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花枝俏壶”的设计风格和立意解读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造型设计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赋予具体形态生命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整把壶的成败。一款立意新颖、造型独特的紫砂壶,能够深获人们的喜爱。本篇以紫砂“花枝俏壶”为例,解读壶器“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立意。
  关键词 花枝俏壶;紫砂;立意
  紫砂壶的立意之美,是一种本色的美。只有当作品的立意容纳或汲取比较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元素之后,壶的意境才在壶艺人巧妙的立意构思中得到全新的升华。现以紫砂“花枝俏壶”为例(见图1),谈谈壶器的工艺制作,以及壶器“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独特立意。
  1 紫砂“花枝俏壶”的工艺特色
  紫砂“花枝俏壶”主体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中难度最高的器型“虚扁壶”,实用而雅致,细节精致,大处舒展。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地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既要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紫砂“花枝俏壶”整体气势恢宏、匠心精工,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设计上空间明快、虚实和谐、提携舒适、线条柔和。雕塑成花枝样貌的壶口朝天,壶把也似一根树枝,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自壶肩出自然延伸出一枝梅花。梅花小巧逼真,尤其是含苞待放的几颗花蕾,着实惹人喜爱。壶盖如圆形平台,其上以一段花枝作为壶钮的造型,生动有趣,自然流露,且与壶把、壶嘴处的花枝相互呼应,整把壶融为一个整体,大气而又不失端庄。观之,使人如沐春风;赏之,令人陶醉其中。
  2 紫砂“花枝俏壶”的设计风格
  风格是评判紫砂艺人艺术造诣的最重要一点,从塑造出大致的造型,到赋予壶特别的韵味,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紫砂壶的制作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作者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认识的同时具有创新的意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常变常新,从而使古老的紫砂艺术不断地散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并掳获现代人的“芳心”。
  多年来,致力于紫砂壶的艺术创作中,深入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在不断总结前人名作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发展,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以这款紫砂“花枝俏壶”为例,以大自然中的梅花为主题,并提炼了梅花的形、意、神。制作工艺上,此款紫砂“花枝俏壶”采用了传统的“虚扁”壶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梅花雕塑,将现代制壶技法与雕塑技艺熔为一炉,打破了傳统“虚扁壶”装饰单一的束缚。由于壶口大,故此选用了平盖搭配,契合“虚扁壶”的神韵。
  此外,紫砂“花枝俏壶”的壶钮装饰也很出色。它以树梢为形,弯曲的分支自然地横架于平盖之上,平盖上散落着数朵含苞待放的梅花,再加以三两枝盛开的梅花错落相间,看似疏旷的盖面因而显得生机勃勃。壶嘴以笔直苍健的梅干制成,苍劲有力,体现出了梅的“傲骨”。梅枝做壶把,又展示出了梅顽强的生命力和老而不枯的韧劲。紫砂“花枝俏壶”的设计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壶首创一种工艺,可将梅花的花瓣竖立起来,这样就使画面既有丰富的立体感,又充分显示了梅花傲霜斗雪的不屈精神。整个壶体的形状简洁质朴,而立体的梅花雕塑又赋予了壶器灵动的神态,一切显得自然天成。在冰天雪地中,梅花傲立寒冬,让人由衷地敬佩,而这种梅花的雕塑,更是深深地打上了个人风格的烙印。
  3 紫砂“花枝俏壶”的立意
  一个人需要一个空间才能生存,一把壶需要一个“场”才能有所表现,反之亦然,一个人要发挥出他的能量,表现出他的才能,才会赢得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一把壶也是如此,只有表现出自己的主题,才会有自身的空间。紫砂“花枝俏壶”是在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之际,根据《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创作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把壶立体的梅花雕塑赋予了壶灵动的神态,很好表现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主题。
  从紫砂“花枝俏壶”的造型特征到设计艺术,以及它的思想内涵,均能给人带来特殊的审美感受。无论是从造型,从设计风格还是从立意上看,此壶都堪称成功之作。
  参 考 文 献
  [1]徐克强.壶中气度,飘然出俗——论述“大度壶”之壶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8):100.
  [2]唐可.紫砂壶的创作主题——“场”的表现[J].江苏陶瓷.2009(3):38.
其他文献
纵观宜兴紫砂壶艺术的几百年发展历史,历代紫砂壶艺人潜心的耕耘,不 懈追求艺术的进步,加上文人墨客的参与,逐渐探索出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紫砂艺 人运用独特的紫砂泥料,巧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牵怀于田园的洒脱、寄情于山水的情怀,反映 在紫砂壶艺上则是繁中求简、简中寻趣、静中有动、动中观静.紫砂壶的造型艺术,恰 恰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
目的:建立消痔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5种阳性菌进行回收率试验,控制菌用常规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试验组及稀释剂对照组的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70%,控制菌阳性菌生长良
紫砂壶自从明代诞生以来.除了用作喝茶的容器,还经常被文人雅士赋予美好的意义.而这种美好的意义并不是空穴来风,从紫砂壶创作的角度而言.大部分的美好寓意都是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硼氢化物催化水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速率是和催化剂性能密切相关的。采用一种合金作为固体催化剂是有效的,通常这种合金本身就是一种吸氢材料,譬如文中研究中使用的镁镍
摘 要 紫砂壶往往蕴含着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紫砂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品鉴紫砂壶需要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关键词 紫砂;方圆壶;哲学  紫砂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哲学。在中国,紫砂壶早已超越器物的范畴,而进入了思想的领域,它可以是一种修养、一种人格或一种境界。中国人通过赏壶品茗,从而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最终自身的境界得到升华。现以这款紫砂“方圆壶”为例(见图1),谈
诞生于陶都宜兴的紫砂陶制作技艺,具有聚天地精华、承古今智慧的显著特征,紫砂艺苑发展至今已形成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体系,且新老传承、经久不衰,尤其在当代经济繁荣的时代背景
紫砂茶器有别于其他材质的器物,由于紫砂器主要是靠拍打法成型,构成壶身的泥片必须厚薄均匀,故需在打泥片上多花功夫,否则一旦留下缺陷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难以弥补。一把成功的紫砂壶,各个附件应当在和谐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和谐。尽管光素器与花塑器是两个相对对立的范畴,但它们在紫砂壶的创作理念上又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花器面与面之交的公共边暗示了“线中寓面”的艺术哲理,表现出丰富的线条及壶型的变化,耐人寻味
五百余年来,紫砂壶的意识形态、传承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得以薪火相传.而在传承紫砂技艺的过程中,真正具有品牌意识者少之又少,具有百年历史并有传承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古老姓氏常与“女”字结合在一起,上古八大姓中姚、姜等流传至今.每一个姓氏都包含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