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教版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为例,浅谈如何灵活处理教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08-01
  随着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不再是教学的指挥棒,它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是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所凭借的材料。同时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材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教材发行模式。往往同一地区统一使用一个版本的教材,而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自己编排的理念和思考,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一种版本的教材不可能适应该地区所有的教学要求和情境。这就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对教材功能进行全面的思考,要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要学会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就人教版地理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谈谈如何灵活处理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1 从知识联系上,分析教材内容和编排顺序的合理性
  人教版地理1第二章讲述的是“地球上的大气”,共四个小节,编排顺序是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从知识联系上看,笔者认为该章节的教材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合理性: 教材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后面幾节内容的基础,将该部分知识安排在本章第一节是合理的。
  1.2不合理性: 首先,从知识逻辑关系上来看,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讲述的是与气候有关的知识。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则是讲述与天气有关的知识。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综合。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可以说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因而教材在编排上应该“先天气后气候”。其次,“气压带和风带”与“全球气候变化”同是讲述气候方面的知识,如果将二者分开编排,打破了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2从学生学情角度分析教材内容编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内容和顺序编排应该符合学生是认知发展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从学生学情角度看,该章节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合理性: 教材将“气压带和风带”编排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后是合理的。因为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从“单圈环流”引到“三圈环流”得出的。“单圈环流”这一知识的讲解,需要学生首先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同时,第一节中“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常见的天气系统”所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因而教材在这部分的编排上是合理的。
  2.2不合理性: 笔者认为,该章节第二节和第三节这两部分知识的编排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如,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中有三处知识点超出学生的认知基础,没有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一是“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在这部分知识中涉及到“极峰”。“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而关于“锋”的知识教材将其编排在第三节中,这样的编排顺序,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二是“北半球的冬、夏季的气压中心”,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需要有“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相关知识作铺垫,特别是东亚季风的形成,尤其需要学生首先掌握“高压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和“低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的相关知识。而该部分知识同样安排在第三节中。三是该节中设计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内容,同样需要学生首先了解不同的气压所带来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由此才能知道不同气压控制下的气候特征。综上三点分析,笔者认为,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应该是不合理的。
  3对教学顺序作出调整
  通过从知识联系和学生学情角度对教材进行合理性分析之后,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是调整了第二节和第三节的顺序。将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安排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之前,让学生首先掌握“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打下知识铺垫。通过教学实践,这样调整之后的教学,学生更易理解和吸收,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及将经过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进行持续气
内毒素血症是现代临床危重病医学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内毒素血症中,心脏是最常受累器官之一。一旦出现心脏并发症,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死亡率会大幅度上
目的:1.表达和纯化重组的人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蛋白;2.鉴定纯化的重组Cys C蛋白;3.重组Cys C蛋白的免疫活性的检测。方法:1.根据Gen Bank中人Cys C功能区的氨基酸序列
【摘要】如何结合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学生就业领域进行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是广大相应专业教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总结对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索,对如何利用各项新技术新方法对新时代物理化学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過加强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的联系和融合,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研究,深入分析当今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及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及相关机制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2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11-0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种状况可以归因
【摘要】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对掌握会展英语能力的人才需求猛增。以工作过程导向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适应就业需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成为我院会展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工作过程;会展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12-02  会展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是集商务、旅游、信息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
我国传统的大学日语阅读课程教学乃至日语习得教学整体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多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则承担着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曾学习如何战胜癌症。多年来,我触诊过的每个肿瘤患者、每个咨询过我的家庭,都强烈要求我使用各种现代医疗器械来筛查癌症。但是最近有个病人提醒了我:追
目的:研究抗CADM-140kd抗体是否存在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中,如果存在,则对相应的抗原进行纯化和蛋白质鉴定,并对该抗体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以K562细胞提取液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语言的学习也逐渐普遍。英语语言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为了更好地进行沟通,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英语;语言错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