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物考察记(二)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积佛影
  来天水看佛教圣地麦积山石窟,是我多年来的愿望。
  汽车出天水市向东南方疾驰,穿过据说为一段1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就进入风光秀丽的小陇山林区,不久见到一峰崛起于绿色山谷间,犹如农家积麦草之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麦积山。山高仅150米,幽姿靓影,略似我在黔北所见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小山。山南石崖壁上如蜂房,似户牖,层层相叠,又可见斑斑青苔的,则是震惊中外的石窟了。
  天水是中西交通要冲,驼铃马嘶,胡乐梵音,使这块古老的土地更加充满传奇色彩。天水现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石窟即达30余处。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后秦,5世纪初已负盛名,后历经各代,东西高僧禅居布道,氐、羌豪族交替供养,官府、民间共同营造,历时1500余年,完成了这座恢宏壮丽的人间奇观。遍布山上的194个大小洞窟、7000余尊精美绝伦的塑像、1000多平方米栩栩如生的壁画,无一不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麦积山原为整体,唐代的一次大地震,使得中部崖壁震塌,窟群分为东、西两部分。
  由于麦积山石质疏松,造像不宜表现细部,大都是泥塑或石胎泥塑,而不同于云冈、龙门的石造像,也迥异于一般寺观的木雕或金铜佛。工匠抟泥造像,更能发挥自由想象,提供了精雕细刻、施展才华的机会。许多塑像,已经注意到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重视形式美和整体感的和谐统一,不仅形象逼真、表情生动,而且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从而形成了麦积山石窟总体上秀丽生动的造像风格,而不同时代的风格也在创作手法上有所体现。北朝的秀骨清像、隋唐的丰润造型、宋的繁琐、元的粗犷、明的细腻,各个时代的塑像都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麦积山石窟7000余件塑像中,95%为北朝作品,且绝大多数未经后代染指。在国内诸窟中北周作品较少,而麦积山较多,那一件件精品,使人们得以充分领略北周造像由消瘦变丰润、由象征到写实、由方趋向圆的创作手法。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麦积山地处林区,空气湿度较大,不利于造像的长期保存,但有些早期雕塑虽历经上千年风雨剥蚀,至今仍完好如初,甚至形同新制。这应该是一个奇迹。麦积山石窟不愧是“东方雕塑陈列馆”,人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
  佛像是人造出来的。麦积山那受人顶礼膜拜、整日香烟缭绕的佛、菩萨,是艺术匠师们用泥巴塑就的。那些不知名姓的艺人们,既遵循佛教的一定仪轨,同时融进自己对佛教的理解、想象,创造出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佛教是外来宗教,它的教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既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佛教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与河西石窟还留有浓厚的西域风格相比,麦积山石窟艺术更体现出中国化、世俗化的倾向。北魏第115窟是唯一有确切纪年的洞窟,该窟菩萨头戴花蔓宝冠,一手持莲花,紧贴于胸前,一手持净瓶,姿态温婉动人。第54窟西魏主佛,眉清目秀,高贵慈祥,高髻发纹旋转如盛开的花朵,面型修长,凤眼下视,嘴微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北周所建“七佛阁”,内凿汉代七间八大柱崖阁,塑有佛、菩萨70余身,虽多为宋、明重建,但每像都神态各异,庄严而可亲,华美而不俗。这些造像中的佛、菩萨、飞天、力士,从脸型、神情、身段甚至服饰,都是活脱脱的中国人,用讲解者的话说“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或高原姑娘”。
  从庄严的神性中显现出人性之美,我感到这只是麦积山洞窟艺术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供养人与世俗的信徒的塑像中,又摒弃了过多的世俗味,给人一种超凡入圣的感觉。这两者又是统一的,体现了匠师的宗教观念和艺术追求。例如,为人所称道的第123窟西魏的供养童子和童女,造型特点上是秦汉以来的传统风格。作者没有多少渲染,而是运用单纯洗练的手法主要对人物面部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在清秀的脸庞上塑出了一双细长而美丽动人的眼睛,薄薄的嘴角漾出天真的微笑,使人们在纯朴端丽的形象中看到幼童纯真而略带稚气的神态。我们在他(她)的脸上读到了发自内心的满足和企求,是对现实人生的热爱和对佛国世界的憧憬。匠师在宗教造像的创作中突破经典与仪轨的某些限制,塑造了他所了解的人与情思,寄托了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以单纯的艺术语言启发人们的联想,造成了一种虔诚与静穆的宗教气氛。他(她)们是现实中的人,我们与他(她)们似曾相识,但在欣赏这些匠师们艺术手法的同时,我不由地想起了大地湾遗址,想起了在那一片神奇土地上出土的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精美彩陶,那堪称远古时期雕塑杰作的人头形器及彩陶瓶,想起了“羲皇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难道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难道那些匠师们吸收的艺术乳汁没有这些先民们的成分?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这是五代王仁裕咏麦积山天堂洞诗里的几句,极状石窟的险峻。麦积山的龛窟大都开凿于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的悬崖峭壁之间,其惊险居我国现存石窟之首。当年开凿时,先堆积木材为台,由上往下开凿,营造一层拆掉木材一层。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先有万丈材,后有麦积崖”的民谣。窟间有12层栈道凌空相连。站在西崖最高处的天堂洞,或是东崖上的第4窟,下视栈道,回环勾连,令人目眩。因此,麦积山虽不高,但却多姿而又有气势,石窟也尽得尺幅千里之妙。大概由于险峻的原因,麦积山虽在历史上屡遭地震、兵燹之害,但亦免了一些人为的劫难,此应为石窟之一幸。
  麦积山是一部历史,印记着人们对缥缈佛国的向往与执着,又留有尘世间数不清的血泪与无奈。开凿于西魏的第43窟,正壁龛内有宋塑倚佛一身,面呈慈容,似乎远离人间烟火,龛后凿有一后室,人低首可以进去,当介绍说这曾是墓室时,我吃了一惊,墓室怎么挖在这儿?原来这里有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西魏文帝欲结好柔然,便用和亲策略娶柔然国长女立为悼后,废自己心爱的皇后乙弗氏,乙弗氏遂出家为尼,隐居麦积山。但是,公元540年柔然国又来进犯,无能的文帝又企图以乙弗氏之死来换取边境的安宁,遂强令乙弗氏自尽。史载,乙弗氏临死犹挥泪说:“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黄卷青灯并没有给乙弗氏带来希望,一代皇后因政治原因在佛门净地玉殒香消。后来,太子武都王在麦积山凿龛葬母,称为“寂陵”。这就是第43窟墓穴的来历。第127窟塑有仪容庄严的作说法相的佛、端严秀丽的菩萨,为麦积山造像中的精品。龛窟内有壁画,入口上方为七佛图,图中之侍者有落发之女尼,举止文静,形容秀丽,虽服修道之衣,却独具闺阁之姿。据研究,此窟似是武都王为母乙弗氏建立的功德窟。   杜甫公元759年客寓秦州时,曾游过麦积山,留下了《山寺》一诗,最后两句是“上方重阁晚,百里见毫纤”。这大概是想象之词,就像他早岁《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样。因为在麦积山石窟最高处的牛儿堂四望,也是看不多远的,举目是绿意盎然的山坡、参差不齐的山头。在西北乃至华北一带,像麦积山这样融人文与自然为一体的名胜,似乎不多。麦积山处在小陇山林区,绿意荡漾,溪水涓涓,四季美景交替,尤其在夏季,佛阁云遮雾罩,自古就以“麦积烟雨”名列“秦州八景”之一。相距不远的石门、仙人崖等地,山峦叠翠,树奇林幽,风光亦是秀丽。当我经栈道爬上走下,好不容易看完石窟中的精品,品味先人留下的宝藏,这时又凭栏放目,但见环山送黛,清风入怀,凉意顿生,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心中是多么惬意!
  为我们讲解的是麦积山石窟研究所前所长胡承祖先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讲解的不疾不徐,层次分明,书面语言较多,没有多余的话。经打问,知道他原是中学教师,这个本领应是粉笔生涯中练出来的。与南郭寺为我们讲解的邹先生纯粹的秦腔、妙语连珠比起来,胡先生的准确凝炼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谓异曲同工之妙。据说,朱镕基曾来此参观,原定停留50分钟,由于胡先生讲得引人入胜,竟看了三个小时。在天水,胡先生也可谓名门之后。在天水市秦城区民主路,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宅子。南宅子是明代举人、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私宅,胡为东林党人,曾为李三才鸣冤。北宅子是胡来缙之子,明进士、太常少卿胡忻的私宅。南北宅子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地享有盛名的明代庭院建筑。胡承祖先生就是这两座宅子的主人。
  南郭寺的魂与根
  从天水市中心穿过耤水河,汽车在南山山道上曲折盘旋,到得海拔1200米左右的慧音山坳,眼前突然出现一片青翠茂密的白杨林,幽藏在里面的就是南郭寺。南郭寺建寺年代已无考,但从流传的诗文看,隋唐已具规模,宋代则称“妙胜院”,清乾隆十五年(1750)敕赐为“护国禅林院”。山门外两株粗于碾盘的千年古槐,静静地迎送着游人。寺内殿宇、亭台、垣墙多复旧貌,大佛殿里香烟袅袅,钟磬依然,但今天慕名来此的外地游客,兴趣大多集中在寺内的“杜少陵祠”。
  唐乾元元年(758),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获罪,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关内大饥。对政治失望加上生计艰难,杜甫“满目生悲事,因人作远游”,7月便由华州弃官携家西行,流寓秦州即今天的天水,年底又到成都。短短的秦州生活是杜甫一生的重大转折,他从此客游外地,漂泊无定,再没有重回两京,11年后孤苦无依地病死在一条船上。杜甫一生留存下来的诗作1450余首,几个月的秦州流寓就写了100多首。不少诗章感时即事,关注平叛,评论朝政得失,虽然人在江湖,始终心存魏阙。他一生20多首怀念李白的诗,一半写于秦州。自称为“陇西布衣”的李白于乾元元年(758)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二年(759)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当时杜甫并不知李白被赦,在“诗仙”的家乡思念着颠沛在瘴疬之地的朋友,忧思拳拳,久而成梦,这就是情真意殷的《梦李白》。他的《天末怀李白》,使我们被两位诗坛巨擎超凡脱俗的高尚情谊所深深感动。
  天水是传说中伏羲女娲的出生地,也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先祖苦心经营的一块基业。秦代先祖非子在这西陲之地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赐姓为嬴,封地为秦,成了秦的发祥地,后遂有“秦州”之称。至羽翼丰满的秦孝公举族迁徒关中,秦人在此生活了160多年。秦州城坐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四周山岭重叠,地势险要,风光秀丽。杜甫在这里游步山川名胜,吟咏风物民情,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州杂诗》20首。杜甫初到秦州,以负薪采橡栗自给,后来又发出“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的慷慨悲歌。生活的困窘折磨了他,也成全了他。“诗是吾家事”,他仍然对人生、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以诗人的心灵感悟事物,用心血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美丽的诗篇,产量之丰,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百余首诗又几乎都是五律或五古,在杜甫诗歌创作过程中,无疑也是值得研究的。“文章憎命达”,这既是杜甫对李白一生坎坷的悲愤之语,也是他本人深切体会的辛酸总结。秦州的人民是有幸的,1200年前的诗人给他们留下了如此之多的歌颂自己家乡的华章;秦州的山水是有幸的,由于诗人的吟咏使本来就文化蕴积深厚的黄土沟壑更名传久远。
  南郭寺是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门各为中轴线,组成东、中、西三个大院。中山门内有前后院、东西禅林院,现西仍为禅林院,清光绪年间将东禅林院改为杜少陵祠。杜少陵祠设在南郭寺,大概因为南郭寺当年曾是杜甫游憩之所。《秦州杂诗》第12首是专咏该寺的: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把“诗圣”与佛祖同供一院,可见诗人在秦州人民心目中的位置。
  杜少陵祠堂门外有一副对联:“陇头圆月吟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凝炼,生动,概括了杜甫在秦州的日月及奔赴成都的艰难。祠内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杜甫富态儒雅,颇见君子之风,这当是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供桌上也有应时果鲜,香火不断。东院观音殿前有一八角攒尖顶小亭,悬有“灵湫池”匾,内有泉水一眼,清澈见底,水味甘美,四时不竭,传是杜甫诗中所云的“北流泉”,谓泉实井。此水旱升涝减,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寺院逢会,万人朝山,竟饮北流泉之“神水”。北流泉后面是“二妙轩”,为清初诗人宋琬集二王及其他晋人书法所勒《杜工部秦州杂诗》石碑。原碑毁失,近年来天水市政府根据拓片重新镌刻,建起碑廊。杜诗,佳妙;名家书法,亦为精妙。二妙俱备,遂名“二妙轩”。
  南郭寺的名胜,除杜少陵祠,当数大佛殿院内的几株古树。如果说杜甫是南郭寺的魂,那么古树就是南郭寺的根。
  庭院正中,用砖砌勾栏围着的是一棵分了三株的古柏。三株南北欹侧:北向的一株苍干虬枝;西北向一株枯干如劈;南向一株则柯如青铜,盖如翠伞,借用杜甫的诗句,可谓:“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当年游此寺,亦有“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的题咏。杜甫“老树空庭得”的“老树”,即指此柏。柏树生长已2500年左右,比秦始皇还早几百年。
  今人啧啧称奇的是,柏树根中部不知什么时候寄生了一棵青翠直挺的小叶朴,树围达100余厘米,当地称其为黑蛋树。黑蛋树不仅用它的翠荫遮掩了古柏的巨大根系,而且它的根与古柏的根错节纠缠,支持着古柏在兀立的山顶迎风斗雪,站稳脚跟。最引人注目的是,300年来为了防止古柏南斜而次第树立的三个建筑物:清顺治十五年(1658),天水官员竖起一人高的青石碑刻,支扶其下倾的躯干;新中国成立不久的20世纪50年代,在碑前又砌起一个2米多高的砖柱,把树干的上部托了起来;进入改革开放的80年代,又在砖柱前焊了一个3米多高的铁架,使古柏有了更稳当的依靠。现在,随着岁月的流逝,石碑的上方棱角已深深嵌进树的身躯里,与古柏融为一体。石碑、砖柱、铁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质材,依次升高,共同托举着树干,共同呵护着这天水沧桑风雨的见证者。300年时光,“羲皇故里”人对古物的重视和苦心,一以贯之。古柏也似乎尤为珍惜乡亲的心意,更加枝叶繁茂,生机盎然,历久弥健。
  又令人称奇不绝的,还有清代石碑左前方的一棵古槐。这棵300年的槐树,人们初植时似不经意,与古柏亦无关系,但待它长到与古柏高度差不多时,便横空伸出一根粗壮的枝丫,顶住了柏树的躯干,起了牢牢的固定作用。人们说,黑蛋树、槐树共同支撑古柏,当是天意,老天也要保护它。既有天工,鬼使神差;又赖人力,几代同心,古柏何其幸也!
  正应了“看景不如听景”的老话,使我对南郭寺的魂与根有了深刻印象,应当感谢为我讲解的邹先生。先生原为银行干部,雅好乡邑文物,胸罗野史轶闻,退休后自愿来此服务。他一口纯正的秦腔,但不夹土语,吐字清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两手托着一个茶杯,未见呷上一口,大约像是演员手中的扇子,起着道具作用。他穿插介绍关于古柏南北分张的传说时,夸张而又风趣,同时极好地掌握着分寸,戛然而止,不枝不蔓。说到黑蛋树、古槐合力支撑着古柏时,那虔敬的神态,声情并茂的解说,令听者无不动容。当我离开南郭寺后,脑子里仍不时浮现着邹先生讲解的情景,浮现着杜少陵祠和千年古柏,总觉得这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后来猛然憬悟:诗魂与柏根不仅弥漫和深扎在南郭寺,不是也体现在天水人民群众身上吗?
其他文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经历十一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行军二万五千里。《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
介绍退耕还林的技术模式及其应用,对于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提升宁南山区的林业生态效益、促进林业产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由于长期以来采取分散经营的模式,农业生产单位抵御灾害的能力极低。作为西方典型的农业强国,美国、日本、法国以及
“仁大”是甘肃省静宁县的一个历史地名。关于“仁大”的得名,有人认为与传说中伏羲之母华胥氏“履大人迹”中的“大人”有关,但是此论缺乏历史根据且与实际不符。“仁大”属党
甘肃省秦安县是国家文物局的扶贫县。1998年底,我到文物局工作。1999年春夏之交,去秦安调研扶贫工作,落实有关项目,同时对秦安县及天水市区的一些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天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几天的所见所感,留下了深刻印象,遂以随笔的形式,从人文的视角对这些遗产作了初步探析。因写得仓促,觉得尚欠推敲,除《南郭寺的根与魂》一篇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过,其他几篇就搁置了起来。2012年秋季,
本文采用了无水乙醇回流法及无水乙醇超声提取法两种处理方法后分别利用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法两种检测方法检测胡椒粉中的胡椒碱含量,通过比较确定了超声提取加液相色谱
建设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培育西部新的区域增长极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以对口支援为视角,针对当前制约两开发
介绍涡阳县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发生环境,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涡阳县地下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通过在花果生长发育期内连续对‘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进行人工模拟增强UV-B辐射处理,研究芒果成年树在不同剂量的增强UV-B辐射处理下的损伤及其抗氧化反应。以自然光照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