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管内乳头状黏液囊腺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癌)、囊性内分泌肿瘤、囊性假乳头状瘤及胰管内乳头状黏液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WHO将IPMN定义为由乳头状增生的黏液分泌上皮细胞构成的、伴或不伴过度黏液产生及胰管囊性扩张的特殊病理类型,其比例占原发性胰腺囊性肿瘤的20%~25%.IPMN为癌前病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类似,遵循腺瘤-腺癌的发展顺序,病变过程极其缓慢,通常约15~20年[1].日本学者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4例IPMN,并描述了3种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主胰管扩张、壶腹部开口扩张、黏液溢出.近年来由于新的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和内镜技术的引入以及患者就诊意识的提高,IPMN的发现率较以往大大提高.近10年来对IPMN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较多新的认识。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肝小叶炎性反应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西方国家成人患病率为20%~33%,我国发达地区成人患病率达15%,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性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肝脏疾病会干扰性激素的水平,性激素亦可通过与肝脏
期刊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目前被广泛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但其所致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渐增.目前临床常联用PPI以预防氯吡格雷所致消化道损伤,但联用PPI可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风险.莫沙必利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1].本研究在动物实验中观察莫沙必利对氯吡格雷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期刊
患者女,60岁,农民,因间断性腹部不适伴腹泻3年余,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不适,排便后可缓解,为稀糊黏液便,无脓血便,2~3次/d,伴乏力.近1个月上述症状频繁出现.曾服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匹维溴铵等药物,效果不佳.自发病以来,患者睡眠精神不佳,体质量无减轻.自述贫血20余年,否认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主食为面食,无烟酒嗜好.月经规律,育有1子1女,家人体健,家族史无
期刊
目的 探讨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合并淋巴管结构异常的情况及其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检查、直接淋巴管显像和核素淋巴管显像结果、治疗方法与转归.结果 7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5例淋巴管结构异常,2例为单纯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症状主要为水肿、腹胀、腹泻.实验室检查以淋巴细胞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CT小肠造影(CTE)、MRI小肠造影(MRE)和超声对C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节段性肠壁增厚和强化为CD影像学诊断指标,内镜、病理学及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制定检索式及文献纳入标准,搜索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CTE、MRE和超声诊断CD的文献.应用诊断试验研究质量评价(QUADA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比较CTE、MRE和超声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
目的 研究慢性胰腺炎(CP)中左侧门静脉高压(LSPH)的发生率及其他CP病变的伴随情况,探讨LSPH对C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至少接受过2种影像学检查的C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病理检查异常检出情况、影像学检查异常检出情况、各种CP病变中LSPH的伴发率.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25例CP患者中,29.6%(37/125)接受过3种或3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
结直肠癌是一种多因素、多阶段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事件包括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家族的激活."二次打击学说"认为,宿主因素在肿瘤发生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因素的二次打击导致细胞失控性增殖[1].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宿主肠道共生菌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期刊
说明:①主题词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②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汉字的拼音排序,如汉字相同,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③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英文字母顺序排在各(字母)部之后;④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期刊
与胰腺外分泌肿瘤相比,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是胰腺的较罕见肿瘤,在原发性胰腺肿瘤中仅占<3%.PNET患者的预后和长期存活率好于胰腺外分泌肿瘤患者.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鉴别能力的提高,PNET的发现率有所提高.该疾病的自然历程随原发肿瘤类型、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根据PNET是否表现出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PN
期刊
患者男,70岁.因反复呕血、黑便伴乏力25 d急诊收入空军总医院.患者反复呕血3次,量为300~1000 mL,伴昏迷、柏油样便、乏力,在当地医院采取输血、止血、保肝治疗,效果欠佳.患者40余年前曾患乙型肝炎,治疗后转为慢性HBV携带者.有高血压史10年,诊断为肝硬化14年.入院体格检查:营养较差,贫血貌,腹部膨隆,胸腹壁静脉曲张.脾左肋缘下5~6 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