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带文之读写联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善于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抓住读写联结点,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关键词:读写联结点;模仿;创造性练
  当前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做,阅读教学多,写作教学少: 阅读分析多,与写作联系少;学生作文次数多,阅读积累量少。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简单、枯燥,缺乏针对性、创造性,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作文与生活脱节,作文无病呻吟、假大空套。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与新课程对写作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认为这种重阅读轻写作的做法有悖于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应该把两者很好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要找到“源”头,唯有深入研究教材,锲而不舍地反复研究,精心构想,才能获得“柳暗花明”的喜悦,从而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理解为,在阅读课文时抓住一个词或某种写作方法等,通过对这“源”头的切入,抓住课文的关键,进行有节制的分析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写作,进行读写联动。
  一、以教材中形象生动的词语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内容中的字词进行品味,体会这些精炼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些品味不仅要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引导学生品词,为写作积累丰富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教学朱自清《春》一文时,我觉得在描写春花图这一段中“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的闹着”这句话的“闹”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练笔,体会“闹”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闹”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叫”吗?为什么? 通启发引导,学生就明白到“闹”字不仅写出蜜蜂嗡嗡的叫声,而且写出蜜蜂飞舞的情态。“叫”字只写出声音,内涵没有“闹”丰富。因此,这个词用得准确。
  二、以教材中寓有内涵的关键句为读写结合的启发点
  中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会有很多美句,这些句子有的内容丰富、有的意境深远、有的巧妙修辞、有的含义深刻蕴含哲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句子,感悟句子的丰富内涵,再要学生模仿进行小练笔,训练久了,学生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春》的最后三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小伙子,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三句子运用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的强烈感情。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着几个句子的内涵,再要学生模仿句式写几句,学生得到有效的读写训练。
  三、以教材中需要补白为读写结合的触摸点
  教材中,有的课文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学生对人物品质体验更加深刻。如教学《东施效颦》一文时,课文没有直接描写东施的丑态,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东施的样子与行为,等学生写完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没有把这些写出来呢?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作技艺的高,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
  四、以教材中学生想象的内容为读写结合的碰撞点
  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头脑有画面,自然有东西可写。如教《沁园春雪》时,要求学生根据词中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一幅祖国北方冬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同学这样描绘:祖国的北方,到处是寒冰封地,大雪纷飞;绵延不断的高山被雪覆盖着,登高望远,雪中的群山,好似一条条银蛇在翩翩起舞;被白雪覆盖的秦晋高原上的丘陵,从高处望去,好像银白色的象群在奔跑;大山、高峰挺拔耸立,好像要和天空比高低;等到雪后天晴之时,那火红的太阳照耀着白雪铺盖的大地,阳光冰雪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娇艳壮丽……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也挖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以教材中独特的写作手法为读写结合的联想点
  初中教材中每一篇都是精品有的情节感人、有的意蕴深刻、更有的是写作手法独特,致文章布局巧妙精美,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教学时如能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再加以训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先指导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再从文中写阿長的句子:如:“生得黄胖而矮”、“总是切切察察”、“满床摆着一个大字”等生动句子明白我对阿长的感情“厌恶”。接着大声朗读第二部分,再从该部分的“哥儿,有画的山哼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得很成功”“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这一系列的句子体现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文中“先抑后扬”这种写法的运用。最后要求学而致用:用这种写法写一个你熟识的人。
  六、以教材的细节描写作为读写结合的探家点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血肉。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鲜明、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教学时如能捉住这打动人心的写法加以训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细腻感人。课堂上,由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入手,让学生体会父亲怎样的背影让作者“最”不能忘记?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这里首先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文中 “蹒跚地走”,“慢慢地探”,“穿”,“爬” “攀”,“缩”,“微倾”等写出了父亲年迈体衰,行动笨拙,而“攀”,“缩”,“微倾”等词更传达出了父亲那种”努力的样子”从而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父爱子的深厚情感。课后,我安排学生写我最亲近或最熟悉的人。有的学生能巧妙地截取感人的片段,并在片段中做细致的刻画。如有学生写到父亲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大脚;也有的学生抓住母亲的眼神、两鬓的白发、失去光泽的脸、总是那一身衣服、勤劳能干等内容来详细描写。从而完成立足文本,把语言的赏析与掌握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既有模仿借鉴,也有运用创新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初中生的身心发育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技能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是中学教育工作的主要部分,我们应该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特征制定相应的对策培养初中生的思维技能。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技能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在培养初中生思维技能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深入探讨了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文化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拓展阅读;策略;价值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离不开对于新事物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是课堂上理论知识层面的学习,又可以是课后生活实践与体验,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参与课外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平台相對有限,因而重视课堂拓展阅读,是开阔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单元教学提上日程,数学知识教学更加注重整体把握,高考题型不再专注于某一知识板块的考察,更倾向于对各个板块的灵活运用。本文就解析几何这一板块的例题进行解题分析,来探讨数学知识点交汇解题的作用与重要性。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解题经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交汇  1、前言  高考试题中,解析几何一般出一道选择题,一道大题,有时也出一道填空题,分
期刊
摘要:朗读是汉语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又是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里重要的一环。我国地域辽阔,受历史文化影响,各地基本都有自己的方言。正确的朗读对普通话的普及有积极意义,同时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以下我们就其重要性和对应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
期刊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力量,将“三帮扶”工作落实,真正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和教职工。“三帮扶”育人中,高校尤其要予以贫困生重点关注,根据其个人特点以及存在的个别困哪制定教育措施,予以思想上的疏导、学习上的辅导和生活上的关爱,做到“真落实才是真帮扶”。本文主要通过工作案例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贫困生教育,做好“三帮扶”育人工作。  关键词:贫困生;帮扶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推进,“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对高校体育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以技战术为主,教学方法仍然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问题,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到高校篮球课堂的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大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营造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
期刊
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形成。历史教育只有把育人、立人的目标作为基本目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才有可能现成和完善,才会对祖国和人类命运树立真诚关注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更加注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成果十分的重视,近年来新课程的改革方案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阅读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方面,在新时代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对小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在推进中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兴趣班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在美术兴趣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使得美术爱好服务终生。  (一)心
期刊
一、实践意义  1.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们构建‘三维’目标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体育课程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是否能合理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新课标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丰富体育课程资源的需要。虽然近几年各地经济发展迅速,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外来务工子女大数量急剧膨大,各小学的就学人数几近饱和,有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