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区域活动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形式,虽然很多幼儿园都在开展,但有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如何深入理解区域活动的科学内涵,掌握组织活动的必要过程,推进活动深入开展,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
  一、正确把握区域活动的基本内涵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小范围活动。从规模上看,孩子们以分组或小组活动为主,分组情况可依据活动内容而定;从操作方式上看,提倡幼儿自主学习和活动,幼儿通过自身和教师营造的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体验活动过程的快乐,形成能力;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在活动中起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活动材料,按照兴趣自由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任务,通过感知活动过程,开发语言、动作等功能,进而实现快乐成长的目标。
  活动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过程,既要参与其中指导幼儿活动,又不能参与过多,干扰幼儿活动,以保证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同时,区域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为幼儿提供选择机会,不要按相同模式组织活动,那样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二、精心创设区域活动环境
  优美的活动环境是保证区域活动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幼儿特点,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和目标,以及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活动题目和过程。
  活动环境设计分为整体环境和具体活动环境两个方面。整体环境是指活动室的空间布置的相对设计。如,读书看图活动区应该放在光线较明亮、相对柔和的位置,可以自制组合式的小书架,幼儿活动时可以做卫生清扫、图书整理、分类摆放等操作。植物栽培活动区应放在阳光充足的位置,选取的植物要以小盆、矮棵为主,方便幼儿挪动的摆放,位置在适当,方便幼儿观察和管理。生活区域要温馨有爱,布置在相对安静的地方,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自主活动。手工区域要设置在相对宽阔的位置,幼儿操作起来不会相互影响,使用工具不会发生干扰他人的现象,同时还要给幼儿准备出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动作表演区域要设计在空间相对较广的位置,以免幼儿活动时发生碰撞和伤害。当然,还有更多的区域活动需要设计空间位置,能够想到的都要设计好。
  三、建立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库
  区域活动需要内容丰富的材料资源,幼儿园要按照活动体系建立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材料库,准备好充足的活动材料。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收集:一是按照教学活动要求,购买成套的活动材料,作为材料库的主体部分。活动教材上的多数材料都可以在市场找到,教师自主设计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市场满足资源需求。二是组织教师收集、制作,充实到材料库中来。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许多活动材料市场上没在成型的,通过教师自己制作,更能够满足活动要求。三是活动材料的积累要体现丰富性。幼儿活动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别,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动手能力不同。所以,即使同年龄孩子,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也在照顾到孩子间的个别差异,教师在活动设计、材料准备、活动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实现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得到发展的目标。
  四、充分发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所以幼儿理所当然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让孩子们全程参与,既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又能促进孩子间、孩子和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一是让幼儿参与活动区环境布置。环境是区域活动能够吸引孩子的重要平台,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依托于环境展开。所以,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经常进行补充和更新。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开动引导孩子们动脑思考,根据活动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发挥区活动环境的激趣作用、育人作用。二是与幼儿一起准备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材料是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可根据活动主题和幼儿的兴趣,组织阶段性的材料,准备过程中可以适当征求幼儿的意见,调整活动材料的各类,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他文献