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程视域下大学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章程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大学自主办学的依据和指导其办学行为的总纲领,是一整套大学治理的制度框架,是现代大学治理法治的集中体现。现代大学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过程,其实质是大学权利的制度安排,是法律维护下的治理,是以大学章程为载体的治理。本文从大学章程的视角,力图用实证法分析大学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基于大学章程的价值分析和大学治理的现实需要,探讨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的关联性、互促性;针对理论指导缺位和管理实践困惑,提出用现代大学治理理论指导大学章程建设,依托大学章程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理顺大学治理关系,提高大学治理成效,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增速下降乃至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趋势放缓有关,即价值链分工演进到一定阶段后庞大的基数效应和微弱的边际效应,必然表现为贸易增速放缓。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实际上是经济长周期作用规律下,前一轮科技革命和以边境开放为主要表现的制度变革所推动的分工演进动力机制衰竭所致。因此,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诸如贸易保护、需求减弱,以及经济与贸易的“结构性偏离”等因素,透过上述基本理论逻辑力量,最终导致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从上述意义看,中国外贸增速下滑既有自身传统比较优势弱
当前中国,“互联网+”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本文旨在关注互联网与地方发展的互动关系,试从空间视角探讨互联网技术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状况与发展趋势。事实上,影响当代社会的历史性趋势与主题,如全球化、城市化与地方发展,均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新技术正在持续推进一系列的空间转型过程,包括数字空间区隔、网络内容的经济地理、电子商务的空间战略,以及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等。当前,又有一些新的趋势正在兴起,如席卷全球的“共享经济”浪潮、转型中的“市民实验室”城市,以及浮现中的“在线城市化”模式等。面对随之而来的机遇和
“我们的世界”是具有家园意义的“伦理的世界”,“我们的、伦理的世界”不仅接纳“我”并完善和挺拔“我”的道德与精神,还有利于伦理向善的、公序良俗的社会诞生。所以,伦理安全是“我”和“我们的世界”存在与维系的基础性、本质性的安全需要。现时代我国的伦理状况由于德性的“疏离”出现不容乐观的境况。道德本是“伦理的造诣”,却因伦理认同的危机出现了道德与伦理的纠结。道德教育在实现伦理与道德“和解”方面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和独特优势。基于伦理安全考量,作为德育源头的德育价值应将“人的现代性道德品质”作为核心使命,这不仅
潘小庆(1941-),江苏无锡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书画联谊会副会长。历任江苏人民出版社美编室主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江苏省装帧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艺术委员。近年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朴庐纪事》、《朴庐闲话》,画册《潘小庆画集》、《印度掠影)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伴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大健康产业将在未来10-20年内迎来黄金发展期,以健康为中心,推动产业间深度融合,到2030年将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成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广西将巴马定位为广西大健康产业的龙头基地,这对以巴马为核心的周边十个县区(东兰、凤山、大化、天峨、都安、右江、田阳、凌云、乐业)的脱贫攻坚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带来的养老金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展开分析,在探讨近年来我国养老金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对保持养老金供需持续平衡甚至略有结余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客观辩证地分析了保证养老金供需可持续平衡的各种可借鉴性措施及其利弊,进而认为“全面两孩”政策调整人口结构后,我国养老金供求关系将呈现宽口径U字形变化趋势。据此,本文提出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未来可能走向,面对养老金需求侧的刚性扩张特点,有必要对养老金供给侧进行战略性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走出一条从非人口化支持模式到人口结构内部优化机制的供需矛盾化解路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时度势,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对于更好发挥宪法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原典儒学的人性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一使然”架构,本文以告子、孟子与荀子之辩为考察中心,来确定这种人性的基本架构。整体观之,告子持纯生物学立场,荀子更倾向于后天培育,而孟子尽管将仁义都视为内在的,但却试图在先天与后天之间搭建桥梁;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恰恰介于告子与荀子之间。这种人性的基本架构是在先天与后天、本能与培育、自然与使然的张力之间来确定的,这恰恰是中国早期思想特别是原典儒学带来的当代启示,既承认人性的自然根据,又接受人性的后天濡化,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重要的“全球性”价值。
会议纪要是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常用的一种公文形式。从法律角度看,会议纪要属于政府信息之范畴,但从行政决策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用角度看,会议纪要也可能具有内部性、讨论性、过程性信息的特点。因此,对于会议纪要是否公开问题,应当在利益衡量和比例原则的法理基础上,引入基本的判定逻辑和操作性规则。会议纪要应否公开的判定,在逻辑上应当分析会议纪要所记载的信息内容而非会议纪要这一信息形式;在操作规则层面,应考虑信息的空间、时间、内容、功能四要素来判定过程性、讨论性信息。对会议纪要应否公开问题,当前既需要在实践层面对一些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