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率下Q345/304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显微组织分析

来源 :金属功能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l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SHPB)对碳钢焊接接头进行应变速率为1000~3500 s-1范围内的动态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压缩后的接头组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碳钢焊接接头的应变速率强化效应不明显,但是表现出显著的应变强化,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材料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更加剧烈,并采用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拟合了Q345/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本构关系,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推进煤炭热解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工业化应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资源化利用,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 MW流化床热解分级转化工业示范装置对煤炭热解分级转化产物的释放及其组分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温度、煤种特性对挥发产物煤气产率、焦油产率、煤气组分、煤气热值等的影响,并对煤炭热解-燃烧双流化床协同耦合运行调控特性进行研究,最后以获得的1 MW流化床热解分级转化过程的相关产物转化特性参数及运行特性参数为基础,进行了50 MW循环流化床煤热解燃烧多联产工艺装置设计开发.结果 表明,该装置
针对传统水系镍氢电池电化学窗口较窄以及能量密度较低的缺点,基于硅材料优异的储氢性能,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和后气体氢化处理分别制备非晶硅(a-Si)和氢化非晶硅(a-Si∶ H)薄膜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通过XRD、TEM、XPS、S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气体氢化处理前后非晶硅薄膜结构以及其在质子型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 表明,溅射所制备的硅薄膜呈非晶态,溅射后在硅薄膜与镍衬底界面处形成了硅镍化合物相,且溅射时非晶硅薄膜有一定程度的氧化.经气体氢化处理后,非晶硅薄膜中硅与氢形成SiH、S
抛光粉粒度与其抛光性能有密切关系,然而粒度相同的抛光粉,粒度分布的不同对其抛光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粒度分布对抛光性能的影响,以粒径较大的CeO2粉为原料,使用不同球磨设备对CeO2粉进行细化,设置不同的球磨工艺参数并添加不同的助剂,获得中位粒径D50=1 μm,具有不同粒度分布的CeO2料液,添加一定量分散剂调配成固含量10%(质量分数)的抛光液.用9B双面抛光机对K9玻璃进行抛光,记录玻璃单位时间质量减少量,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抛光表面粗糙度.结果 表明,设置不同的球磨工艺可以对CeO2粒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