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拍挂”尚需完善

来源 :楼市·居住房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有记者问我,现在有些城市在住宅用地“招拍挂”时,将限价房用地与商品房用地捆绑在一起推出,这算不算救市行为?我回答说,从狭义讲“不是”而从广义说则“是”,“招拍挂”从“唯高者得”到纳入“限价因素”,这是一种进步。
  为什么说是广义救市而非狭义救市?因为从广义讲,救市是指政府为避免市场崩溃而采取种种稳定市场的政策手段,而从狭义讲,救市是需要投入资金的,如直接投入资金的注资或间接投入资金的税收减免。
  从“唯高者得”到纳入“限价因素”,这一供地方式转变,并不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救市作用,因此可称其为广义的救市。
  “招拍挂”配置土地资源,如果运作得当就能有效避免供地环节的腐败,优点是高效、低成本,但缺点是“无形之手”容易“失灵”。
  “土地出让金=住房预期售价-住房建造费-正常利税”,这是开发商在争夺土地时,测算愿意接受“土地出让金”的最简明扼要的计算公式。
  从这一公式不难知道,当市场处于繁荣期时,对于土地的争夺,在管理水平等方面相差不多的开发商中,必定是欲做“高端产品者”胜出;而在那些欲做“高端产品者”中,又是那些赌未来房价涨幅最大的“胆大者”胜出。
  一次次土地“招拍挂”,篩选出一个又一个欲做“高端产品”且赌未来房价必涨不跌的“胆大者”。于是,在“招拍挂”现场,让人看不懂的天价地王频频出现了。经过媒体宣传报道,以及投机者的炒作,房价比地价涨幅更高。这反过来,又给赌房价上涨的开发商以更大的胆量和勇气。如此循环往复,地价、房价互相“打气”,一次次地走高。
  多个供地个案最终构成一个供地集合。不难看出,通过土地“招拍挂”,在住宅用地供应上,供地集合最终指向高档商品房用地。然而我国目前的阶层结构,不是那种稳定的“纺缍形”,而是“金字塔”,即顶端“富人”很少,而下端“穷人”众多。于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症结——供求结构性矛盾出来了。
  “只为富人盖房”,这是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的一句被广大购房者骂得“狗血喷头”的名言。然而,从“招拍挂”这种配置土地资源的市场机制看,开发商为富人盖房是一种必然选择。
  而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期,住房销售不畅、开发商降价销售、购房者买涨不买跌,销量更加下滑。此时在土地“招拍挂”市场,开发商测算可接受的土地价格。虽然依然还是“土地出让金=住房预期售价-住房建造费-正常利税”,但是,此时开发商对于预期房价普遍心中无底了。随着房价不断下滑,开发商对预期更加迷茫,于是随着房价下降,地价也跟着下跌了。地价频频下跌,经过媒体报道,以及购房者口口相传,加剧购房者看跌预期,房价下跌更加厉害。这反过来,更加打击了土地市场的信心,于是地价更低了,甚至是根本卖不动了……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房地产市场彻底崩溃。
  分析至此,已经知道,“招拍挂”这一“无形之手”失灵,症结在于两方面:一是通过“招拍挂”环节的“一一映射”,供地集合指向了“高档商品房用地”;二是“招拍挂”机制容易“放大”市场乐观或悲观的情绪。
  对症下药,解决“失灵”,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将民生用地与商品房用地在源头加以“区隔”。住宅用地供应时优先为保障性用房预留空间,在为民生用地优先预留空间后,“招拍挂”商品房用地。二是依然实行统一的“招拍挂”,但在“招拍挂”时明确出让土地中保障性用房的比例和价格,在此基础再进行土地使用权“招拍挂”,房地产开发完成后,由政府按约定的数量和价格向开发商回收保障性用房。
  由此可见,第一种方法能有效解决供地结构问题,而第二种方法既能解决结构问题又能解决房地产市场信心循环激荡的“放大”问题。据笔者实地考察,目前国内将限价房用地与商品房用地捆绑在一起进行“招拍挂”的城市,意在防止土地的流拍。
其他文献
11月1日,救市利好成真,市场乍现回暖。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当日北京市期房住宅签约总量为700套,环比前一日的217套上升222.3%。11月17日,北京市期房住宅签约总量为4490套,比上一周期1173套增加3317套,环比上升283%。就个案而言,我行我“秀”,隔岸观火者有之;加速观望,不温不火者有之;借势炒作,逆市热销者亦有之——    中高端项目冷热不均    新政出台
期刊
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支持自住商品房消费为特征的房地产救市措施,连日来从地方到中央紧锣密鼓地出台。但是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定义似乎各地有不同认识,由此引来的争议也不绝于耳。  限价房政策最早见于2006年下半年,当时出台的背景是由于全国房价快速上涨,中央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2006年9月,北京市建委、市國土局等部门草拟了《北京市中低价住、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暂行)》,其中涉及
期刊
政府救楼市,不是救房价,不是救开发商,而是救交易量,保经济增长。然而,如果试图使首次置业的中低收入人群作为购买主体出手,其最希望的是房价的下降,仅仅依靠契税、降息等优惠,对其刺激力不足,则交易量无法盘活;而对于有能力购房的多次置业人群而言,在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之时,想要刺激其出手买房也不容易实现。    救经济必先救楼市    目前房地产行业是政府能选择的最好的保经济增长“工具”。  “人民币升值
期刊
11月26日,楼市传媒携手天恒置业举办的“生态京西·宜居房山京西南生态居住价值主体论坛”得到了业内众多专家学者和房山区域开发商代表的鼎力支持,与会嘉宾就北京城郊居住趋势与房山楼市价值、如何打造房山区域的宜居性、房山卫星城规划与城郊居住优势、京西生态发展带与京西南高尔夫走廊的发展特色、名企大盘对于房山楼市的带动作用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热烈的现场讨论氛围。    利用生态资源建设宜居新城  
期刊
2008年10月23~24日,由楼市传媒核心策动的“第二届梅地亚央视员工购房咨询会”在央视梅地亚中心举办,其服务的专业性和参展项目的精准性受到央视员工及地产业内的广泛好评。  现场参展项目有裘马都、金泉国际大酒店、首创·和平大道、首创·A-ztown、银谷美泉孔雀城等,均为央视新址周边品质名盘。其中首创·A-ztown获得了现场成交,参展项目均蓄积了有效客户和后续的成交高潮。  第二届咨询会更从央
期刊
如今,销售市场和融资市场双双疲软,房地产业已从前些年的“土地为王”时代重新回到了今天的“现金为王”时代,不少开发商倍感寒意。舆论认为,房地产确实已经遭遇了冬天。  不过,由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正在进行,政府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候正不断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措施。因此,房地产市场仍有理想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业从中长期来看仍具潜力。  行业缺钱,冬天寒冷,在这个异变的房地产时代,无疑
期刊
现在一些网站的论坛上总能看到有人以房地产是暴利行业为由,发表为什么要救这个行业等等诸如此类质疑政府救市的帖子,对此我想在这里分析如下:  今年1~9月,中国GDP同比增长9.9%,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仅增长9.0%。按照这种下滑的形势,四季度9%难保。  2008年保持9%以上的增长基本没有问题,关键是2009年。中央政府的说法是。要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長。保持
期刊
不到一个月,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新政出台并实施,始自2003年对房地产过热的调控,也首次出现明显转折。处于“十字路口”的楼市,到底是理性回归,还是欲扬先抑?在中国楼市大起大落的背后不仅是仍在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藏身于其间的高负债经营模式下的资本饕餮,还有土地财政、庞大的购房需求等。如今,这些因素有些已在悄然转变,有些则呼之欲出。    4万亿元救市后的房价争议    在金融风暴无法预期何时见底,
期刊
[焦点]    中国房产市场在全球投资品中稳定性最高  在世华财讯11月16日举办的经济论坛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指出,相比金融危机冲击下其他带有投资性质的资产市场价格,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的振动最小、稳定程度最高。  对于全球金融海啸给中国购房者带来的心理影响,陈淮指出,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首先不是劳动和资本的对立,是资本内部的债权人和股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尖锐的对抗,导致了次贷危
期刊
又到一年收获时。时下“金九银十”的临近,再一次让开发商充满了希冀。回顾去年“金九银十”因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而惨淡收场。如今,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低谷到狂热,再到因政策不明朗而导致的微妙时期,今年“金九银十”的成交目前还让人无法看透。  但从供应来看,未来大有“井喷”之势。因为,本想“捂盘借售”的开发商,却因为市场监管的从紧而无奈加快推盘。据本刊市场研究部统计,年底之前,将有近一百个楼盘推出新品房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