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竞技能力体操运动员的非衡结构补偿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q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体操运动 员的非衡结构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明确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要素的功 能大小是实施非衡结构补偿的必要前提。教练员应着眼于体操各单项运动技术与专项力量的 协调,同时兼顾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与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突出对运动员翻转能力的培 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的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结构补偿;2) 以体操运动员上 、下肢部位的力量优势能力为主线,并结合形态和柔韧素质的发展状况,对不同优势能力类 型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结构补偿至关重要。
  关键词:体操运动员;优势能力;非衡结构补偿
  中图分类号:G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3-0133-03
  Discussion on the Issues of Compensations of Unbalanced Structur e Applied to the Gymnastics Athletes of Different Competitive Abilities
  CAO Yongzh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 3,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issues of compensations of unbalanced structure applied to the gymnastics at hle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verdeveloped competitive abilities arestudied by adopting specialists visiting,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bibliogra phy, and video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1) ascertaining the magnitude of funct ions of gymnastics individual event in competitive abilities’ determinants is a n necessary precondition in the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s of Unbala nced Structure. Coaches should be with a view to the coordination of sports tech niques of gymnastics individual event, giving attention to two or more things co 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ility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figure, and e 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ability of tumbling and rotation in the applicatio n to the gymnastics athle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verdeveloped competitive a bilities with pertinence; 2) regarding the advantageous abilities of the strengt h in upper limbs and lower limbs as main parts, and linking the developments offigure and flexibility abilities together are very important in implementing com pensations of unbalanced structure.
  Key words: gymnastics athlete; advantageous ability; compensation of unb alanced structure
  
  与日本训练学专家根本勇提出的“木桶模型”不同,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积木 模型”注重运动员优势能力(运动员的优势能力是指竞技能力结构中对系统功能所起作用大 且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的发挥,即通过增强竞技能力非衡结构中的优势能力来提高竞技 能力的总体功能。目前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的研究已趋成熟,但论及竞技 体操时,只是选取竞技体操领域个别案例,从宏观角度来论证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 效应的普遍存在,未从微观角度研究这一补偿效应在竞技体操领域的具体应用。由于体操各 单项间的差异性较大,形成了各单项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方面明显不同的要求,进而形成各 项目独特的风格,使优秀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呈现出多样性,为体操运动员不同优势能 力的发挥开辟了新领域,因此,如何针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的体操运动员实施有效的非衡结 构补偿成为体操界关注的焦点。显然,揭示不同优势能力类型体操运动员非衡结构补偿的特 点和规律,可为体操教练员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体操队、山东、北京等省市体操队的运动健 将和国际健将。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就如何对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实施非衡结 构补偿充分征询专家意见,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1.2.2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专家和教练员对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基本观点, 根据决定因素对各单项整体水平的贡献值判定其优势能力,据此对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结构 补偿。
  1.2.3 文献资料法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竞 技体操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
  1.2.4 观察法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世界体操三大赛事单项决赛录像、观摩国家及部分省市体操队训 练,思考如何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的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结构补偿。
  投稿日期:2009-10-23
  作者简介:曹永臻,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 结果与分析
  
  2.1 明确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要素的功能大小是实施非衡结构补偿的必要前提竞技体操各单项在场地、器械、动作技术结构、动作用力部位及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 异,对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而竞技能力各构成因素对系统整体功能的贡献也不等。这 就要求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找准体操各单项制胜的关键竞技能力构成因 素,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对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判别,明确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要素的 功能大小,是对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补偿的必要前提。根据调查对象对体操各单项运动员竞 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的先后排序,分别赋予第一至七位7、6、5、4、3、2、1的自然权数 ,计算各决定因素排序值,据此分析各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对该单项整体竞技能 力的重要程度。
  表1 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重要程度判别排序
  项目运动技术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心理能力运动智能运动战术男子自由体操2(342)1(355)3(241)4(217)5(155) 6(141)7(61)鞍马1(347)2(308)4(204)3(295)5(160)6(138) 7(60)吊环2(299)1(373)3(258)4(255)5(140)6(114) 7(73)跳马2(341)1(355)3(258)4(199)5(170)6(118) 7(71)双杠1(354)2(339)3(266)4(213)5(154)6(122) 7(64)单杠1(353)3(290)4(215)5(163)2(316)6(113) 7(62)女子跳马2(279)1(301)3(204)4(158)5(145)6(1 23)7(50)高低杠1(308)2(276)3(197)4(185)5(127)6(117 )7(48)平衡木1(300)3(244)4(180)5(132)2(255)6(96 )7(53)自由体操2(289)1(296)3(193)4(184)5(136)6(1 12)7(50)注:括号内数值为频数加权。
  依据项群分类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标准,竞技体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强 调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运动技术的决定性作用和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心理能 力的重要作用。从专家和教练员对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重要程度判别(表1) 可发现,近年来体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特征:虽然运动技术在 鞍马、双杠、单杠、高低杠和平衡木中起决定性作用,仍占主导。但在男女自由体操、跳马 及男子吊环等项目上,尤其是对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而言,运动素质的重要性凸显,对竞技 能力整体功能的贡献与运动技术并驾齐驱,甚至超越。
  这一新特征引发对如下问题的思考:运动素质在现代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诸多构成因素 中重要程度如何?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在评价体操运动员发展潜力时存在怎样的联系?这就 需要回到竞技体操的核心技术——翻转动作。
  翻转动作是除鞍马以外其它项目成套动作中必需的动作技术结构,突出表现在:自由体 操中高质量和高难度的旋空翻;跳马第二腾空的空翻转体动作;双杠杠上各种身体形态的前 后空翻成挂臂或成支撑动作,屈体后空翻两周的下法动作;单杠E、F难度动作组飞行动作中 空翻或空翻转体后再握动作,旋空翻的下法动作;吊环的旋空翻下法动作;平衡木的空翻 上法、木上的前后空翻和一定度数的转体,空翻的下法动作;高低杠从单杠上移植的一些高 难度空翻转体动作及下法。可见,对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补偿的焦点在对翻转能力的补 偿上。从对翻转动作技术的分析中可发现,翻转动作技术的完成与体操运动员全面的专项肌 肉力量素质、柔韧素质(骨盆、肩部等关节动作幅度等)有着直接联系,而体操运动员的身 体形态对各单项不同难度翻转动作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翻转能力是优秀体操运动员必备的核心技术,其实现必须借助良好的运动素质,最终体 现出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之专项力量、柔韧与形态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对不同优势能力类 型的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补偿时,既要着眼于运动技术与专项力量的协调,也要兼顾运动员 柔韧素质的发展与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
  2.2 不同优势能力类型体操运动员的非衡结构补偿最新体操规则取消了10分上限,选取成套动作中的10个有效最高难度动作计算A分,对 动作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力量的要求也相应提升。我国体操界专家和教练员逐渐认识到运 动素质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体操专项力量素质的发展,将竞技体操的制胜因素“难、新、美 、稳”进一步发展为“力、难、新、美、稳”,“力”被置于制胜因素之首,凸显专项力量 素质的重要性。
  在综合研究体操单项运动员各身体部位专项力量素质调查结果(表2)的基础上,以 体操运动员上、下肢部位的力量优势能力为主线,兼顾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表3)与 形态指标的发展状况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体操运动员的非衡结构进行补偿至关重要。
  表2 体操各单项专项力量素质重要程度判别
  项目 专项力量(根据调查统计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男子自由体操弹跳力量、推手力量、腹肌力量、侧肌群力量、背肌力量、落地缓冲 力量鞍马支撑力量、腹肌力量、侧肌群力量、背肌力量、推手力量吊环支撑力量、悬垂拉引力量、胸背肌力量、腹肌力量、落地缓冲力量跳马弹跳力量、推手力量、落地缓冲力量、背肌力量、侧肌群力量、腹肌力量双杠支撑力量、腹肌力量、推手力量、背肌力量、侧肌群力量、悬垂拉引力量、落 地缓冲力量单杠悬垂拉引力量、腹肌力量、侧肌群力量、背肌力量、落地缓冲力量女子跳马弹跳力量、推手力量、背肌力量、侧肌群力量、腹肌力量、落地缓冲力量 高低杠悬垂拉引力量、腹肌力量、侧肌群力量、背肌力量、落地缓冲力量平衡木控制力量、弹跳力量、腹肌力量、背肌力量、支撑力量、落地缓冲力量自由体操弹跳力量、推手力量、腹肌力量、背肌力量、落地缓冲力量 表3 体操各单项柔韧素质发展部位重要程度判别
  项目 专项力量(根据调查统计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男子自由体操膝部、踝部、跟腱、肩部、腰晨、髋部鞍马腕部、肩部、髋部、腰部吊环肩部、胸部、肘部、腕部、腰部跳马膝部、踝部、跟腱、肩部、腕部、腰部、髋部双杠肩部、腕部、胸部、肘部、腰部、髋部单杠肩部、腰部、腕部、髋部女子跳马膝部、踝部、跟腱、肩部、腕部、髋部、胸部高低杠肩部、腕部、髋部、腰部、胸部平衡木腰部、髋部、肩部、腿部、踝关节、跟腱、胸部自由体操膝部、踝部、跟腱、肩部、腕部、髋部、腰部、胸部2.2.1 上肢力量型运动员优势能力的发挥从对体操各单项高水平运动员制胜的关键技术要求及专项力量、柔韧素质重要程度的排 序可见,与上肢力量密切相关的项目主要有吊环、鞍马、双杠、单杠和高低杠。可结合上肢 力量的性质、腹肌群力量、侧肌群力量、胸肌力量以及背肌力量和各主要关节部位的柔韧性 情况予以综合分析与应用。
  优秀吊环运动员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力量方面:支撑力量、悬垂牵引力量、胸背肌力量 大;形态方面:上肢较短,肩宽、胸围较大、骨盆较窄;柔韧方面:肩、胸部柔韧性好。吊 环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焦点应放在E组以上高难度的静止力量以及多个高难度静 止力量之间从低位到高位的直接连接上,而旋空翻高难下法也是竞争的重要砝码。
  优秀鞍马运动员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力量方面:上肢支撑力量、腹肌力量、侧肌群力量 大;形态方面:上肢较长、下肢较长、身材较高、体重较轻、肩宽较大、骨盆较窄;柔韧方 面:腕部、肩部和髋部柔韧性较好。鞍马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焦点应放在单环上 的高难动作及其连接和纵向前后移位上。其中,单环技术重点发展FLOPS连接,而纵向前后 移位则以3/3移位动作为主。
  优秀双杠运动员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力量方面:上肢支撑力量、推手力量、背肌力量大 ;形态方面:上肢较长、身材中等或较高、体重较轻、肩宽较大、骨盆较窄、下肢中等或略 长;柔韧方面:肩、腕、胸部柔韧性较好。双杠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焦点应放在 支撑摆动类、大摆后的转体、团身或屈体两周前后空翻成挂臂接前后摆上等关键技术上。
  优秀单杠运动员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力量方面:悬垂拉引力量、腹肌力量、侧肌群力量 大;形态方面:上肢中等或略长、肩宽、胸围较大、下肢中等或较长;柔韧方面:肩、腰、 腕部柔韧性好。单杠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焦点应放在高难度飞行动作、下法动作 及高难动作之间的直接连接上(含飞行动作和较大度数转体动作),其中尤其要突出高难飞 行动作和多个高难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上。
  优秀高低杠运动员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力量方面:悬垂拉引力量、腹肌力量、侧肌群力 量;形态方面:上肢中等长度;柔韧方面:肩、腕、宽、腰柔韧性好。高低杠运动员竞技能 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焦点应放在以反吊技术为中心的动作和大回环连接转体动作或飞行动作上 。
  2.2.2 下肢力量型运动员优势能力的发挥从对体操各单项高水平运动员制胜的关键技术要求及专项力量、柔韧素质重要程度的排 序可见,与下肢力量密切相关的项目主要有自由体操、跳马和平衡木。虽然,这3个项目也 与上肢推手力量密切相关,但整体而言,下肢力量对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贡献大于上肢力量 。
  自由体操中翻转动作的技术和素质结构与现代跳马基本一致。跳马动作的翻腾技术水平 受自由体操翻腾水平的制约,而区别体现在翻腾动作的起始条件不同、起点与落点高度的差 异,可以形象地把跳马理解为翻越障碍的自由体操翻腾动作。
  优秀自由体操和跳马运动员通常都具有如下特征。力量方面:弹跳力量、推手力量、腹 肌力量、侧肌群力量以及背肌力量都有较高水平;形态方面:上肢较长,体形粗壮,下肢长 度适中,如果太长则不利于体操动作快速有力的打击性起跳;柔韧方面:膝、踝、跟腱及肩 部的柔韧性都较好。自由体操和跳马的运动员虽然都以下肢力量为主,但自由体操对下肢力 量的要求高于跳马,跳马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则略高于自由体操。此外,跳马对腾空落地缓冲 力量的要求也明显高于自由体操。跳马主要采用第Ⅲ、Ⅳ、Ⅴ组动作,该项目运动员竞技能 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焦点及关键技术仍在第二腾空上,特别是增加转体的度数及绕复合轴的转 体技术。体操运动员,尤其是女子运动员,通过采用第Ⅴ组踺子上板类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腿部力量不足的缺憾。但新规则为倡导不同结构组别跳马动作的展示,要求参加跳马决 赛的运动员须完成两个不同结构组别且第二腾空不同的动作,这就要求跳马运动员尽可能地 发展多种不同类型的翻转技术。
  优秀平衡木运动员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力量方面:控制力量、弹跳力量、腹肌力量及支 撑力量较强;形态方面:身材中等相对较低,有利于身体重心的控制;柔韧方面:腰、髋、 肩等部位的柔韧性较好。平衡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的焦点应放在技巧和挂串 技术(含木侧挂串下法)。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各种优势能力的组合发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并非绝对。一名运动 员很难将众多优势能力集于一身,因此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优秀 全能体操运动员模式、优秀单项体操运动员模式、体操项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体操运动员优势 能力的发挥等四方面因素,视运动员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表现来寻求最佳途径,在各单项 的训练实践中更为具体地实践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例如,同是自由体操运动员,有的身 材矮小,但速度、力量较强,可选择旋空翻或直体后空翻2周等高难动作,主攻难度,而身 体修长、协调能力较强的运动员可选择直体后空翻转体类的动作,通过增加转体度数提高动 作难度,同时还可充分利用良好的形体和协调能力,展示独特的表现,如俄罗斯运动员霍尔 金娜、我国选手张楠就很出色;技术型运动员可以突出技术风格,提高动作幅度,如黄旭的 双杠屈体后空翻两周挂臂动作幅度大、腾空高,给人感觉耳目一新;均衡型运动员主攻全能 ,如杨威六个单项均衡发展,多个单项具有跻身前八的实力。运用竞技能力非衡补偿的辐射 补偿,可选择单项突出发展,以单项带全能的路线。此外,技术连接、编排对体操运动员竞 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至关重要。继1991年李春阳在第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夺得单杠冠军后 ,时隔17年的北京奥运会上,邹凯凭借完美的个人表现和出色的动作编排才再次夺得该项目 金牌,集中体现了我国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在单杠成套动作编排上的集体智慧。成套动 作编排上的扬长避短与运动员优势能力的发挥和谐相融问题是当前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补偿 的研究新领域,有待教练员和广大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入探讨。
  
  3 结 论
  
  1) 明确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要素的功能大小是实施非衡结构补偿的必要前提。教练员 应着眼于体操各单项运动技术与专项力量的协调,同时兼顾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与形态指 标的动态变化,突出对运动员翻转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的体操运动 员实施非衡补偿。
  2) 以体操运动员上下肢部位的力量优势能力为主线,并结合形态和柔韧素质的发展状 况,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补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刘大庆,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 J].体育科学,2007(7):3-6.
  [2] 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体育科学,2000(1):43-46.
  [3] 李树林,曹永臻.现阶段我国男子体操诸项实力等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3,26(5):682-684.
  [4] 俞继英,张建,等.竞技体操高级教程(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0,6.
  [5] 曹永臻,李树林.从近三年世界体操透析男子体操发展趋势 [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3,26(6):843-845.
  [6] 国际体操竞赛联合会.2009-2012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M].国际体操竞赛联合 会男子技术委员会,2009.
  [7] 国际体操竞赛联合会.2009-2012年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M].国际体操竞赛联合 会女子技术委员会,2009.
其他文献
附加语中动结构是附加语中外围论元做主语的一种中动结构,在多种语言中广泛存在。英语和汉语中的附加语中动结构同中有异,表现了本族语的特点。他们都表达典型中动句的语义,
观察了短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GH/IGF-Ⅰ轴上相关物质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运动组、GH组和GH+运动组,运动方式为游泳训练。在实验的最
中国训练理论研究落后于中国竞技体育实践这是不争的事实。破解中国训练理论发展的瓶颈已迫在眉睫。从中国训练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看,应该回归本源,即研究交叉性科学问题。运用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 要: 以国家竞走队优秀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20 d低氧暴露前后 血液酸碱调控能力的变化,并对世居高原与平原优秀竞走运动员酸碱调控能力的基因差异进 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20 d高原适应未能引起优秀平原竞走运动员MCT1mRNA和AE 1mRNA含量发生明显改变;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AE1mRNA含量显著性高于平原运动员,说明从 遗传学角度分析,其红细胞运输能力优于平原运动
全球经济失衡长期困扰当今世界,本文从总值与净值的角度重新审视全球经济失衡,并以同样的思路考察其中的核心:中美经济失衡问题。本文通过中美间贸易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中美间
AIM: To compare the endotics system (ES), a set of new medical equipment for diagnostic colonoscopy, with video-colonoscopy in the detection of polyps. METHODS:
摘要: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孔子思想与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相互融合。而奥运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中华民族具有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精神。自我认知即自我反省。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此强调民族自省与自
龚昌来(1962-),男,湖南浏阳人,198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物理专业,1988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进修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课程,2004年获广东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现为嘉应学院电子
通过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参赛运动员陶宇佳的训练分析,针对陶宇佳2008年11月-2009年5月这半年周期的训练任务、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手段、训练的安排、训练的负荷等方面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