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和大理的点苍山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杨清峰,这个名字是爷爷取的,小的时候我问爷爷“清峰”的意思,他很耐心地解释,可我还是云里雾里。我不怎么喜欢这个名字,有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叫杨清峰?而不是别的名字?”我的爷爷不但会读还会写汉语的繁体,他说要想真正明白这几个字的意思就要学习汉语,因为我的名字来自于汉语。现在我很遗憾爷爷在世的时候没有跟他好好学习汉语。随着一天天长大,我想知道爷爷取名的用意,想了解汉语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在越南考大学时妈妈问我想不想去国外上大学,我马上选择去中国留学。我暗下决心要学好汉语,如果拿不到毕业证就不回越南。
  带着这个愿望,我选择了在中国云南的大理学院,它是一所非常美的学校。学校里到处是鲜花,有各式各样的花园,有广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各种运动的场所。大理学院面向被称为洱海的高原淡水湖,背靠着秀丽挺拔的苍山,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看到如画一般的玉洱银苍美景。我特别喜欢看苍山,苍山的姿态每天都不同,有时候云雾缭绕,有时则一览无余,给我的感觉不时变幻。每当学习汉语累了我就喜欢抬头看看苍山,看着它清秀峭拔的样子,冥冥中我感觉到了仿佛有一股力量涌遍了全身。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中国同学经常说的“缘分”!
  我每天都抓紧时间很认真地学习汉语,专心听老师讲课,努力做练习。现在我能够用汉语和中国的朋友交流,越来越觉得学习汉语很有意思。通过两年在大理学院对汉语的学习,我已经很喜欢我的名字了,而且渐渐明白了爷爷给我取名“清峰”的意义!清峰——青翠秀丽的山峰,如同秀美的大理点苍山。
  (留学生作文指导教师:朱安女;编辑:杨泽文)
其他文献
诗意行走天地间    居住在风城下关,工作在古城大理。每天穿行于银苍玉洱之间,常常感受到无尽的疲累。有时渴望某种一劳永逸的幸福从天而降,从此安祥,安静地活着。  但是上帝总有办法让我们走下去。一面上山一面看风景,那风景是造物主为我们预备的消解疲劳的良药。  水无常形山无常态,这话是我们校园搬迁到苍山玉局峰之后我才亲身感知的。在这里,亲密接触山的妩媚。晨光中,山影半梦半醒,每一棵树,或松或柏,轮廓都
期刊
“80后”如今是各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上的一个新名词,同时也是热门的关键词,在网络上,社会各层人士对它众说纷纭,沸沸扬扬,当然也会褒贬不一。  何谓“80后”呢,公认的解释为80年代以后出生的这群人。而这群人集中分布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自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80后”人群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国内,正处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国际,趋向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成长,我们“
期刊
普者黑在彝语里的意思是鱼虾多的地方。我们在五月里来到了这片山水之中。  汽车从丘北县城驶出,不一会儿,就看到不远处有些小山包,此起彼伏,仿佛毫不相干,又顾盼有姿。山是石头山,小巧玲珑,形态各异,山体大多被灌木所覆盖,绿得浓郁,与周围绿油油的田野相互映衬,仿佛有绿色的风拂面而来。  正看得出神,汽车驶入了一条狭窄的公路,两旁是碧绿的荷塘,团团的荷叶挨挨挤挤,在盛夏的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荷塘一直延
期刊
发源于横断山纵谷区兰坪县金顶盐路山的沘江,在深山峡谷里横冲直撞,硬是闯出自己的一条出路。最后,她终于在一个叫功果的地方猛然一跳,汇入了向南奔流的澜沧江。就在沘江疲惫喘息的丛山褶皱间,她留下一些深谷中的小冲积湾。这些小河坝就成了山国云龙相对富庶的集镇。沘江流经石门,在这里打了一个十分别致的回头湾,河道弯出了一个圆满天成太极八卦图。云龙县城石门古镇,就居于沘江天然太极图之下,坐拥着一方奇异的风水宝地。
期刊
曾经听人说过:灵堂前哭得最悲痛的才是最不孝的,爱他就要生前对他好。  我就是那个天底下最不孝的人。  爷爷走了,在一个凄清的四月。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可是,爷爷走了,走得毫无预兆,令人毫无防备,我甚至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  无数次地幻想奇迹,幻想爷爷从睡梦中醒来,可是,我失望了,彻底地绝望了:我面前的爷爷,安静地躺在棺木里,。头发全白了,脸上没有一丝血丝,越发显得苍老无力。爷爷已经很老了,
期刊
王毅然的小说,大多是纪实性的,以写人记事为主。或追忆亲人朋友,或俯拾旧日往事。无论内容怎样的不同,都统摄在从容、博大的气度之下,以平缓、自然、客观的笔调来追念至亲至爱之人,叙写大喜大悲之事,可谓“恬淡自然”。其作品不事雕琢,随意自然,不刻意追求主题的精深、语言的精巧或感情的波澜,又可谓是大巧不工。    一、精巧的结构,完美的构思    见多识广、儒雅潇洒的马如云,省级某边境贸易口岸“绿云”休闲山
期刊
一    村子脚的磨房,始终在记忆中时隐时现。  村子通电之前,磨面靠的就是水磨。故乡山高箐深,水资源异常丰富,差不多每个寨子都有一到二座磨房,甚至有些冒尖儿的人家自己就拥有一座磨房。这些磨房在河谷里零散地藏着。十冬腊月粮食晒干了,磨房就忙了起来。整个河谷滚着闷雷似的声音,那是村里的人在轮流着磨刚晒干的玉麦、小麦、豆子。  我们社里就只有一座磨房。这座磨房大约有百十年的历史了。爹说,连爷爷都不知道
期刊
七十六年的风雨兼程    “洱水西源第一流,川名沃野稻先秋”。洱源,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风淳厚、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地方。30万各族人民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十个乡镇星星点点散落在这阡陌交通、汊港交错、河流如织、湖泊众多的洱海源头。洱源美丽迷人,像一颗绚丽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以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古朴神奇而极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素有“神话王国”、“白族文化宝库”、“仙女撒歌的地方
期刊
三    世纪初某个多雨的秋季,我站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用含义复杂的目光,回望千里彝山深处,五十年前古寨暮色苍茫的那个夏日黄昏,我看到灾难的阴影像一只硕大无朋的乌鸦,正缓缓向古寨上空逼近。  苍老的毕摩纳洛嘎苦拄着拐杖,矗立在落日黄昏里,像一只衰老的山羊,用阴沉的目光凝视着暮色苍茫中的古寨,他的目光心事重重,充满了忧虑,他还听到灾难破空的萧萧嘶鸣声从远方断断续续传来。但老毕摩纳洛嘎苦无法判定灾难
期刊
我曾经并不喜欢玫瑰,觉得玫瑰媚俗,还多少有些矫情。在每年的某些特别的日子里,也会收到一些玫瑰,寓满关爱和祝福。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真情与玫瑰无关。  刚从外国语学院到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时,常常听到教留学生的老师们抱怨他们的学生如何不遵守纪律,如何难以进行教学。早上八点上课,每天都是老师一个人在教室里等学生,到八点半左右才陆续有人来,并且毫无愧意,似乎他们从来不知道学校是一个有规则的地方。由于语言的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