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语言训练例谈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xz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就是借课文语言为例,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进行语言的实践与创造,真正习得语言。笔者最近重点观察了低年段阅读教学,发现大都还是在分析内容上用力,忽视基础的字词句教学。那么面对低年段课文,选取什么作为语言习得的训练点?怎么训练,练到什么程度?对此,笔者做了一点思考。
  
  一、有的放矢。切中训练的要点
  
  (一) 年段学习的目标要定位准确
  低年段是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这一年段的阅读教学应该以识字、写字为学习的重要目标,还要初步培养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朗读能力,并积累、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基本能力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到了二年级,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联,初步形成段的概念。
  
  (二) 语言训练的重点要精心选择 教师要根据低年段学习目标、学生语言起点和课文语言特点,精心选择课文中的语言范例,发掘语言训练点。不同的文章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教师要善于从共性中寻求差异,选择内容生动具体、表达方式较典型又易于模仿运用的词句,作为本课最重要的语言范式,亦即确定为语言训练点,指导学生习得语言策略。在一些重点句段中,有值得咀嚼和回味的词语,就作为语言理解能力的训练点;有值得迁移和运用的句式,同时又具有想象和拓展的空间,就可以确定为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范例。
  
  二、趣味理解,奠定运用的基点
   理解词语是运用词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低年段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了解”一词告诉我们:体会词句意思的过程要简单明了,不宜深奥与复杂。另外,理解的方式也不应僵化或高深,要顺应孩子活泼好动、想象丰富的年龄特点,更应注重直观形象、生趣灵动,让孩子主动经历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让词语理解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一) 字理解词 每一个汉字的创造都深藏着道理。通过字理解词,不仅趣味横生,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水乡歌》中“千条渠,万条河”中的“渠”,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他们了解池、湖、河,但对渠很陌生。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字形猜想:为什么“渠”的下方要加个木?然后再出示从古到今“渠”字的演变,通过图文结合来告诉学生:古人很聪明,为了将水引入田间,先开凿水沟,再用木头制成槽子加以固定,引水灌溉,便形成了许多的“渠”。而这个过程就叫“水到渠成”。
  《登鹳雀楼》中的“鹳、雀”二字,字形结构很难把握。教师可以先通过《说文解字》中的字理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隹”是一种短尾巴乌,古人把个头小的短尾巴鸟称为“雀”。接着让学生猜一猜“鹳”的字形结构中又藏着什么理呢?学生很快就会想到:鹳,是一种大乌,喜欢生活在灌木丛中。
  于是,教学难点就在生动的图示与有趣的猜想游戏中得以化解。
  
  (二) 观察画面 《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对“引吭高歌”一词意思的理解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看看书上的插图,猜猜哪一只正在‘引吭高歌’?”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马上会发现文章插图的左边第一只仙鹤——挺直了身子,伸长了脖子,正在对天高歌一曲。当他们把“你是怎么猜的”的话题说完,对这个词的意思也就了解清楚了。
  
  (三) 动作演示 有位教师这样分步引导学生了解《美丽的丹顶鹤》中“展翅飞翔”的意思:
  师:“展翅飞翔”是怎样的姿态?想象一下是怎样的动作,做做看。谁来一边读一边展翅飞翔?你觉得他飞的姿态怎样?
  生:他飞得很轻盈,很高,像一架小滑翔机,很潇洒…
  学生在动作表演和评价中恰到好处地阐释了丹顶鹤“高雅”的飞行姿态,这样的理解过程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 情境体验 《梅兰芳学艺》的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处描写:“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是对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具体描写,动作描述准确而形象。为了帮助孩子了解《梅兰芳学艺》中的“紧盯、注视”,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出示鱼儿戏水的画面)请同学们也来学着梅兰芳注视的样子练练眼神,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眼睛一眨不眨紧盯着游动的小鱼不放哟!看,有一条鱼儿潜入了水中。他可调皮了,一会儿钻入水草丛中,一会儿又探出脑袋,一会儿又蹿出水面,盯住了,别让他跑了,一会儿扎个猛子,一会儿飞快地穿行,一会儿悠闲地散步……
  就这样,师生一边说鱼儿的动作一边紧盯画面。注视了一分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说“眼睛有什么感觉”。孩子们通过情境体验,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梅兰芳坚定决心、勤学苦练的精神。
  
  (五) 朗读比较 一位教师在《云房子》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段比较练习,简洁而巧妙地帮助学生体会了词语“傻傻”的含义:
  师:(出示词卡:大冬瓜傻傻地横着——大冬瓜横着)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大冬瓜更可爱。 生:前面一个更可爱! 师:“傻傻地”原来的意思是指笨笨的、不聪明。这里还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你觉得这个大冬瓜怎么样?
  生:胖嘟嘟的、圆乎乎的,真惹人喜爱。
  师:谁能把大冬瓜的可爱读出来?
  
  (六) 想象内化
  《梅兰芳学艺》一文的中心词是“勤学苦练”,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联想:“梅兰芳十年勤学苦练。请你想象一下,他是怎样勤学的,又会怎样苦练?”
  因为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学生凭借想象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淋漓尽致地放大词语的特写镜头,既活化了情境,其丰富的内涵也自然投射在学生的心坎上,同时也达到了语言的内化。
  
  三、举一反三。创造语言的亮点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一个地球”。真正让学生享有语言学习的主动权,就是为他搭建一架语言的梯子和一个表达的平台,扶他登上梯子到达平台,然后让他自由抒发、尽情表达,实现语言的再创造。
  
  (一) 模仿词语范式诱发创造 《乡下孩子》一课中有一句话:“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其中的“坏了”一词可以成就一个举一反三的有效教学亮点——
  师:“乐坏了”的“坏”,是不是“好坏”的“坏”?
  生:不是。表示程度很深。
  师:很饿很饿,就叫——
  生:饿坏了。
  师:很累很累,就是——累坏了;很渴很渴,就是——渴坏了……
  《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有这么一句:“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它用“不论是……还是……都……”的句式连接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姿态,而两个四字词语“引吭高歌、展翅飞翔”则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丹顶鹤姿态高雅的特点。这也是一处值得学习的语言亮点,可以这样设计练习,让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   师:其实,丹顶鹤在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姿态呢。(出示画面)看看丹顶鹤还在干什么,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来说说吗?
  生:闭目养神,梳妆打扮,仰天高歌,觅食捕鱼,悠闲散步,谈话聊天……
  师:你能用在句子里说一说吗?(出示句式:丹顶鹤不论是……还是……都显得那么高雅。)
  
  (二) 创设适当情境练习造句
  学习《梅兰芳学艺》一课,我们在引领孩子抓住“常常、紧盯、注视”三个词语细细琢磨和想象其背后的“勤奋”的同时,也可以找寻课文内容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契合点,创设适当情境运用虚词和实词进行说话练习,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因为梅兰芳在院子里养鸽子、养金鱼练眼神是事实,这里既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练习说话,又不能歪曲事实,所以说话的情境要安排适当。不妨设置这样的情境——
  师:请你想象一下,梅兰芳还会选择哪些东西练习眼神?试着用上“常常”“紧盯”“注视”三个词来说一说。
  生:他常常紧盯顽皮的小狗,或者注视飞舞的雪花:他来到郊野,常常紧盯翻飞的小鸟,或者注视飘零的落叶……
  (三)运用不同句式连句成段
  “能仿照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云房子》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术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它运用“有的像…那样……,有……的……”的句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云房子不同的形状特点,凸显了富有生机和动感的童话色彩。这个段式的说话练习应该先突破难点——学习新句式“有的像……那样……”,在此基础上再整合两种句式,练习说一段连贯的话,由浅入深,逐层递进。
  教师可以先这样设计导语:如果你是小鸟,你会造一座怎样的云房子呢?你能用上“有的像……那样……”来介绍一下吗?
  同时,画面上隐约闪现不同的云朵的图案,使学生的表述既有了生活背景,又有了材料依托。此时,学生的想象力在漫天邀游:有的像狮子那样威武地站着,有的像小狗那样懒洋洋地睡觉,有的像玉兔那样蹦跳着走来……
  然后教师再继续引导——
  你们都是聪明的小鸟,造出了千姿百态的云房子。谁能像书上一样用上两种不同的句式“有的像……那样……”“有……的……也有……”连成一段话来说一说?看谁能挑战成功?
  
  (四) 有序排列句子构成段落 《梅兰芳学艺》一文中的第二段这样写道:“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它用两个叠词“常常、渐渐”连接四句话,叙述了梅兰芳勤奋刻苦练眼神的过程,前后句联系紧密,循序渐进,逻辑性很强,是学习“如何有条有理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的典范。
  对这样的重点段落,我们可以设计乱句排序和复述练习,让学生在课上把“梅兰芳的眼睛从没有神到会说话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在讲述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初步建构“段”的概念。
其他文献
记者在采访时,随着材料接触的增多,就开始打腹稿,开始提炼主题。提炼主题的同时,也会酝酿标题。这个阶段,标题和主题往往是重合的。标题是主题的最集中表现,是用最少的、最形象的文
解读文本,这是教学准备的首要环节。文本解读不到位,教学就无法真正取得实效,应该说文本解读越来越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喜欢从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更多的是从教者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细读再细读,深入再深入,这样的文本解读无疑是深刻的,无疑是精彩的。但这样的解读如果只是直接灌输给儿童,或者教师强有力地牵引儿童走向文本,那么无论多么到位的文本解读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目的: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采用不同剂量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穴位注射,通过B超观察卵巢卵泡成熟及排卵情况。方法:以近2年因卵巢卵泡因素致不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以往门
摄影记者尤其是地方党报的摄影记者,由于考核机制的原因,有时碰到新闻淡季时,往往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里郁闷不说,还有久离相机的手总觉得痒痒地难受。杭州是市场大“市”,没有
本文所称的“网上对话”,是指传统媒体——报媒依靠网络技术平台,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有关专家等,就某个或某些热点问题与市民进行即时双向互动交流,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说明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术后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的临床疗程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
“城市笔记”曾是南方都市报最具影响力的副刊之一。然而从2000年到2006年的版面和文章数量表明,“城市笔记”正走向衰退,至2008年其发展之势才略有抬头。本文分析“城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