画精品:山川河岳、古典仕女、各式动物等,甚至像布瓦羌寨这样的特色建筑也成了绣娘的作品。羌绣产品已经摆脱过去只做鞋垫、头帕的传统,既有老传统又有新创造。光鞋类产品就分好多种,传统的云云鞋、摩登的高跟鞋、精美的居家拖鞋。
  现在,整个汶川大约有2000多名绣娘,她们有娴熟的羌绣技能,不断创新羌绣艺术,用一双双巧手绣出美好新生活,用一幅幅羌绣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针线交织间,编织的也是她们追求美好新生活的中国梦。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青山绿水,烟雨朦胧中,一栋栋三层联排小洋楼鳞次栉比,这是崭新的映秀镇。五年前,来自广东东莞的援建者们克服余震、飞石、泥石流等种种危险灾害,进入满目疮痍的映秀镇;五年后,田园式的新映秀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如今的映秀镇流淌着东莞的“血”,映秀镇主干道以“东莞大道”命名,这是为了记住东莞的“雪中送炭”。陆续映入眼帘的“长安居”、“东莞援建爱心路”等指示牌不断提醒着人们,这座小镇与千里之外的东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长达两年多的援建中,很多援建者成了“抛家弃子”的“冷血”战士。有些援建者因为工作需要,而未能陪伴亲人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有些则是将丈夫、父亲、儿子的身份“丢弃”,在汶川一待就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将自己满腔的热血、澎湃的激情都洒在了汶川,他们俨然成了汶川的“儿子”。
  面对大爱无疆的援建,百姓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于援建方的感恩情,“映莞饭店”、“东莞旅社”等招牌是映秀镇特有的一道风景。映秀百姓最常说的话是:“我们感恩广东,我们感恩援建亲人。”在广东援建方完成援建工作离开汶川的时候,许多百姓自发为他们送行。为他们戴上洁白的哈达,送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为他们唱一首践行歌,送上自己的不舍。送行队伍中的老妈妈拉着援建亲人的手,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念叨:“以后要经常回来耍,经常回来看看。”他们以自己最朴实的方式感恩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洒下过汗水的人……
  “多谢了,多谢广东亲兄弟。我今没有好诗句,只有山歌。多谢了,千里驰援显真情。无私援建献大爱,粤汶儿女心连心。多谢了,情谊无价胜黄金。”这是百姓李荣发自己改编的感恩歌,这首歌在汶川大地传唱,是汶川人真情的流露。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玉树发生地震时,汶川的民兵冲到了第一线;云南和贵州交界处发生地质灾害时,13名映秀镇渔子溪村民自发组织到彝良灾区救援;当祖国需要时,汶川男儿积极报名入伍,加入到保护祖国的光荣队伍中。“感恩坝坝宴”、“感恩演讲比赛”、感恩课程等各种感恩活动在汶川、在四川从未间断,“感恩”这两个字已经永远地刻在了汶川儿女的心上。
  中国梦,我的梦。汶川人用实干、用行动,逐梦前行……(责编:裴佩)
其他文献
5月27日下午,北京市龙爪树宾馆五会议室里,来自富顺县的32名流动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齐聚一堂,自贡市富顺县在京流动党员支部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至此,在北京拼搏多年的富顺流动党员终于实现了由来已久的夙愿,在首都有了一个向往已久的“新家”。  流动党支部是我们在异乡的“娘家”  为全面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富顺县与时俱进,开
期刊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那儿色彩缤纷,那儿充满活力;在这里,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成都,那儿的人们用热情打动世界、拥抱世界。  当你匆匆走过天府广场时,可曾注意到广场西北角一栋苏式风格的小楼?可曾想过小楼里面有些什么?7月1日,这栋小楼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它就是经过多达70%以上的市民投票赞成,用作国际交流使用的成都国际友城展。里面“住”的房客都是跨越重洋,远道而来,代表友谊,市民们可以
期刊
剑阁县城北镇在党代会年会试点工作中,创新举措,以一问一答、两述两评、三联三访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试点工作。  一问一答,着力解决代表参政举手、议政不言的问题。长期以来,乡镇基层党代表们通常是看工作报告、听领导发言、读会议简报等方式参加党代会,党代表参政议政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破解党代表不能、不会、不想参政议政这一难题,剑阁县城北镇在召开党代会年会时,探索推行了“代表询问、现场回答”的“一问一
期刊
1981年,他第一次坐上火车,踏上前往西南交大的求学之路;30年后的201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研究铁路交通。他将自己90%的时间献给了科学,从学士到院士,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理论创新,他的成长轨迹足以令所有人赞叹。他就是翟婉明,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为中国铁路建设不断做出贡献的本土专家,一个地地道道在西南交大成长起来的“土”教授。  今年6月25日,翟婉明获得了“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杰
期刊
近年来,遂宁市围绕在非公企业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拓展思路、创新举措,探索非公企业党员发展管理服务路径,努力将其建设成联系服务职工、引领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促进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培养发展模式,着力壮大党员队伍。我们注重改进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壮大党在非公企业的基础力量。一是突出“三大群体”,拓宽发展渠道。近3年,发展企业出资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结合加强新党章的学习要求,双流县临空服务业管委会按照省、市、县委的部署,坚持把教育活动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使主题教育活动成为凝聚力量、转变作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过程。  高举旗帜 共圆梦想  在集中学习阶段,围绕“高举旗帜、共圆梦想”、“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团结和谐、维护稳定”、“感恩奋进、尚善包容”4个专题教育,广泛
期刊
2012年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结果公布,成都市青白江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在全省排名较2011年底上升96位。2012年,青白江区纪委查办案件46件,同比上升100%;今年1—6月,查办案件38件,同比上升192%。  短短一年,社会评价满意度大幅上升,查办案件能力极速提高,缘于在为期一年的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能力素质、思想作风、基层组织”“三项建设”活动中,青白江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激发出的
期刊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这里没有漂亮的教学楼,没有清脆的下课铃声,没有400米的橡胶跑道,没有绿树成荫的校园。  距离“4·20”芦山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当“六一”节来临时,我们再次前往灾区,惊喜地发现了一张张天真欢乐的笑脸。  在芦阳小学的临时帐篷学校里,我们的镜头捕捉到了这样的画面:大声朗读的小女孩、积极回答问题的小男孩、一群毫无拘束感的孩子们……这些画面给帐篷狭小的空间增添了清爽
期刊
成华区作为全省10个社区党组织换届试点县(市、区)之一,自4月中旬以来,在全区7个街道扎实开展社区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于6月底结束。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立足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突出选好带头人和配强班子工作为重点,取得了组织认同、党员信任、群众满意的初步效果。  创新“网格+功能”党组织设置方式,构建网格化党组织体系。按照先优化组织设置再换届的要求,积极构建以社区党委(党总支
期刊
当下,我们生活的城市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所包围,青瓦片,竹篾墙,树木环抱,鸟语花香的古镇休闲生活,成为了我们的向往。在那里,我们可以放松心情,尽情享受浓郁的古镇风情,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阆中、昭化、平乐等古镇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镇,它们静静地陪伴着时光,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静静地等待你们来找寻。  乐山·罗城古镇  犍为山顶有只船  □ 《乐山日报》记者 孙雁鸣  从乐山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