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原里开出花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o_oa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以晦涩难懂、征引渊博著称,1922年出版后,一度被评论界看作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作。而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直到十五年后才与中国读者见面,更令人惊诧的是,它的翻译者,竟是妙龄闺秀赵萝蕤。
  25岁的赵萝蕤一举成名,被称“兼备中西文化修养、功力深厚”。然而这并不意外,从小,做大学教授的父亲让她接受的是美国式的教育,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和钢琴,课余教她《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
  1928年,16岁的赵萝蕤凭着出色的语言能力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就常为闻一多创办的《学文》杂志翻译外国文艺理论。她钢琴弹得好,文章作得好,人又娴静优雅,“校花”名声很快传遍燕大,追求者甚多。而“拘谨怕羞、严肃安分得像座山一样”的她,唯一钟情的是仪表不凡、才华出众、正在研究古文字学的诗人陈梦家。
  从燕大毕业后,以英语满分的成绩,赵萝蕤考取了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应戴望舒之邀,开始翻译《荒原》。1937年译本出版后,传神的表达广受好评,文学大家邢光祖评论说:“赵女士的这册译本是我国翻译界‘荒原’上的奇葩。”
  抗战爆发后,已是陈梦家夫人的赵萝蕤随丈夫赴西南联大,生活艰难繁琐,昔日的大小姐学会了洗衣抹地、淘米烧菜。家务之余,她依旧手不释卷,“联大图书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几乎无不披览”,煮饭时,膝头常放着一本狄更斯的小说。环境恶劣,有着知识分子浪漫情怀的赵萝蕤却从不气馁,“我永远是个乐观者,我觉得一切悲伤事结果都是最大的喜事,一切泪珠恨海在世界的喜剧场中都是些美丽的点缀,珍贵的纪念,活泼的教训,经验的演进。”
  1944年,陈梦家受邀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古文字学,赵萝蕤也去芝加哥大学英语系攻读文学博士。其间,她幸运地被艾略特邀请参加晚宴。
  三年后,陈梦家先行回国,赵萝蕤继续求学,出色完成了研究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博士论文,独到的见解得到系主任威尔特教授的赞赏。此时,国内战事紧张,因深恐不能实现学成回国的愿望,赵萝蕤毅然放弃了来年6月就可获得的博士学位,辗转回到北平。
  然而,一腔热忱换来的却是连续的劫难,先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作为燕京大学西语系主任,她疲于奔命,没完没了地检讨“错误倾向”;接着陈梦家被打成右派,下放劳改;随后文化大革命到来,不愿“被人当猴耍”的陈梦家自缢身亡。受此刺激,赵萝蕤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身体稍有好转后,赵萝蕤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博士生导师。课余,她投入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巨著《草叶集》的翻译工作,在卧室里的一张小书桌上,伏案十二年。
  《草叶集》全译本的完成,震惊了学术界,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对赵萝蕤的长篇报道:“一位中国学者竟能如此执著而雄心勃勃地翻译我们这位伟大民族诗人的作品,真使我们惊讶不已。”1991年,芝加哥大学邀请赵萝蕤回母校参加建校一百周年活动,并授予她“专业成就奖”。
  “人活在世界上悲痛固多于喜欢,但一切悲灰都有止境,只有在有限承迎无限的时候,才永无止境。时光短促,艺术悠长,这使我永兴起可悯的憾恨,因此我暂时考虑将涓滴的寂寞,伸入洋海的淡忘。”禅意话语中透出的大彻大悟,最终让温室里的花朵在荒原里微笑盛开,成为奇迹。
  赵萝蕤(1912年-1998年),浙江德清人,著名翻译家、文学家。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要去那个驻扎在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山上的连队,得从德令哈往里,沿戈壁颠簸上老远一段路,并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弯来绕去地攀爬半天,最后,还得全体下车,头重脚轻地推着那辆几乎要罢工的大轿车,再吭哧吭哧地爬上一个长长的坡,才能到达。  记忆中,那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那个荒凉得好像被世界遗忘了的地方演出。  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举目四望,一片灰黄,只有一阵阵裹挟着沙砾的大风,不时从亘古沉寂的山峦间呼啸而来
期刊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女性肿瘤第二位。  2016年,中国首个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获批,预计2017年正式上市。  近日,笔者独家采访了疫苗发明者之一周健博士的遗孀孙小依,她说:“我活着唯一的事,就是完成爱人的遗愿,然后在天堂相见,告诉他我有多想他。”  你喜欢的那个人,刚好也喜欢你  1977年恢复高考,20岁的浙江小伙周健积极备战,最终考入温州医学院医学系。  在
期刊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46年,罗斯到威考希克中学读高中。一次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欧洲移民的文章后,罗斯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几乎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阅读这方面的书籍。  罗斯无意中得知,威廉老师收藏了很多有关欧洲移民的书,其中一些还是珍贵的孤本史料。罗斯兴奋不已,便到威廉老师家中登门拜访,透露了借书的想法。威廉老师却拒绝了他。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威廉老师一向爱书如命,从不轻易出借,
期刊
2016年11月23日,有“纪录片界奥斯卡”之称的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公布获奖名单,范俭导演的《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远在万里之外的臧妮得知这一喜讯喜极而泣。要知道,范俭独立创业,曾历尽艰辛,能摘取顶级大奖,缺不了妻子兼制片人臧妮的鼎力相助。  离开央视,故乡幸遇小助理  范俭1977年出生在宁夏,父母都是来自重庆的支边工人。从武汉大学广播电视专业毕业后,范俭加入央视的《
期刊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有专家说,一个好女人可以改变家族三代人的命运。  “奥体辣妈”初创于南京中城社区,经历近三年成长,2016年11月正式在建邺区民政局注册,现由建邺区妇联主管。社团名称为“辣时花开生活社”。    這是一个近千人的女性社会群体,以全职妈妈为主。其目标是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沙龙,提升全职妈妈的个人价值,让全职妈妈们在家不离社会,爱自己爱家庭惠及人人。力求让
期刊
有时我想,女子的美好,不外乎是秀外慧中。后来遇见吴向杰,觉得她应验了这四个字的正确。温婉的面容、秀挺的身姿、一袭素雅修身的旗袍、大家闺秀的气质,淡淡却又充满感情地念着一首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吴向杰,作家、朗诵表演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文学和艺术的修养,令她成为一个由内而外散發着古典气质的女子。  几次在不同的场合见到吴向杰,她总是
期刊
天气转凉,阳台上那盆吊兰再次爆长,准备给它分盆。  我在天台的泡沫箱里取土。以前买了椰砖回来,泡碎,装在这箱里,种过红薯,此时会不会有惊喜?  没有,挖出比指头粗不了多少的一根红薯。  隔着两层楼距离,红薯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我想起它的时候极少,只是偶尔上去,浇过两三回水。吊兰呢,我每天看到,见土干了,就及时浇水,还会转动花盆,让叶片均匀受光。  一个丰盛如斯,一个贫弱如此。联想到前不久做的一场调解
期刊
一枚古币价值百万  家住重庆的江先生已经退休,平时酷爱收藏古董,对古钱币更是情有独钟。两年前,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送给他两枚古钱币,一枚“光绪元宝”,一枚“大观通宝”。江先生非常喜欢,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仔细擦拭一番。  2016年5月初的一天上午,江先生上网去收藏群里聊天,并向网友咨询自己手里这两枚古钱币的市场价格。网名“慧眼”的网友看了江先生发的古钱币照片后,马上加他为好友,并在“私聊”中告诉江
期刊
今年54岁的唐志鹏是深圳市一家传媒公司的总经理。妻子李姗姗是全职太太。  2014年9月,唐志鹏到一家单位洽谈业务,该公司公关部经理黄美丽给唐志鹏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时年26岁的黄美丽漂亮大方,机敏健谈。唐志鹏惊奇地发现,一切漂亮女人在黄美丽面前都黯然失色。而在黄美丽眼里,唐志鹏才情满怀,风流倜傥,是男人中的极品。一番交谈后,两人相见恨晚,离别时相互留了手机号码。  第二天,黄美丽还没到办公室,唐志
期刊
特立独行的姑娘也会手足无措  作为一个出生在新教牧师家庭,从降临世上的那刻起,就沐浴着基督文明的孩子,“上帝死了”这样的话出自尼采口中,实在大逆不道。事实上,那是所有人都对主顶礼膜拜的时代,偏只有尼采敢口出狂言。  那是1882年,尼采刚完成著作《朝霞》,正着手准备《快乐的科学》。他信心满满地要拯救世界,却像所有企图拯救世界的先哲一样,丢失了自己。尼采(右) 雷波和莎乐美  他视力下降得厉害,经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