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安北院门回民街改造为例,通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历史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措施。力求在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结合回民特性,解决该住区中的整体环境质量问题,恢复历史街区的生命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西安北院门 保护策略 更新措施
一、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单从建筑风格上说,各个国家建造出越来越多的采用现代手法、现代材料、形状相似、文化底蕴薄弱的现代建筑。然而这样建筑的大批量出现,从一定角度上说是慢慢磨灭掉了建筑的地域文化代表性。历史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极为重要,它作为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不能复制,不能推翻,不能臆造。然而那些曾经作为主流的建筑在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慢慢衰败、没落,甚至遗失。身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建筑,所独具的风格是不能够被仿造和磨灭的。当然城市的历史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而且包括这个城市的街道、雕塑等。我们常常所说的古街正规点说也就是历史街区。“历史街区”这个概念在1986年正式被我国提出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而且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城市历史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慢慢被摒弃,取代。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些古代建筑、历史街区该如何保护和更新,以更好地延续下去是每个城市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西安北院门保护和利用的原则
历史街区作为最后的文化瑰宝和精神家园,它的保护和利用具有极大的价值,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街区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环境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恢复历史街区的风貌和社会功能。
1.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的载体,承载着一定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见证了一个时期的发展历史。在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护它的真实性,还原它的原有风貌。对于遗存的历史古迹,要尽可能地保护,因为它是历史的见证;对于已经损毁和遭到破坏的建筑,要积极地维护和修整,力求还原它的真实风貌。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承历史的角度重点保护,重现历史的真实风貌。
2.保护风貌的完整性
历史街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特色、经济体制和政治格局,它的风貌则是在一个侧面放映了它的风格和内涵。保护风貌的完整性,要保存整体的环境风貌,不但包括建筑群体,而且包括道路、景区、公共设施等构成环境风貌的各个因素。在实施保护和利用前,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尊重它的历史痕迹,统一它的整体风貌。
3.保护生活的延续性
历史街区同时作为居住地和栖息场所,承载着居民的起居生活,它的保护方式就不同于其他的文物保护。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居民的正常生活,他们要在这里继续生活和生产。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要维持历史街区原有的完整的社会功能,如道路的便捷性、公共设施的完整性、景观绿化的可能性。在考虑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维持街区的经济发展,带动街区的繁荣。
三、西安北院门的保护策略
1.保护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我们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求保护文化遗产,保存真正的历史原物,还原时代的特征。保护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古迹、标志雕塑、宗教庙宇等一系列代表性建筑,对于这些建筑的保护,例如北院门的144号民居高岳崧故居,针对不同的建筑群体,我们采取“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的原则,保留原有的建筑的平面布局,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尽量恢复回民街原有的明清的建筑风貌。
2.还原历史风貌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许多历史遗迹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现代建筑的替代,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而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就要求我们修复和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风貌。还原它的历史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宗教庙宇,而且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街巷、院墙乃至古树等。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屋面翻修、进户门窗修理更换、墙地面整修等,还原历史风貌,重现明清风格。
3.完善基础设施
历史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的居民在其间生活,保护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调动街区居民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内在需要。改造街区的道路,增加交通的便捷性;拆毁和修正民居,保持建筑群体的风格一致;增加卫生设施和道路照明,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增加绿化面积和休闲场所,提供舒适的环境;重新铺设各类管线,进一步完善街区的空间环境;改善排污管网,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4.刺激商贸旅游
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商业和旅游集中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街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原有历史风貌的遗失,经济模式的陈旧,街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保护和利用街区的过程中,我们要重新定位它的经济价值。街区的旅游资源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保护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重新开发和利用,能够很好地体现它的价值。同时增加商业用地,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对街区的经济发展重新定位,研究适合街区特色的经济体系。这就能够有效利用回民街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街区保护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5.博物馆式的保护
所谓的“博物馆式的保护”,即完全终止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连同文物建筑的环境一起封存,如同“标本”一般,整体作为一件展品对社会开放。这样的保护禁止一切对文物建筑的改动与在其环境(即划定的保护区)中的建设,使文物建筑永远地凝固在了历史的一瞬。这样做确实避免了对历史原貌的继续破坏,对于一些极其重要的文物建筑是十分有效的。在回民街等这些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的建筑不能够随便改造,我们应该采取博物馆式的方式保护起来,并且从外观的层面来讲必须让它们能够具备整旧如旧的面貌,尽可能地展现出它们多年前的风采,使其结构保持原有的形态和沧桑。从技术的层面来讲还得使它们旧的结实,不能只要求表面上的旧而忽略因旧可能引起的断裂、坍塌等一系列问题。
四、西安北院门的更新措施
历史街区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必将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怎样更新历史街区的作用,使它能够适应城市的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针对影响历史风貌较大的建筑,可采取拆除更新的措施,更新的方式主要有历史建筑重建、新型建筑新建和原有空间改造。
1.历史建筑重建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的重建,是保护历史街区文化的重要工作。在原有的地方,对历史建筑拆除后,根据历史资料依据历史重建该历史街区中曾经存在的建筑,包括迁建到这里的传统建筑。在重建的过程中,要保存原有建筑的平面布局,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维持原有建筑的真实性。
2.新型建筑新建
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建筑遭到极大的损毁,且无历史资料可考证,无法恢复原貌。在这种情况下,拆除原有风貌的建筑后,在原地建造和原有建筑在风格上相协调的建筑,以保护原有建筑的完整性,这种方法在历史街区的恢复和还原中经常使用。因为历史建筑年代久远,历史资料保存的不完整,导致建筑无法还原和恢复。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历史建筑的完整性。
3.原有空间改造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待历史街区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在此基础上,拆除一些无保护价值、无实际功能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将其改造更新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施、景观小品、绿化环境等。这样不仅可以改造街区的空间结构,使其与街区整体风貌协调统一,而且能提供公共服务等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需求。
五、结语
历史街区是重要的珍贵遗存,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的特质使我们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方面,历史街区的改造是现实城市现代化必经之路,不改造则无发展,则无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抛弃文化和传统,否则我们将丧失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西安北院门商业街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文化街区,我们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出发,把传统与现代结合、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北院门商业街在历史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保持明清风貌的基础上,还北院门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更加能代表西安的古都形象。
参考文献:
[1]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以上海为例[D].同济大学,2007.
[2]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2003.
[3]冯淑华,沙润.旅游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J].人文地理,2007,22,(6):85-89.
[4]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
[5]李世军.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模式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7.
[6]叶如棠.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J].建筑学报,2002,(9):4-5.
[7]刘昀,邓蜀阳.关于保护历史街区传统社会生活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3):21.
关键词: 历史街区 西安北院门 保护策略 更新措施
一、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单从建筑风格上说,各个国家建造出越来越多的采用现代手法、现代材料、形状相似、文化底蕴薄弱的现代建筑。然而这样建筑的大批量出现,从一定角度上说是慢慢磨灭掉了建筑的地域文化代表性。历史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极为重要,它作为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不能复制,不能推翻,不能臆造。然而那些曾经作为主流的建筑在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慢慢衰败、没落,甚至遗失。身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建筑,所独具的风格是不能够被仿造和磨灭的。当然城市的历史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而且包括这个城市的街道、雕塑等。我们常常所说的古街正规点说也就是历史街区。“历史街区”这个概念在1986年正式被我国提出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而且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城市历史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慢慢被摒弃,取代。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些古代建筑、历史街区该如何保护和更新,以更好地延续下去是每个城市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西安北院门保护和利用的原则
历史街区作为最后的文化瑰宝和精神家园,它的保护和利用具有极大的价值,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街区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环境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恢复历史街区的风貌和社会功能。
1.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的载体,承载着一定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见证了一个时期的发展历史。在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护它的真实性,还原它的原有风貌。对于遗存的历史古迹,要尽可能地保护,因为它是历史的见证;对于已经损毁和遭到破坏的建筑,要积极地维护和修整,力求还原它的真实风貌。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承历史的角度重点保护,重现历史的真实风貌。
2.保护风貌的完整性
历史街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特色、经济体制和政治格局,它的风貌则是在一个侧面放映了它的风格和内涵。保护风貌的完整性,要保存整体的环境风貌,不但包括建筑群体,而且包括道路、景区、公共设施等构成环境风貌的各个因素。在实施保护和利用前,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尊重它的历史痕迹,统一它的整体风貌。
3.保护生活的延续性
历史街区同时作为居住地和栖息场所,承载着居民的起居生活,它的保护方式就不同于其他的文物保护。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居民的正常生活,他们要在这里继续生活和生产。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要维持历史街区原有的完整的社会功能,如道路的便捷性、公共设施的完整性、景观绿化的可能性。在考虑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维持街区的经济发展,带动街区的繁荣。
三、西安北院门的保护策略
1.保护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我们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求保护文化遗产,保存真正的历史原物,还原时代的特征。保护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古迹、标志雕塑、宗教庙宇等一系列代表性建筑,对于这些建筑的保护,例如北院门的144号民居高岳崧故居,针对不同的建筑群体,我们采取“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的原则,保留原有的建筑的平面布局,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尽量恢复回民街原有的明清的建筑风貌。
2.还原历史风貌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许多历史遗迹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现代建筑的替代,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而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就要求我们修复和还原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风貌。还原它的历史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宗教庙宇,而且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街巷、院墙乃至古树等。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屋面翻修、进户门窗修理更换、墙地面整修等,还原历史风貌,重现明清风格。
3.完善基础设施
历史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的居民在其间生活,保护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调动街区居民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内在需要。改造街区的道路,增加交通的便捷性;拆毁和修正民居,保持建筑群体的风格一致;增加卫生设施和道路照明,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增加绿化面积和休闲场所,提供舒适的环境;重新铺设各类管线,进一步完善街区的空间环境;改善排污管网,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4.刺激商贸旅游
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商业和旅游集中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街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原有历史风貌的遗失,经济模式的陈旧,街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保护和利用街区的过程中,我们要重新定位它的经济价值。街区的旅游资源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保护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重新开发和利用,能够很好地体现它的价值。同时增加商业用地,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对街区的经济发展重新定位,研究适合街区特色的经济体系。这就能够有效利用回民街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街区保护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5.博物馆式的保护
所谓的“博物馆式的保护”,即完全终止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连同文物建筑的环境一起封存,如同“标本”一般,整体作为一件展品对社会开放。这样的保护禁止一切对文物建筑的改动与在其环境(即划定的保护区)中的建设,使文物建筑永远地凝固在了历史的一瞬。这样做确实避免了对历史原貌的继续破坏,对于一些极其重要的文物建筑是十分有效的。在回民街等这些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的建筑不能够随便改造,我们应该采取博物馆式的方式保护起来,并且从外观的层面来讲必须让它们能够具备整旧如旧的面貌,尽可能地展现出它们多年前的风采,使其结构保持原有的形态和沧桑。从技术的层面来讲还得使它们旧的结实,不能只要求表面上的旧而忽略因旧可能引起的断裂、坍塌等一系列问题。
四、西安北院门的更新措施
历史街区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必将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怎样更新历史街区的作用,使它能够适应城市的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针对影响历史风貌较大的建筑,可采取拆除更新的措施,更新的方式主要有历史建筑重建、新型建筑新建和原有空间改造。
1.历史建筑重建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的重建,是保护历史街区文化的重要工作。在原有的地方,对历史建筑拆除后,根据历史资料依据历史重建该历史街区中曾经存在的建筑,包括迁建到这里的传统建筑。在重建的过程中,要保存原有建筑的平面布局,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维持原有建筑的真实性。
2.新型建筑新建
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建筑遭到极大的损毁,且无历史资料可考证,无法恢复原貌。在这种情况下,拆除原有风貌的建筑后,在原地建造和原有建筑在风格上相协调的建筑,以保护原有建筑的完整性,这种方法在历史街区的恢复和还原中经常使用。因为历史建筑年代久远,历史资料保存的不完整,导致建筑无法还原和恢复。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历史建筑的完整性。
3.原有空间改造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待历史街区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在此基础上,拆除一些无保护价值、无实际功能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将其改造更新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施、景观小品、绿化环境等。这样不仅可以改造街区的空间结构,使其与街区整体风貌协调统一,而且能提供公共服务等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需求。
五、结语
历史街区是重要的珍贵遗存,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的特质使我们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方面,历史街区的改造是现实城市现代化必经之路,不改造则无发展,则无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抛弃文化和传统,否则我们将丧失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西安北院门商业街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文化街区,我们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出发,把传统与现代结合、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北院门商业街在历史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保持明清风貌的基础上,还北院门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更加能代表西安的古都形象。
参考文献:
[1]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以上海为例[D].同济大学,2007.
[2]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2003.
[3]冯淑华,沙润.旅游对古村落旅游的“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初探[J].人文地理,2007,22,(6):85-89.
[4]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
[5]李世军.历史街区环境改造模式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7.
[6]叶如棠.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J].建筑学报,2002,(9):4-5.
[7]刘昀,邓蜀阳.关于保护历史街区传统社会生活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